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马海潇李小花
    46-49页

    复发性流产超声检查子宫动脉血流子宫内膜容受性

    产后痔疮的现代快速康复治疗进展

    陈春梅张静
    50-52页

    产后痔疮康复治疗综述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羊膜腔穿刺术后母婴传播风险的研究进展

    叶湘云江志发曾喜群王德刚...
    53-55页

    乙肝羊膜腔穿刺母婴传播

    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女性产后不同免疫状态对停药时机的影响

    许静韩国荣
    56-58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状态停药时机

    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杨亚红周智辉杨小颀
    59-61,69页

    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中医外治法

    无痛分娩认知度在分娩恐惧和选择倾向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白治爱闫焕姣朱丽红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认知度在分娩恐惧和选择倾向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择2022 年1~12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成年孕期女性50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托于微信问卷星小程序对所有对象的无痛分娩认知程度、分娩恐惧及分娩选择倾向进行调查.筛选合格问卷后统计相关数据,并就无痛分娩认知度在分娩恐惧和选择倾向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后,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共计487 份合格问卷纳入本次研究.选择经阴道分娩对象无痛分娩认知度调查量表各问题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选择剖宫产对象,分娩恐惧调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选择剖宫产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效应为 0.62,直接效应为-0.54,中介效应为 1.16(P<0.05).其中直接效应占31.7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68.24%.结论 无痛分娩认知度在分娩恐惧和选择倾向间的中介效应明显,提高认知度可能有助于减轻分娩恐惧,提高无痛分娩的选择率.

    无痛分娩分娩恐惧分娩方式中介效应分析

    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的指导方案研究

    张爱霞陈晨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监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徐州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96 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 例患者给予常规指导输血,研究组48 例患者接受Hct监测联合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液成分输注量、输血前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Hc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冷沉淀成分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24 h RBC、Hct、PLT、Hb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输血后24 h Hc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RBC、PLT、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24 h TT、PT、APTT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输血后 24h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24 h FIB含量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输血后24 h FIB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t监测联合TEG应用于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指导,能在保证输血效果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少成分输血量,改善凝血功能.

    红细胞压积血栓弹力图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

    孕囊型与包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胡孝辉桂霜
    70-73,前插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孕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gestational cesarean scar pregnancy,GCSP)与包块型剖宫产瘢痕妊娠(mass cesarean scar pregnancy,MCSP)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8 月至2021 年12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108 例,根据超声内部回声分为孕囊型与包块型,其中GCSP 86 例,MCSP 22 例,比较分析两种分型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GCSP组 86 例,其中 66 例孕囊部分或小部分着床于瘢痕处,大部分位于宫腔下段,38 例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28 例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20 例孕囊完全着床于瘢痕处,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MCSP组22 例,混合性包块完全着床于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处,瘢痕处剩余肌层厚度≤3 mm.超声特征:MCSP组较GCSP组病灶更大、瘢痕处剩余肌层更薄、病灶血供更丰富(P<0.05);在子宫位置、宫底部子宫内膜厚度及盆腔积液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点:MCSP组年龄更大,停经天数、流产次数、阴道出血病例数更多,开腹或腹腔镜下清除妊娠物+瘢痕处修复术比例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前及术后3d血β-hCG值低(P<0.05);在剖宫产次数、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SP组较GCSP组超声特征更复杂,发生大出血及开腹手术干预的概率增加,结局愈后更加不良,须引起超声及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正确处理.

    剖宫产瘢痕妊娠超声特征临床特点

    产前多模式超声对胎儿脊柱裂的诊断价值

    周伟娜吴向玲顾晔于青...
    74-78,前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产前多模式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2 年 1 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产前超声检查疑似胎儿脊柱裂孕妇186 例,均行多模式超声检查,结合妊娠结束后随访结果,统计分析产前多模式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的价值,并比较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超声特征、多模式超声颅脑指标,分析多模式超声鉴别诊断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的价值,并分析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超声颅脑指标鉴别诊断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186 例疑似胎儿脊柱裂孕妇妊娠结束后的随访结果显示:74 例为胎儿脊柱裂,产前多模式超声诊断胎儿脊柱裂的检出率为98.65%,漏诊率为1.35%.开放性脊柱裂胎儿脑干(brain stem,BS)厚度、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均大于闭合性脊柱裂胎儿,头臂长(crown-rump length,CRL)、脑干至枕骨距离(brain stem to occipital bone,BSOB)、颅内透明层(intracranial translucency,IT)厚度均小于闭合性脊柱裂胎儿(P<0.05).多模式超声鉴别诊断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 1.000(95%CI:0.771-1.229),准确度为100.00%(P<0.05);CRL、BSOB、BS厚度、IT厚度、NT厚度鉴别诊断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0.7,联合鉴别诊断的AUC最大,为 0.923.结论 产前多模式超声在胎儿开放性与闭合性脊柱裂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胎儿脊柱裂多模式超声诊断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曾晓琴李想甘文莉尹丽...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产妇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和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426 例GDM产妇及新生儿纳入研究,按照7∶3 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 =298)与验证组(n =128).收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根据早期新生儿血糖检测结果分为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建模组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模型进行评估,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以验证组资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298 例建模组的新生儿中,有57 例早期发生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19.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 岁、血糖控制不佳、泌乳量不充足、剖宫产和新生儿胎龄<37 周、出生体重<2.5 kg、体温≤35.0℃等是新生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Logit(P)=-8.534 +1.183(年龄≥35 岁)+0.884(血糖控制不佳)+0.744(泌乳量不充足)-0.766(剖宫产)+0.954(胎龄<37 周)+ 0.990(出生体重<2.5 kg)+0.830(体温≤35.0℃).ROC结果显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0.723~0.856),灵敏度为 75.4%,特异度为 66.4%,Hosmer-Lemeshow拟合检验显示,χ2 =2.171,P = 0.975.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模型验证灵敏度 76.92%,特异度 91.18%,阳性预测值 68.97%,阴性预测值93.94%,符合率88.31%.结论 产妇高龄、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泌乳量不充足、剖宫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低体温是GDM患者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预测模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