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对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严谨王超王瑞静刘羽...
    53-5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和意义及在体外对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只,模型组30 只.模型组予来曲唑(1 mg/kg·d)连续灌胃21d建立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予等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造模成功后,模型组随机筛选10 只为治疗组.治疗组予TSP-1 溶液(2 mg/kg·d)腹腔注射,连续 21 d.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TSP-1 的表达,提取模型组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划痕实验检测TSP-1 对模型组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FSH比值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TSP-1 表达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改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LH水平及LH/FSH比值降低,卵巢组织TSP-1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卵巢形态学改善.在体外加入TSP-1 后,与未加入TSP-1 的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且随TSP-1 浓度升高,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加入TSP-1(100 ng/mL)细胞相比,加入TSP-1(100 ng/mL)+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5 μmol/L)的细胞迁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来曲唑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TSP-1 表达降低,腹腔注射外源性TSP-1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COS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异常组织形态.在体外,TSP-1 可以抑制PCOS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P38 MAPK通路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血小板反应蛋白-1内皮细胞迁移大鼠

    30~44岁不孕女性IVF/ICSI中优胚数与AMH的关系分析

    顾小铃陈艳男王迪仲舒平...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0~44 岁不孕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浓度与第一个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获得的优胚数之间的关联,探索AMH对胚胎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患者305 周期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用药和周期结局,分析AMH与优胚数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3 种模型来分析AMH与优胚数之间的关联性.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女方年龄、AFC和控制性促排卵方案(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后,AMH每增加1 个单位,优胚数增加0.3 个单位(95%CI:0.2-0.4,P<0.001).将AMH按临床截点(0.7 ng/mL和8.5 ng/mL)分为3 组进行敏感分析,结果显示与低AMH组(<0.7 ng/mL)相比,高AMH组(≥8.5 ng/mL)每增加1 个单位,优胚数增加2.2 个单位(95%CI:0.8-3.7,P =0.003).广义相加模型(GAM)显示AMH与优胚数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分段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拐点为AMH =7.1 ng/mL,拐点两侧的效应值、95%CI和P值分别为0.5(0.3-0.7),0.001 和0.1(-0.1-0.2),0.518.分层分析和交互作用检验结果显示AMH和优胚数的关系在不同亚组间是稳定的(P>0.05).结论 AMH与 IVF/ICSI中优胚数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AMH<7.1 ng/mL时,AMH与优胚数呈正相关.与年龄相关的卵巢储备生物标志物AMH对生殖预后的影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AMHIVF/ICSI卵巢储备优胚数

    宫颈LEEP术对不孕患者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雷茜黄向红谭小军贺桑...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手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及IVF/ICSI助孕过程和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湘潭市中心医院行宫颈LEEP术后同时合并不孕症患者46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宫颈手术不孕症患者242 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之间年龄、不孕因素、AMH值、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单胎妊娠剖宫产率、解冻胚胎移植前内膜下血流PI值、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次、人工流产次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每冻胚移植前内膜厚度更薄、移植前内膜下血流支数更少(P<0.05).研究组移植胚胎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减胎率及宫颈环扎手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胎中因宫颈因素早产或流产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宫颈LEEP术不影响不孕症患者IVF/ICSI助孕过程中的卵巢功能及胚胎质量,但LEEP术有可能影响患者解冻胚胎移植前的内膜厚度.建议对于宫颈术后的患者减少胚胎移植个数、加强宫颈机能评估、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手术来增加单胎足月活产的概率.

    宫颈环形电切手术(LEEP)IVF/ICSI助孕

    两种促排卵药物对不同年龄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梁雪琪Aamir Mahmood彭默然谭丽...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促排卵药物对不同年龄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患者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ET助孕的患者,按使用的促卵泡激素种类分为rFSH组(普丽康或果纳芬)和uFSH组(丽申宝),将两组患者按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窦卵泡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抗苗勒管激素进行1∶1 倾向性评分,按照年龄分为A组(年龄<35 岁,983 例)、B组(35 岁≤年龄<38 岁,153 例)、C组(年龄≥38 岁,112 例),对控制性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并将混杂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3 组不同年龄患者中,uFSH组和rFSH组hCG日内膜厚度、受精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FSH组的Gn用药费用、hCG日P均低于rF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uFSH组的 Gn 启动量、Gn时间、Gn总量、hCG日LH高于rFSH组,而hCG日E2、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低于rF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uFSH组的 Gn时间、Gn总量、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高于rFSH组,而hCG日E2 低于rF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rFSH组为参照,uFSH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16,95%CI(0.914-1.472),P =0.223)],hCG日P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OR =0.72,95%CI(0.636-0.976),P =0.029)],获卵数的增多[(OR = 0.944,95%CI(0.924-0.964),P<0.001)]和有效胚胎数的增加[(OR = 1.176,95%CI(1.117-1.237),P<0.001)]有利于获得更高的临床妊娠率,年龄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OR =0.964,95%CI(0.940-0.988),P =0.004)],临床妊娠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中高纯度uFSH临床结局上与rFSH无显著差异,但经济成本更低;高龄患者选用uFSH在较低经济成本下可能获得更多优胚.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尿促卵泡激素基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妊娠结局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脑瘫影响的Meta分析

    田雅楠高歌洪国位黄懿...
    76-8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对子代脑瘫发生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 年3 月发表的关于评价或探讨ART子代脑瘫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0 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 篇文献,ART子代共213 732例,自然妊娠子代 9 022 009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RT子代和IVF子代脑瘫发生风险增加(ART,RR = 1.88,95%CI:1.41-2.49,P<0.001;IVF:RR =2.09,95%CI:1.69-2.58,P<0.001).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来源与随访时间为潜在的异质性因素(P<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来源于注册的ART子代脑瘫发生风险增加(RR =1.62,95%CI:1.20-2.18);NOS评分≥7 分的亚组,其 ART子代脑瘫发生风险 RR值为1.85(95%CI:1.35-2.54).但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P<0.05),剪补法显示结果未受发表偏倚影响.结论 ART子代脑瘫发生高于自然妊娠子代,但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辅助生殖技术自然妊娠子代脑瘫Meta分析

    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生理结构缺陷及围生期情况比较

    郭春艳周启立王敬才杨丽昕...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fer,IVF-ET)试管儿与自然受孕新生儿在生理结构缺陷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 年8 月至2020 年4 月通过IVF-ET成功受孕,并在产科分娩的326 例试管婴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 350 例自然受孕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孕产妇的一般情况与妊娠情况,筛查两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生产情况,围产儿的生理结构缺陷发生率、围生期疾病患病率和早期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的年龄大于对照组,平均分娩孕周小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8~32+6 周早产率和GDM、妊娠期高血压、妊娠肝损、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统畸形、NRDS、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儿患病率、疾病高危因素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自然受孕的新生儿,IVF-ET受孕的试管儿生理结构缺陷发生率、围生期疾病患病率相对较高,早期生活质量相对较低,接受IVF-ET达成功妊娠目的的孕产妇,其剖宫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更高,IVF-ET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一定影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儿自然受孕新生儿生理结构缺陷并发症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的Meta分析

    朱婷婷王腾飞吴慧婷段鹏...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后单胎妊娠与早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CBM、VIP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2 年5 月1 日发表的关于评价AR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和资料的提取、偏移评估.使用Stata SE 10.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 篇队列研究,英文文献 10 篇,涵盖 10 个国家和地区;ART助孕和自然受孕的单胎妊娠孕妇例数分别是21 060 和671 687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R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高于自然受孕单胎妊娠[RR =1.56,95%CI(1.27-1.91),P<0.001].按ART类型、效应指标、地区、ART样本量、发表时间等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ART助孕可增加单胎妊娠早产风险.结论 ART助孕后单胎妊娠早产发生风险高于自然受孕单胎妊娠,ART助孕后的妊娠孕妇应积极做好产前保健工作以避免早产发生.

    辅助生殖技术单胎妊娠早产队列研究Meta分析

    9例2q13微缺失(含NPHP1基因)异常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

    林琴黄秀琼刘欣茹林元波...
    92-95,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9 例胎儿2q13 微缺失异常的孕妇产前临床资料,探讨遗传学分析结果与胎儿超声表型及孕妇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技术检出9 例胎儿存在2q13 复发性区域(包含NPHP1 基因)的微缺失,分析其产前行介入性诊断的指征及胎儿表型、遗传来源、妊娠结局等.结果 9 例胎儿存在2q13 复发性区域的微缺失均发生于含有NPHP1 基因的区域,1 例孕妇高龄,1 例孕妇高龄及唐氏筛查提示高风险合并胎儿超声异常,1 例不良妊娠史合并胎儿超声异常,6 例胎儿超声异常;其中3 例进行了家系验证,2 例遗传自双亲一方,1 例为新发突变.9 例中2 例引产,5 例随访无明显异常,1 例胎儿出生后有肺囊腺瘤,1 例失访.结论 2q13 复发性区域(包含NPHP1 基因)的微缺失胎儿超声表型多样,胎儿可表现为肾、心脏、肺、鼻骨等器官异常.出生后可表现正常,也可能随成长而发生幼发性肾血管病,NPHP1基因为其发病的主要致病基因.

    2q13微缺失NPHP1基因遗传学分析产前诊断肾消耗病

    剖宫产术后脑卒中11例分析

    张乃羚董旭东盖雪松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6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剖宫产术后脑卒中1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结果 11 例脑卒中患者中高龄(≥35 岁)5 例,占 45.45%(5/11);妊娠期糖尿病 5 例,占45.45%(5/11);孕前肥胖(BMI≥28 kg/m2)4 例,占36.36%(4/1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 3 例,占 27.27%(3/11);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麻醉方式为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始发症状均为术后1~5d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11 例中9 例患者起初都考虑为椎管内麻醉后低颅压性头痛,经去枕平卧、补充等渗盐水、对症处理后症状不缓解,直至治疗3~8d后患者出现抽搐、偏瘫、语言障碍,方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脑卒中.11 例患者发病6 个月后,不良预后者占36.36%(4/11),包括死亡1 例,3 例存留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肢体活动障碍.结论 当患者剖宫产术后出现新发头痛,应结合患者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高龄、肥胖等高危因素及麻醉方式,仔细观察头痛出现的特点及伴发症状,仔细地从意识、状态、颅神经、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进行检查;如排除椎管内麻醉导致的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应尽快完善影像学检查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同样需要防止低颅压综合征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对血栓形成的高危产妇,及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早诊断、多种途径联合治疗,可明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致残率.

    剖宫产术产褥期脑卒中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马楠贺昕红
    100-104页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高雄激素血症临床病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