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超声图像FPN-SENet-FL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及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

    周晓欣陈俊谕卢焕冲赵志丹...
    37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PN-SENet-FL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超声图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及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3例乳腺癌480幅及41例乳腺良性肿瘤113幅术前超声图像,以之构建数据集,并以7∶3比例随机纳入训练集或验证集.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扩增,以训练二分类及五分类任务模型,评估二分类任务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以及五分类任务模型鉴别乳腺良性肿瘤与4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混淆矩阵及完成各项任务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及F1分数.结果 二分类任务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及F1分数分别为94.71%、91.32%、91.30%和0.913,其AUC为0.976;五分类任务模型分别为71.78%、72.48%、72.11%及0.721,AUC取值范围为0.860~0.976,其识别良性肿瘤的AUC最高(0.976),其次为识别Luminal B型乳腺癌时(0.944).结论 FPN-SENet-FL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辅助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且预测Luminal B型乳腺癌效能较佳.

    深度学习乳腺肿瘤免疫表型分型超声检查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

    蔺旭阳王冉韩星敏
    378-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预测胸腺上皮肿瘤(TET)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经病理诊断的TET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型(低危型胸腺瘤、高危型胸腺瘤、胸腺癌)及临床分期(Ⅰ~Ⅳ期).基于18F-FDG PET/CT获取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原发灶SUVmax与纵隔血池平均标准摄取值的比值,即靶区本底比值(TBR),分别以SUV=2.5及40%SUVmax为阈值,获得病灶糖酵解总量(TLG2.5、TLG40%)及肿瘤代谢体积(MTV2.5、MTV40%).比较不同类型及临床分期TET各代谢参数的差异.针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预测不同组织学分型TET的效能.结果 95例中,27例低危型胸腺瘤、15例高危型胸腺瘤、53例胸腺癌;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47例.不同类型TET间SUVmax、SUVpeak及TB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TLG2.5和MTV2.5均高于低危型胸腺瘤(P均<0.05),胸腺癌TLG40%高于低危型胸腺瘤(P<0.05);其他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Ⅳ期TET的SUVmax、SUVpeak、TBR、TLG2.5、TLG40%、MTV2.5均高于Ⅰ期(P均<0.05),Ⅲ期TET的TLG2.5高于Ⅰ期(P<0.05),不同临床分期TET其余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SUVmax、SUVpeak及TBR预测低危型与高危型胸腺瘤的AUC分别为0.857、0.840及0.857,预测高危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AUC分别为0.769、0.758及0.755.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预测TET恶性程度.

    胸腺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病理学

    床旁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评估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黄媛王志辉刘娅妮崔新伍...
    383-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床旁彩色及脉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评估原位肝移植(OLT)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接受OLT患者术后第1、3、7天床旁腹部双功能超声检查资料,评估肝脏实质回声及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等血流束,测量门静脉峰值流速(PVPV)、肝动脉主干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及血流阻力指数(RI).根据腹部CT增强、CT血管成像(CTA)、超声造影(CEUS)、临床干预(包括增强免疫抑制剂和二次移植手术)或病理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以OLT后第7天内超声所测PSV(PSV第7天)及RI(RI第7天)判断有无并发症的效能.结果 65 例 OLT后第 1、3 及 7 天,PVPV 分别为 71.00(45.50,96.50)、57.50(42.00,71.00)及 50.00(33.00,66.00)cm/s,RI 分别为0.68±0.16、0.69±0.17、0.66±0.13,各时间点间 PVPV 及 R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5.475、P=0.065,F=0.964、P=0.501);PSV 分别为 63.00(44.50,89.00)、47.00(31.50,64.50)及 50.00(38.25,64.75)cm/s,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313,P=0.026).65 例中,PSV 正常 46 例、偏低(PSV<25 cm/s)1 例、偏高(PSV>100 cm/s)18 例;RI 正常 18 例、偏低(RI<0.5)11例、偏高(RI>0.7)36例.36例出现OLT后并发症.以PSV第7天诊断OLT后并发症的AUC为0.561,RI第7天为0.699,PSV第7天联合RI第7天为0.732,与单独RI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90,P>0.05).结论 利用床旁双功能超声监测移植肝动脉主干血流信号及RI可有效评估OLT后并发症.

    肝移植超声检查,多普勒,双功能手术后并发症

    CT动态容积灌注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评估其病理分型

    彭金成明兵杨林张仕勇...
    38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CT动态容积灌注(DVPCT)成像检出早期胃癌并鉴别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增强CT组(n=67)或DVPCT组(n=6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CT资料,以及DVPCT组内胃印戒细胞癌(SRCC)与胃腺癌的强化程度、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DVPCT时间-密度曲线(TDC)鉴别早期SRCC与腺癌的效能.结果 DVPCT组肿瘤检出率、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均高于增强CT组(P均<0.05);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及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2例(52/60,86.67%)经DVPCT检出早期胃癌的患者中,SRCC 12例、腺癌39例、黏液腺癌1例;其中,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患者肿瘤强化程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峰值期相及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峰值时间37.3 s为最佳截断值,DVPCT TDC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33%、84.62%、62.50%、94.29%、84.31%及0.895.结论 DVPCT检出早期胃癌效果优于常规增强CT;TDC可有效鉴别早期胃SRCC与早期胃腺癌.

    胃肿瘤癌,印戒细胞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脾脏CT表现用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

    刘梦茹梁盼吕东博程铭...
    3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脾脏CT表现用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89)及中-高分化组(n=93),比较2组临床资料,以及肿瘤及脾脏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单一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厚度、肿瘤最长径、Borrmann分型、cT分期、cN状态、cTNM分期及动脉期脾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Borrmann分型、cT分期、cTNM分期及动脉期脾脏CT值均为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之单一及联合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639、0.577、0.621、0.690、0.714、0.606及0.861.结论 脾脏CT表现有助于预测进展期胃腺癌分化程度,动脉期脾脏CT值为有效预测指标;联合临床及肿瘤CT特征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胃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细胞分化

    经会阴盆底超声Trace描记法测量尿道漏斗深度用于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张红彬孟欣雨田捧栗河舟...
    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Trace描记法测量尿道漏斗深度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160例女性SI患者(SI组)及10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非SI组),均于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以Trace描记法测量尿道漏斗深度,根据尿道漏斗深度与尿道长度比值区分大、小尿道漏斗;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及超声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以尿道漏斗深度及大、小尿道漏斗评估SI的效能.结果 组间顺产次数、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膀胱后角、尿道漏斗类型及尿道漏斗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体质量指数、首次妊娠新生儿体质量、静息态尿道长度、尿道旋转角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6.35 mm为尿道漏斗深度的最佳截断值,采用Trace描记法评估S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66.00%、83.00%及0.862.以Trace描记法根据小尿道漏斗评估S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4.60%、42.50%及0.660,根据大尿道漏斗分别为70.50%、86.30%及0.884.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Trace描记法可定量分析尿道漏斗、有效评估女性SI;根据大尿道漏斗评估SI的效能优于小尿道漏斗.

    尿失禁,压力性尿道超声检查

    超声评分系统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

    严小丽黄革阎萍刘鹤莺...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评分系统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PPH)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2例接受剖宫产PPP孕妇,以243例产前接受超声评分系统评估者为观察组、99例接受常规超声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孕妇基线资料及母儿结局差异;记录观察组产后24 h内出血量、判断是否发生PPH(≥1 000 ml),并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194,含107例PPH和87例非PPH)及测试集(n=49,含29例PPH和20例非PPH).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训练集临床及超声系统评分,筛选PPP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评估其预测效能、拟合度及临床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产后24 h内出血量、输注红细胞悬液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分娩孕周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前体质量指数≥28 kg/m2、引产/流产次数≥3及超声系统评分≥10均为PPP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之构建的列线图拟合度佳,预测测试集PPP患者发生PPH的曲线下面积为0.81,且阈值为0.22~0.98时临床净获益大于0.结论 超声评分系统联合临床特征列线图能有效预测PPP患者发生PPH.

    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超声检查列线图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列线图模型术前鉴别早期与中晚期宫颈鳞癌

    王雪莹张茂春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经阴道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术前鉴别早期与中晚期宫颈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7例宫颈鳞癌患者,利用3D-Slicer软件于术前经阴道声像图中勾画ROI,提取并经冗余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和10折交叉验证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得到Radscore评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纳入Radscore及临床资料构建列线图模型.比较2个模型术前鉴别早期与中晚期宫颈鳞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收益.结果 最终纳入18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以之构建术前鉴别早期与中晚期宫颈鳞癌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39和0.744;联合年龄、流产次数及Radscore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82和0.773.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上述2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准度均佳(x2=5.053、7.063,P均>0.05);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其在0.01~1.00阈值区间净收益相对较大.结论 基于经阴道超声影像组学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可于术前较好地鉴别早期与中晚期宫颈鳞癌.

    子宫颈肿瘤癌,鳞状细胞肿瘤分期超声检查影像组学

    肝、脾及腰椎R2*值评估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铁含量

    李旭马培旗张小艳王仲秋...
    41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肝、脾及腰椎R2*值用于评估慢性肾衰竭(CKD)患者体内铁含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52例CKD患者,根据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与否分为绝对缺铁组(n=22)和非绝对缺铁组(n=30).基于改良Dixon定量(mDIXON-quant)MRI观察组间肝、脾及腰椎R2*值差异,并分析上述R2*值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绝对缺铁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绝对缺铁组与非绝对缺铁组脾和腰椎R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KD患者脾、腰椎R2*值与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呈负相关(P均<0.05).腰椎R2*值减低是CKD患者绝对缺铁的影响因素(P<0.05).以腰椎R2*值=134.26 Hz为最佳截断值,其诊断CKD患者绝对缺铁的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68.20%,曲线下面积为0.727.结论 腰椎R2*值有助于评估CKD患者体内铁含量.

    肾衰竭,慢性磁共振成像

    超声测量输尿管喷尿参数用于评估保守治疗输尿管单发结石效果

    狄敏宋新浩商丽娜秦俊昌...
    416-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测量输尿管喷尿参数用于评估保守治疗单发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29例接受保守治疗的单发输尿管结石患者,以治疗后随访1个月内CT或腹部平片未见同侧输尿管结石为成功,否则为失败;比较不同结局患者超声资料,包括结石最大径、侧别、位置、肾盂前后径及输尿管喷尿参数(频率、峰值流速及持续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参数的评估效能.结果 保守治疗87例成功(成功组)、42例失败(失败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最大径、输尿管喷尿频率、输尿管喷尿峰值流速及输尿管喷尿持续时间均为保守治疗单发输尿管结石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输尿管喷尿频率评估效能最高,其AUC为0.858;以1.45次/分为最佳截断值,输尿管喷尿频率评估保守治疗输尿管单发结石临床结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及F1值分别为78.57%、83.91%、70.21%、82.17%及0.742.结论 超声测量输尿管喷尿参数有助于评估保守治疗输尿管单发结石效果.

    输尿管结石保守疗法超声检查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