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造影结合血清P53抗体鉴别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探讨

    陈媛媛朱春雨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P53抗体对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8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入院后行超声造影检查与血清P53抗体检测。根据肝细胞癌病理分化程度,将患者分化高分化组(n=48)、中分化组(n=82)、低分化组(n=55)。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患者超声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增强持续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和血清P53抗体水平。分析超声造影、血清P53抗体各自单独及二者联合对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鉴别价值。结果 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增强持续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中逐渐降低(P<0。05),血清P53抗体水平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患者中逐渐升高(P<0。05)。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增强持续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各自单独及联合鉴别肝细胞癌低分化与中高分化的灵敏度分别为 65。45%、67。27%、69。09%、85。45%,特异度分别为 89。23%、87。69%、86。15%、82。3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0。772、0。781、0。833。血清P53抗体水平鉴别肝细胞癌低分化与中高分化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3。64%、83。08%、0。836,超声造影联合血清P53抗体鉴别肝细胞癌低分化与中高分化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6。36%、81。54%、0。930,两项联合鉴别的灵敏度与AUC均较各项单独鉴别高(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与血清P53抗体均可提示肝细胞癌分化程度,但两项联合鉴别的价值更佳。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P53抗体分化程度

    血液透析机预防性维护对设备不良事件故障发生情况的改善成果

    章双双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血透设备,实施预防性维护保养后,能否产生积极的效果,减少故障发生率和降低不良事件以及保障患者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必要性。方法 对2020年至2022年血透设备故障发生情况的鱼骨图总结分析,寻找故障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产生之间的关系,及实施项目管理(PM)后不良事件和维修费用的对比进行探讨。结果 数据显示,预防性维护保养对设备的故障发生情况和不良事件有改善作用,积极地减少了故障发生次数。结论 工程师应积极从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维护保养,实施预防性维护,消除不应且不必要发生的故障,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减少设备不良事件的发生。

    血液透析机故障不良事件预防性维护

    后勤数字化管理下的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肖礼花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能源管理状况及用能特点,分析影响医院能源消耗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通过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能源消耗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位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24%,其中电能的下降速度较快,用电量与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月平均高温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天然气与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月平均低温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院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和气温是影响用电量的因素,出院人次和手术人次是影响天然气的因素。结论 医院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构建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宣传工作,降低能源消耗。

    后勤数字化能源消耗节能管理

    AMME chromosomal region gene 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王小红杨海花高静陈永兴...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特殊矮小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父母行基因检测,并给予患儿常规治疗、随访。结果 结合患儿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特点。结论 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运动语言落后、肌张力减低、听力损失、面中部发育不全,部分存在心脏改变、腭裂、骨骼改变及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智力落后和肾钙质沉着症。该文报道1例AMMECR1基因新变异引起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患儿的病例资料,结合特殊面容及基因检测,诊断为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本文初步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MMECR1基因变异矮小相关综合征的诊治。

    AMMECR1基因身材矮小面中部发育不全发育迟缓Xq22.3-q23微缺失

    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

    张静刘全惠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在青少年下颌后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气道形态的影响研究。方法 将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早期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 矫治器矫治治疗,观察两组牙齿角度相关指标、气道形态指标及舌骨位置变化。结果 矫治前,两组上下齿槽座角(ANB)、颅底-下齿槽座角(SNB)、前下中切牙下颌平面(T-MP)、颅底-上齿槽座角(S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ANB、SNB、T-MP、SNA均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后鼻脊-咽顶点距(PNS-R)、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后鼻脊-上咽壁距(PNS-UPW)、会厌骨-下咽壁距(V-L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PNS-R、SPP-SPPW、PNS-UPW、V-LPW均大于对照组(P<0。05);矫治前,两组舌骨-眶耳平面距(H-FH)、舌骨-下颌平面距(H-MP)、舌骨-颈椎前平面距(H-VL)、舌骨-颅底平面距(H-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3个月,观察组H-FH、H-MP、H-VL、H-S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螺旋扩弓器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可以有效改善青少年下颌后缩患者牙齿角度、气道形态,纠正舌骨的位置,改善通气功能。

    早期矫治下颌后缩气道形态螺旋扩弓器Twin-block矫治器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价值分析

    张尧张彬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且治疗前均接受过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各病理亚型肾癌患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肾癌病理亚型中的鉴别价值。结果 pRCC和cRCC患者ADC值低于ccRCC患者(P<0。05);cRCC患者T1WI和T2WI平扫低、等信号占比高于ccRCC和pRCC患者(P<0。05),混杂信号占比低于ccRCC和pRCC患者(P<0。05)。pRCC和cRCC患者不均匀强化占比低于ccRCC患者(P<0。05),且cRCC患者不均匀强化占比低于pRCC患者(P<0。05);不同病理亚型强化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CC以重度强化为主,pRCC以轻中度强化为主,cRCC均为轻度强化患者;pRCC和cRCC患者皮质期、实质期、延迟期信号强度变化均低于ccRCC患者(P<0。05),且pRCC患者以上各期信号强度变化均低于cRCC患者(P<0。05)。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鉴别ccRCC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单项鉴别(P<0。05);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鉴别pRCC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项鉴别(P<0。05),灵敏度高于MRI平扫单项鉴别(P<0。05);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鉴别cRCC准确度高于单项鉴别(P<0。05)。结论 不同病理亚型肾癌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存在差异,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联合鉴别肾癌病理亚型的价值较高。

    肾癌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扫描病理亚型鉴别价值

    AMI介入治疗前后的乳酸水平变化及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侯宇鹏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乳酸(LAC)水平变化及与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记录并比较入组患者治疗前后LAC水平变化及冠脉微循环改善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LAC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关联;根据是否合并CMD,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异常组,比较两组LAC水平间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LAC对PCI术后CMD的预测效能。结果 125例AMI经PCI术治疗后24 h的LAC为(0。71±0。11)mmol/L,均低于治疗后12 h、治疗后6 h及治疗前[(1。05±0。32)mmol/L、(1。52± 0。36)mmol/L、(2。26±0。34)mmol/L](P<0。05)。125例患者治疗后冠脉血流储备(CFR)为2。55±0。37,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为0。82±0。31,均高于治疗前(1。77±0。26、0。66±0。21),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为40。33±5。27,低于治疗前43。42±5。18(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LAC水平与CFR、FFR负相关,与IMR正相关。经统计,125例患者-经PCI治疗后,30例合并CMD,95例未合并CMD,异常组的LAC水平为(1。61±0。44)mmol/L,高于正常组值(0。88± 0。14)mmol/L(P<0。05)。经ROC验证,LAC对预测AMI行PCI术后CM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结论 AMI患者接受PCI术治疗后的LAC水平会随患者CFR、FFR升高而逐步下降,并会随患者的IMR降低而逐步下降;LAC对PCI术后CMD有较高预测效能。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血清乳酸冠脉微循环相关性分析

    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

    卢碧霞谭国龙钟达均高素芳...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对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住院并成功进行头颈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监测方案将验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护,不进行超声评估,n=30)、实验1组(超声评估上气道,n=30)、实验2组(超声评估膈肌,n=30),实验3组(超声评估膈肌和上气道,n=30)。比较四组患者在T0(诱导前)、T1(气管拔管即刻)、T2(气管拔管2min)、T,(气管拔管5 min)、T4(气管拔管15 min)及T5(出复苏室前)时刻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实验1组与实验3组口咽左右径;实验2组与实验3组膈肌移动度;各组患者T1~T5时刻接受干预次数。比较各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以及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T2~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SpO2较对照组更高,T3~T4时刻实验1组SpO2较对照组更高,T2~T3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SpO2较实验1组更高(P<0。05);与T0时刻比较,对照组和实验1组在T1~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在T1~T4时刻SpO2均明显降低(P<0。05)。T1、T4时刻实验1组干预率高于对照组,T1、T2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干预率高于对照组,T4及T5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干预率低于对照组,T1时刻实验2组和实验3组干预率高于实验1组(P<0。05)。实验2组与实验3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CU停留时间长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P<0。05)。结论 在头颈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采用超声对患者膈肌功能进行监测,通过超声将膈肌运动可视化,能够有效显示麻醉恢复期患者膈肌功能恢复程度,及时为麻醉医师在患者出现临床表现之前预先判断呼吸抑制从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改善接受头颈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呼吸功能,减少患者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

    全身麻醉复苏期超声监测膈肌功能头颈部手术呼吸恢复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席芳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组化技术对肿瘤病理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济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常规技术、免疫组化技术。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的诊断效能,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对比。结果 100例疑似肿瘤患者中,7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肿瘤。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22%、96。43%、97。00%,高于常规技术的77。78%、71。43%、76。00%(P<0。05)。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免疫组化技术肿瘤病理诊断

    血清sCD68、AMH、HSP70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临床转归预测中的应用

    董蕾史天云王志刚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68(sCD68)、抗苗勒管激素(AMH)、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效能及在预测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30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情况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4组治疗前血清sCD68、AMH、HSP70水平,ROC分析治疗前血清各指标联合检测对PCOS的诊断价值,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及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PCO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 治疗前4组血清sCD68、AMH、HSP70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清sCD68、AMH、HSP70联合检测诊断PCO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6。治疗前预后良好患者卵泡数、卵巢体积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预后不良患者sCD68、AMH、HSP70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卵泡数、卵巢体积及血清sCD68、AMH、HSP70为PCO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sCD68、AMH、HSP70高水平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是低水平的数倍(P<0。05)。结论 血清sCD68、AMH、HSP70水平检测对临床诊断PCOS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同时可作为预测转归的有效血清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溶性CD68抗苗勒管激素热休克蛋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