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模式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患者应激免疫系统的影响

    张新敖利刘正来宋建敏...
    36-39页

    术后镇痛麻醉剖宫产应激系统免疫系统

    MicroRN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进展

    胡瑞花李佳佳张淑萍常珩...
    40-42,4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microRNA发病机制诊断标志物

    聚丙烯网片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黎涵玥李秉枢阳莲张舒飞...
    43-48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聚丙烯网片盆底重建手术网片并发症网片改良

    炎症因子在盆腔器官脱垂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袁佳坤林永红张陵王琼...
    49-52页

    炎症因子盆腔器官脱垂生物力学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功能

    476例中央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特征及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魏雪敏程蔚蔚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临床特征及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 年1月至2022 年12 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因中央型前置胎盘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76 例.根据有无剖宫产史,设有剖宫产史为A组(n =156),无剖宫产史为B组(n =320),并根据是否产后出血(≥1 000 mL)分为产后出血组(n =80)和非产后出血组(n =396),分别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 ① 本研究显示A组孕妇年龄、孕产次、人流次数、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早产儿率及新生儿住院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B组辅助生殖率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率显著高于A组(P<0.05).②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史、前壁胎盘、胎盘植入及产前出血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史可显著增加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早产、产后出血,甚至子宫切除的风险.此外,剖宫产史、前壁胎盘、胎盘植入、产前出血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剖宫产史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危险因素

    IVF-ET治疗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性验证

    李小妹李秀霞黄艳宇
    57-61,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所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与验证IVF-ET治疗后发生OHSS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IVF-ET治疗的150 例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将IVF-ET治疗后发生OHSS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OHSS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IVF-ET治疗后发生OHSS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确定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从C指数、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校准曲线三个维度评判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结果 接受IVF-ET治疗的 150 例不孕患者中,15 例发生OHSS,占比 10%,未发生 135 例,占比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注射hCG扳机10 000 IU、Gn总使用量是不孕患者IVF-ET治疗后发生OHSS的危险因素(OR>1,P<0.05),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采用确定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注射hCG扳机 10 000 IU、Gn总使用量、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的AUC值均>0.60,说明以上指标为预测IVF-ET治疗后发生OHSS提供价值.利用以上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危险因素分值相加所得数值即为IVF-ET治疗后发生OHSS的概率,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的C-index值为0.990,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 采用IVF-ET治疗后发生OHS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注射hCG扳机 10 000 IU、Gn总使用量,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是其保护因素,该模型可直接预测IVF-ET治疗后发生OHSS的概率,为后续治疗与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

    TRPC3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息肉相关性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赵会娟刘晓旭申林林张亚琴...
    62-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TRPC3 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间于石家庄市第六医院收治的6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健康门诊行常规体检的6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通过改良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TRPC3 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RPC3 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息肉间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两组共40 对匹配成功,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rs10518289 位点GG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G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孕激素受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PC3 基因rs10518289 位点GC型(OR =3.12,P =0.09)、GG型(OR =3.64,P =0.02)是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等位基因G是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61,P =0.004);rs10518289 位点不同基因型的HOMA-IR、TC及孕激素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组的HOMA-IR、TC显著低于CG组及GG组,而孕激素受体水平显著高于CG组及GG组(均P<0.05).结论 TRPC3 基因rs10518289位点C向G突变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

    TRPC3基因基因多态性子宫内膜息肉孕酮抵抗倾向性评分

    宫颈LEEP术后24小时内行子宫切除术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探讨

    孙礼苗丽娟姚婷婷王晓霞...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LEEP术后24h内行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3 年12 月至2018 年8 月接受LEEP术并进一步行子宫切除术的18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EEP术后行子宫切除术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A组(≤24 h组):104 例;B组(24h~6 周组):45 例;C组(>6 周组):33 例.对3 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A组小于B组和C组[(118.01±76.07)vs.(154.93±90.23)vs.(151.73±89.03)min];术后住院时间 A 组、C 组均小于 B 组[(7.29±4.13)vs.(7.39±3.03)vs.(9.18±4.31)d]、术后抗生素使用次数A组少于B组(4.5vs.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后24h内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抗生素使用次数更少,对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发热率无明显影响.

    LEEP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

    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查及血清COX-2、维生素D水平对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

    卜雄伟左婧楠邵敏静邸海燕...
    73-77,8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查及血清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25-羟基维生素D[25(OH)D]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孕妇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8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接诊的167 例PE孕妇的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以同期100 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于孕9~12 周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凝血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血清COX-2、25(OH)D水平;于孕20~24 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COX-2、25(OH)D水平以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 PE 孕妇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查及血清COX-2、25(OH)D水平对PE孕妇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血清总蛋白(TP)水平以及25(OH)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COX-2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RI、PI、COX-2 与低水平25(OH)D是PE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OX-2、25(OH)D、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测(RI +PI)、RI +PI +COX-2、RI +PI +25(OH)D、RI +PI +COX-2 +25(OH)D的AUC分别为 0.735、0.696、0.786、0.881、0.825、0.931,灵敏度分别为 61.11%、58.89%、72.22%、81.11%、73.33%、84.44%,特异度分别为 79.22%、76.62%、79.22%、84.42%、79.22%、89.61%.结论 PE孕妇血流动力学指标RI、PI和血清 COX-2 水平显著升高,25(OH)D 水平显著降低,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测联合血清COX-2、维生素D检测对PE孕妇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子宫动脉多普勒检查环氧合酶-2维生素D子痫前期预测诊断

    重度子痫前期伴HELLP综合征合并肝包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赵培玉杨文祎康苏娅黎婷...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伴 HELLP 综合征合并肝包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23 年8 月苏州市立医院产科诊治的3 例重度子痫前期伴HELLP综合征合并肝包膜下血肿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经验及预后转归.结果 3 例患者中,病例 1 因重度子痫前期入院,入院B超未见明显异常,剖宫产顺利娩出一女一男,产后伴发部分性HELLP综合征.复查B超、增强CT均提示肝包膜下血肿.因不具备介入、外科治疗指征,以保守治疗为主,随诊至今血肿吸收.病例 2 于外院术前、术中确诊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肝包膜下血肿破裂,持续高热,转入本院,入院检查结果提示伴发完全性HELLP综合征.腹腔引流液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随诊至今血肿吸收.病例3 因阴道流血、流液,突发下腹痛入院,入院即平产一死婴.产后完善相关检查,考虑重度子痫前期伴发完全性HELLP综合征.肾脏受损严重伴腹腔内出血,增强CT提示肝包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失败后,即行外科治疗,术后转入ICU积极治疗.目前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中,随诊一般情况好.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伴HELLP综合征合并肝包膜下血肿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多样,需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动态监测血压变化、实验室检查关键指标变化,B超、增强CT对其诊断有较大帮助.治疗方案选择则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拟定,正确恰当的治疗可有效降低风险,从而改善预后.

    重度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肝包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