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细化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陈焕青易陈鹏葛辉陈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精细化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力学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基于研究对象的CT数据,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CAD、逆向工程、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等技术,建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建立了正常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经检验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应用价值,可用于股骨的力学研究。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充分考虑了软骨,韧带,肌肉,应力接触点等对股骨的力学影响,模型更加接近人体实际,其力学研究结果更具有参考意义。

    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生物力学有限元

    直线加速器泄露辐射及杂散测试

    刘云瑞李彦飞王建军关远帆...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型号为LA-6B 1802加速器的M区内外泄漏辐射水平和杂散并分析检测结果,评价该加速器的辐射防护安全性。方法 按照检测标准WS 674-2020,使用中检普泰1 000 cc球形电离室,PTW Unidose E型剂量仪和固体水,测量M区内外的泄漏辐射水平以及杂散。结果 该型号加速器M区内泄漏辐射率的范围为0。009%~0。016%,平均值漏辐射率为0。012%,M区外X射线泄漏辐射率的范围为0。013%~0。053%,平均值漏辐射率为0。022%,杂散水平也均小于58%。结论 该型号为LA-6B 1802加速器的辐射泄漏和杂散数据均满足标准WS 674-2020的标准要求。

    LA-6B1802加速器泄漏辐射M区球形电离室杂散

    智能输液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效果研究

    章泽恒罗鑫王虹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解决输液过程中的医疗隐患与提高工作效率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套智能输液系统。方法 智能输液系统由服务器、病区监控终端、床头终端及输液终端四部分组成,通过3家医院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该研究设计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滴速调节、输液控制和报警功能等主要疗效指标,外观、显示功能和通讯距离等次要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结构方面,研究涉及的试验组产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设计的智能输液系统实现了输液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护理诊疗工作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为临床工作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智能输液滴速调节智能化管理

    基于锥形束CT下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研究及剂量验证

    朱国雄胡昊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手臂固定方式对于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患者体位误差的影响及剂量验证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4例肺部SBRT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双手交叉握杆(对照组)和双手抱肘置于前额(观察组)的方式固定手臂进行体位固定。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均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将CBCT扫描图像与CT模拟定位时的图像进行自动匹配,并结合靶区和骨性标志进行调整,计算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取阈值标准为(2%,2mm,10%)和(3%,3 mm,10%)的条件下分析比较ArcCHECK模体理论计算剂量和ArcCHECK模体实测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34例研究对象共得到510组CBCT影像。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次治疗前体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LAT(1。69±4。43)和(2。25±1。54),头脚方向LNG(1。88±1。39)和(2。40±1。61),腹背VRT(1。26±0。98)和(1。70±1。08)。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均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标准为(2%,2 mm,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5%;当阈值标准为(3%,3mm,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0%,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结论 在肺癌SBRT治疗中,两种手臂固定方式基于ArcCHECK模体验证的绝对剂量通过率均满足临床要求,但双手交叉握杆的手臂固定方式对于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和精准性更好。

    锥形束C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剂量验证

    Metrnl在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异常与反复种植失败的关联

    关艳丽罗朵朵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镍纹样蛋白(Metrnl)表达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受容性及反复种植失败(RIF)的关联。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13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进行辅助生殖(ART)治疗,根据ART治疗结果,将种植成功的60例患者列为成功组,将RIF的53例患者列为失败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指标及Metrnl表达情况,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Metrnl表达与子宫内膜受容性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参考线下面积(AUC)验证Metrnl表达对不孕症患者RIF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检测,失败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0。25±3。41)mm,子宫内膜容积为(4。14±2。26)mL,均低于成功组[(12。33±3。24)mm、(5。77±2。38)mL],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为(2。44±0。75),高于成功组(1。88±0。27)(P<0。05)。经检测,失败组的胎盘蛋白14(PP14)表达水平为(23。44±5。28)μg/L,半乳糖凝集素-1(GAL-1)表达评分为(4。15±1。26)分,骨桥蛋白(OPN)分子表达量为(38。24±10。46)kDa,均低于成功组[(26。25±5。16)μg/L、(5。44±1。76)分、(45。33±10。37)kDa](P<0。05)。失败组的Metml表达水平为(95。25±20。61)pg/mL,高于成功组(78。24±20。16)pg/mL(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Metrnl表达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PP14、GAL-1、OPN负相关,与RI正相关。经ROC曲线验证,Metrnl高表达对不孕症患者RIF的预测灵敏度为80。25%、特异度为78。33%,截断值为90。45 pg/mL,AUC值为0。855。结论 Metrnl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受容性密切相关,高表达Metrnl为导致不孕症患者RIF结局的危险因素,当Metrnl表达≥90。27 pg/mL,不孕症患者更易出现RIF。

    不孕症反复种植失败镍纹样蛋白子宫内膜受容性相关性分析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相关性研究

    崔仲缘王文慧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HER2阳性型乳腺癌抗HER2靶向药联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161例HER2阳性型乳腺癌行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患者确诊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HER2蛋白表达水平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接受靶向联合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性。结果 161例患者中,80例患者达到了 pCR,81 例患者未达到 pCR。ER(x2=21。239,P<0。001)、PR(x2=23。733,P<0。001)与 HER2 蛋白表达水平有关联。HER2蛋白表达水平(x2=19。940,P<0。001)、ER(x2=26。328,P<0。001)与pCR率有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PR阴性的患者HER2蛋白表达水平更高(ER:(OR)=0。157,95%CI:0。030~0。837,P=0。030;PR:(OR)=0。234,95%CI:0。065~0。841,P=0。026);HER2 蛋白表达水平为 ICH(3+)的患者 pCR 率更高((OR)=6。393,95%CI:1。469~20。885,P=0。016);ER阴性的患者有更高的pCR率((OR)=0。381,95%CI:0。160~0。910,P=0。030)。结论 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激素受体有相关性,HER2蛋白表达水平对HER2阳性型乳腺癌患者行靶向药物联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有重要意义,此外,雌激素受体也是影响新辅助疗效的重要因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2014-2018年保山市口腔和咽喉癌发病及死亡情况趋势分析

    龙欣甜徐仙会杨艳李明松...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了解保山市2014-2018年口腔和咽喉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从保山市肿瘤登记处选择符合标准的2014-2018年口腔和咽喉癌(除鼻咽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数据,计算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和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来描述保山市口腔和咽喉癌(除鼻咽癌)流行情况及其趋势。结果 2014-2018年保山市肿瘤登记地区共收集新发口腔和咽喉癌病例243例,口腔癌死亡病例128例。粗发病率1。96/10万~2。99/10万,APC=10。50%;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为1。66/10万~2。30/10万,APC=8。34%;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为1。61/10万~2。17/10万,APC=8。10%,总体均呈上升趋势(t=3。98、5。56、5。51,P<0。05)。2014-2018年保山市口腔和咽喉癌(除鼻咽癌)粗死亡率0。70/10万~1。72/10万,APC=22。59%,中标率0。47/10万~1。31/10万,APC=24。30%,世标率0。53/10万~1。27/10万,APC=21。66%,总体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94、2。54、2。59,P>0。05)。结论 2014-2018年保山市口腔癌和咽喉癌(除鼻咽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男性,应针对男性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改变其生活习惯,以此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口腔癌咽喉癌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病学研究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李珍李爱媛颜丽萍陈亮...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需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H组)、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H组和L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静脉注射相应剂量艾司氯胺酮,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0 min、6 h、12 h、24 h记录切口周围区域以及非优势手前臂内侧痛阈值。分别于术后30 min、6h、12 h和24 h记录术后痛觉过敏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补救镇痛率。结果 在术后30min、6h和12 h C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均低于术前基线值(P<0。05),H组和L组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0 min、6 h、12 h H组和L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均高于C组(P<0。05);术后24h三组患者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min、6h、12 h H组和L组切口周围和非优势手前臂痛觉过敏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H组和L组痛觉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和L组术后6h、12 h 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H组谵妄幻觉和腺体分泌物发生率高于C组和L组(P<0。05)。C组补救镇痛率高于H组和L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或0。3 mg/kg对瑞芬太尼的痛觉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中0。3 mg/kg艾司氯胺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艾司氯胺酮瑞芬太尼痛觉过敏

    无创呼吸机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杜红玉姚丽杰郭佩思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干预,所有患者均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肺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相关症状及生存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分别为(125。33±20。66)ng/L、(133。49± 20。72)pg/mL,均低于常规组[(140。35±20。47)ng/L、(150。36±20。24)pg/mL](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O2)、动脉氧分压(PO2)分别为(96。26±5。44)%、(83。35±10。47)mmHg,均高于常规组[(93。21±5。25)%、(77。36±10。2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为(40。23±10。12)mmHg,低于常规组[(45。66±10。27)mmHg](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分别为(57。72±10。46)%、(2。76±0。45)L、(67。25±10。41)L/min,均高于常规组[(51。69±10。33)%、(2。31±0。26)L、(62。33±10。23)L/min](P<0。05);联合组随访期间的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分别为(2。25±0。36)分、(20。33±5。45)分,均低于常规组[(2。88±0。26)分、(23。44±5。15)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表(QLICD-COPD)评分为(78。22±10。36)分,高于常规组[(72。11±10。49)分](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结合渐进式肺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肺部炎症及肺动脉血气指标,对促进患者肺功能及相关症状康复,并改善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渐进式肺康复训练肺功能预后情况

    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曹孟宸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发病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3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败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共63例。分析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3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黄金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2。22%和1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革兰阴性菌中占较高的比例,分别为26。98%和14。29%。观察组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胎膜早破、产妇产前发热、新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部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为28。57%、青霉素的耐药为28。57%,占比最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耐药性均为29。41%,其后依次为克拉霉素的23。53%及头孢唑林的17。65%。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治疗时应明确患儿感染病原菌类型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案。同时早发型败血症发病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以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早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