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内膜中CD16+ CD69+ NK细胞百分比的增加与不孕症的相关性分析

    杨鸣黄智玲陈明珠刘小艳...
    41-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与女性不明原因不孕症(unexplained infertility,UI)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并收集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1 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不孕症女性部分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收集同期健康已婚已育女性的适量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中 CD56+CD3-NK 细胞和 CD16+CD69+NK 细胞的百分比,采用 SPSS 26.0、Medcalc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 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研究组与对照组 CD56+CD3-NK 细胞的百分比为[20.42%(13.63%,41.58%)vs 8.20%(5.83%,9.15%)],研究组与对照组CD16+CD69+NK细胞的百分比为[45.30%(22.20%,72.83%)vs 10.75%(3.58%,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CD16+CD69+NK(%)诊断UI时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62(95%CI:0.735-0.943),灵敏度为78.95%,特异度为100.00%(P<0.001).结论 子宫内膜中CD16+CD69+NK(%)细胞百分比的增加与不孕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它的上调预示着某些患者局部免疫的激活,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治疗靶点.

    不孕症NK细胞子宫内膜细胞毒性

    人工流产类型对再次妊娠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

    徐爱芳董芮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类型对再次妊娠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分娩的有人工流产史的初产妇580 例,将药物流产史产妇纳入药物流产组(n =300),手术流产史产妇纳入手术流产组(n =280),另外选取同期无流产史的初产妇28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 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药物流产组与手术流产组的先兆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流产组的胎盘前置、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及胎盘残留发生率高于药物流产组与对照组(P<0.05),同时药物流产组妊娠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手术流产组(P<0.05).3 组产妇分娩结局中的剖宫产以及死胎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组与手术流产组产妇早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3 组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及1 min Apgar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组与手术流产组5 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流产组与手术流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组流产1 次与2 次及以上产妇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及胎盘残留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手术流产组(P<0.05).手术流产组流产次数在2 次及以上的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手术流产1 次产妇(P<0.05).结论 与手术流产相比,选择药物流产方式能降低初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但无流产史的妊娠更有益于良好的母儿结局,做好避孕、避免意外妊娠与人工流产是保证孕产妇母儿良好结局的关键.

    药物流产史手术流产史再次妊娠产妇妊娠期并发症母儿结局

    D-手性肌醇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常规和生物功能参数的影响

    张国忠胡艳梅沈来红黄天鑫...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精子制备过程中添加肌醇(Myo-inositol,MYO)和D-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DCI)对弱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和生物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11 月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40 例弱精子症不育男性患者液化后的精液标本分为三等份,37℃培养箱中孵育30 min后,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精子制备.对照组:不进行干预;MYO组:孵育前在精液中和梯度离心培养液中均加入2 mg/mL MYO;DCI组:孵育前在精液中和梯度离心培养液中均加入750 ug/mL DCI.分析制备后的精液常规参数,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3 组精液标本的生物功能参数,包括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线粒体膜电位(m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结果 使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精子制备后:① MYO组显著提高制备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精子回收率(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MYO显著降低精子DFI(P<0.05),而DCI组与对照组D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YO组和DCI组对精子的ROS水平和MMP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在体外添加MYO与精子共孵育能提高精子活力,MYO是精子制备过程中降低精子DNA氧化损伤的有效抗氧化保护剂.

    弱精子症肌醇D-手性肌醇DNA氧化损伤精子制备技术

    不同类型精子对ICSI助孕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程邵龙付正刘尧芳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男性不育患者不同类型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后对ICSI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21 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ICSI助孕的患者共 563 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精子类型分为正常精子组(A组,47 例)、轻中度少弱精子症组(B组,140 例)、重度少弱精子症组(C组,167 例)、极重度少弱精子症组(D组,61 例)、无精子症组(E组,148 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促排卵情况、获卵情况、受精率、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新鲜和累积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等.结果 hCG日雌二醇水平D组较A组、B组高,平均获卵数D组高于B组,E组高于B组及C组,MII卵数D组和E组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MI、AMH、Gn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鲜胚活产率E组高于B组、C组(P<0.05),鲜胚和累积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以及累积胚胎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精子行ICSI助孕后,对胚胎的形成及妊娠结局可能没有显著影响,都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ICSI

    40岁及以上不孕女性患者助孕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王燕兴阎梦民薛志红
    59-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40 岁及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助孕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且年龄≥40 岁的不孕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 组:40 岁组、41 岁组、42 岁组、43 岁组、44 岁组、≥45 岁组,比较各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胚胎培养情况及妊娠结局;探讨不同促排方案、不同移植胚胎数时的妊娠结局.结果 ① 临床妊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0~44 岁之间各组的活产率逐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各促排方案间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移植1 枚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低于移植 2、3 枚胚胎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 2 枚与 3 枚胚胎时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对高龄不孕女性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促排方案;对于可移植胚胎数目在2 枚以上的患者建议移植2 枚胚胎.

    高龄女性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王霞罗娇郝坤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对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张家口市第五医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及住院分娩且经临床诊断为妊娠期合并SCH的产妇 150 例,分为治疗组(75 例)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正规治疗并达到治疗目标者,未治疗组(75 例)未接受治疗者.另选取同期150 例甲状腺功能正常产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等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合并SCH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较未治疗组低(P<0.05);治疗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贫血、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 岁、初产妇、孕前 BMI<18.5 kg/m2、患有甲状腺疾病史或家族史、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均是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危险因素(OR =2.192、1.765、1.960、1.887、1.571、2.079,95%CI =1.108-4.337、1.088-2.864、1.189-3.231、0.996-3.575、0.895-2.758、1.115-3.878,P<0.05).结论 妊娠期合并SCH经过正规治疗后可降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且年龄>30 岁、初产妇、孕前BMI<18.5 kg/m2、患有甲状腺疾病史或家族史、TPOAb均是影响妊娠合并SCH的危险因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

    孕前BMI与早产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王倩婷郭睿杜秀萍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与早产(preterm birth,PTB)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搜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限定时间为2012 年1 月到2022 年12 月,同时手动筛选部分灰色文献和其他出版物的评论文章.由两名作者独立地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本文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 软件进行.剂量-反应分析将采用RStudio软件,分析BMI和PTB结果之间潜在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构建剂量-反应的非线性模型,通过Wald检验进行非线性检验,若 P<0.05 则认为两者存在非线性剂量.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 17 篇,样本量共计 1 976 740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越低,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越高(OR =1.09,95%CI =1.04-1.15).超重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孕妇高(OR =1.16,95%CI =1.10-1.24).肥胖组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组孕妇(OR =1.40,95%CI =1.34-1.46).不同孕前BMI与早产之间的关系近似于"V"型,早产率最低点的BMI大均为22.5 kg/m2.结论 孕前低BMI、超重、肥胖均增加了早产的风险.不同的BMI与早产之间存在着近似"V"型的剂量-反应关系.

    孕前BMI早产剂量-反应关系

    主动吸烟对育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影响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及相关健康教育探讨

    庾静云曾思良陈国祝姜碧...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主动吸烟对其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0~49 岁育龄妇女12 085 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居住地、生育史、饮酒、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其它因素(高血压、甲状腺肿、流产史、糖尿病、贫血及巨细胞、沙眼衣原体和乙肝病毒感染)及生殖系统疾病(痛经、卵巢囊肿、阴道炎、乳腺增生、盆腔炎、宫颈炎和子宫肌瘤)等资料,采用 1:1 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探讨主动吸烟与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配对共计180 对,平均年龄(29.38±4.98)岁.主动吸烟与卵巢囊肿(OR:4.790,95%CI:1.015-22.606)和乳腺增生(OR:2.667,95%CI:1.240-5.737)相关;与宫颈炎(OR:1.101,95%CI:0.661-1.834)、盆腔炎(OR:2.000,95%CI:0.684-5.851)、痛经(OR:0.874,95%CI:0.664-1.151)、阴道炎(OR:0.643,95%CI:0.278-1.485)和子宫肌瘤(OR:1.771,95%CI:0.513-6.114)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主动吸烟危害育龄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降低育龄妇女吸烟率.

    主动吸烟生殖系统倾向性评分匹配健康教育

    不同麻醉策略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的应用

    黄立德罗兴均王光杰杨燕...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麻醉策略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十堰市人民医院98 例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腰硬联合组(49 例),采取全麻的全麻组(49 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T1、T2 时腰硬联合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高于全麻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腰硬联合组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低于全麻组,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牵拉反应及肌松程度优于全麻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麻组,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全麻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麻醉效果相当,腰硬联合麻醉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牵拉反应,降低新生儿并发症,但胎儿娩出时间相对较长.

    瘢痕子宫胎盘早剥剖宫产全麻腰硬联合麻醉

    脐血pH值、Cys-C、HMGB1与新生儿窒息病情转归相关性研究

    阳梅李明玉许群芬
    83-87,95,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脐血pH值、胱抑素-C(Cys-C)、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新生儿窒息(NA)病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 年9 月至 2022 年 6 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眉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51 例NA患儿,根据病情转归不同分为不良组、良好组,对患儿临床资料和脐血pH值、Cys-C、HMGB1 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病情转归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R语言绘制预测病情转归的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 不良组脐带绕颈、宫内窘迫、羊水粪染、窒息后肾损伤患儿占比及脐血Cys-C、HMGB1 水平高于良好组,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血pH值低于良好组(P<0.05);随机森林算法显示,变量重要性排序依次是 1 min Apgar评分、pH值、HMGB1、Cys-C、宫内窘迫、羊水粪染、脐带绕颈、5 min Apgar评分、窒息后肾损伤;当变量数为6 时,袋外数据错误率最低,故将重要性排序前 6 位变量作为 NA患儿病情转归的预测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 min Apgar评分、pH值、HMGB1、Cys-C、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是NA患儿病情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应用R语言绘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可视化列线图,其预测病情不良转归的预测风险能力指数(C-index)为0.887,显示出良好预测能力;ROC分析显示,其预测AUC为0.887,敏感度为89.47%,特异度80.36%.结论 脐血pH值、Cys-C、HMGB1 与NA患儿病情转归密切相关,基于三者构建的预测模型呈现出优良的预测性能,可作为早期预测病情转归的一个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脐血pH值Cys-CHMGB1新生儿窒息病情转归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