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多模态超声及病理学特征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

    孙鑫张巍程令刚广旸...
    730-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多模态超声及病理学特征与BRAF V600E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临床疑诊甲状腺恶性病变患者,获取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后,根据BRAF V600E基因检测结果将PTC分为BRAF V600E突变(+)(突变组)和BRAF V600E突变(一)(野生型组);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临床、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及病理学表现,筛选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116例PTC患者(116个病灶),包括突变组77例、野生型组39例.组间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常规超声所示病灶大小、方位、边缘、微钙化,CEUS显示增强后病灶大小变化、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病理学显示被膜外侵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良性结节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TPO-Ab、多模态超声所示病灶方位及增强后病灶大小变化、病理学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为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OR=0.175、3.868、5.769、6.943,P均<0.05).结论 患者TPO-Ab水平,多模态超声所示病灶方位、增强后病灶大小变化及病理学显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与PTC BRAF V600E基因突变独立相关.

    癌,乳头状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BRAFV600E基因前瞻性研究

    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经气腔播散

    王珍珍李啸天牟兴宇曾钰龍...
    735-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经气腔播散(STA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于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Ⅰa~Ⅲa期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显示有无STAS分为阳性组(n=23)及阴性组(n=62);比较组间临床及PET/CT所见,并以logistic分析观察其预测STAS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性别、癌胚抗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微乳头状生长及其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阳性组最大、平均及峰值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ean、SUVpeak),最大、平均及峰值瘦体标准摄取值(SULmax、SULmean、SULpeak)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5).性别、微乳头状生长方式占比、SUVmax及SULmax均为Ⅰa~Ⅲa期肺腺癌STA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之预测ST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6、0.912、0.839及0.842;其联合预测的AUC为0.957.结论 18F-FDG PET/CT参数SUVmax及SULmax有助于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STAS;进一步联合性别及微乳头状生长方式占比可提高诊断效能.

    肺肿瘤腺癌肿瘤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改良肺超声评分用于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

    燕亚茹赵浩天刘奕龙玲...
    740-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改良肺超声评分(LUS),观察其用于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突发ARDS患者肺超声及X线胸片等资料,根据氧合指数(OI)将患者归入中-重度组(n=16)及轻度组(n=17);比较组间LUS、改良LUS及肺水肿放射学(RALE)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影像学评分评估ARDS严重程度的效能;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ARDS患者影像学评分与OI的相关性,以及RALE评分与LUS及改良LUS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组LUS及改良LUS均高于轻度组(P均<0.05);RALE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US、改良LUS及RALE评分评估ARDS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809、0.853 及 0.640.ARDS 患者 LUS 及改良 LUS 均与 OI 呈中度负相关(r=-0.570,P=0.001;r=-0.708,P<0.001),而RALE评分与OI无明显相关(r=-0.229,P=0.201).ARDS患者RALE评分与LUS及改良LUS均呈中度正相关(r=0.588,P<0.001;r=0.502,P=0.003).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改良LUS可有效评估ARDS严重程度,且其效能优于LUS及RALE评分.

    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声检查放射摄影术,胸部氧合指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及获奖情况

    744页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及基因组学模型预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预后

    何迪梁赵建新潘妮妮施柳言...
    745-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治疗增强前动脉期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和影像-基因组学模型预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OS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个中心及癌症影像档案馆(TCIA)共110例OSC增强动脉期CT图像,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Cox回归预后预测模型;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399例OSC(TCGA-OV)转录组数据,以Pearson相关系数筛选与预测模型纳入特征相关的基因,进行关联基因富集分析.以Cox回归及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对57例同时具有完整影像学及转录组学资料的OSC患者(TCGA-TCGA-OV)筛选连接度最高的预后枢纽基因,建立影像-基因组学模型.观察上述模型预测OSC预后的效能.结果 基于5个OSC预后相关影像组学特征的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在相应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指数(C-index)分别为0.782和0.735;纳入30个预后枢纽基因建立的影像-基因组学模型在相应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index分别为0.673和0.659.以上述模型分层后,不同层次患者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影像组学模型相关联的1 135个mRNA基因涉及细胞黏附等生物学行为和P13K-Akt、细胞外基质受体互作通路及1型糖尿病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OSC预后;分析OSC mRNA生物信息学可为影像组学模型提供生物学可解释性.

    卵巢囊腺癌,浆液预后影像基因组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以第二产程中经会阴超声所测进展角预测分娩方式:Meta分析

    刘森陈震宇邢艳菲
    752-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观察以经会阴超声于第二产程所测进展角(AOP)预测分娩方式的价值.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2018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收录的有关第二产程超声测量AOP以预测分娩方式的中英文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评估以经会阴超声于第二产程所测AOP预测分娩方式的价值;以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2(QUADAS-2)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结果 最终纳入11篇研究、2 315名产妇.meta分析显示,在第二产程中以经会阴超声所测AOP预测分娩方式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合并阳性似然比(+LR)、合并阴性似然比(-LR)及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0[95%CI(0.76,0.83)]、0.83[95%CI(0.78,0.88)]、4.8[95%CI(3.5,6.6)]、0.24[95%CI(0.20,0.29)]及 20[95%CI(13,30)];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结论 在第二产程中以经会阴超声所测AOP预测分娩方式的效能较好,可作为能否自然分娩成功的预测指标.

    产程,第二接生,产科超声检查荟萃分析

    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与成骨型转移癌

    温馨左立平王勇田子玉...
    758-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鉴别脊柱骨岛(BI)与成骨型转移癌(OB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3个医疗机构的98例BI患者109个病灶及158例OBM患者282个病灶(包括48例肺癌103个转移灶、52例乳腺癌86个转移灶及58例前列腺癌93个转移灶);以机构1数据为内部数据集并按7∶3比例分为内部训练集与内部验证集,以机构2、3数据作为外部数据集;并以性别分为女性数据子集(包括肺癌与乳腺癌OBM)及男性数据子集(包括肺癌与前列腺癌OBM).基于CT图像提取、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包括模型1(鉴别BI与OBM)、模型2(鉴别女性肺癌与乳腺癌OBM)及模型3(鉴别男性肺癌与前列腺癌OB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并比较模型1、单一 CT值及3名医师(甲、乙、丙)鉴别BI与OBM的效能,以及模型2、3鉴别不同OBM的效能.结果 模型1鉴别内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数据集脊柱OBM与BI的AUC分别为0.99、0.98及0.86.针对内部训练集,模型1鉴别BI与OBM的AUC高于医师甲(AUC=0.78)、乙(AUC=0.87)、丙(AUC=0.93)及单一平均CT值(AUC=0.78,P均<0.05).模型2鉴别内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数据集女性肺癌与乳腺癌OBM的AUC分别为0.79、0.75及0.73;模型3鉴别各集男性肺癌与前列腺癌OBM的AUC分别为0.77、0.74和0.77.结论 根据CT影像组学SVM模型能可靠鉴别BI与OBM.

    脊柱骨硬化肿瘤转移影像组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融合分区注意力UNet模型用于分割MRI中的膝关节软骨

    王翔史操袁正一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融合分区注意力的UNet(PA-UNet)模型,观察其分割MRI中的膝关节软骨的价值.方法 对来源于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Zuse Institute Berlin数据集的膝关节MRI进行切片及预处理,以UNet为骨干网络构建基于分区注意力机制的PA-UNet模型,通过主、客观评价比较该模型与其他模型分割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的效果;分别以基于 UNet、基于 SE(第 2~4 层)的 UNet(UNet+SE)、+UNet、++UNet、+++UNet、+UNet+、++UNet++及 PA-UNet模型的消融实验观察各模型分割膝关节软骨的效果.结果 PA-UNet可准确分割低难度、中等难度及困难样本中的股骨及胫骨软骨,其分割细小结构效果优于SegNet、UNet及DeepLabv3+模型;其分割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的戴斯相似系数(DSC)及交并比均高于、而豪斯多夫距离均低于UNet、DeepLabv3+、SA-UNet、RA UNet及SegNet模型.以PA-UNet模型分割股骨软骨及胫骨软骨的DSC分别为88.97%及82.72%,均高于UNet、UNet+SE、+UNet、++UNet、+++UNet、+UNet+及++UNet++模型.结论 PA-UNet可完整分割MRI中的膝关节软骨,尤其对细小结构的分割效果良好.

    膝关节软骨深度学习磁共振成像注意力机制

    3D ResNet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甄别前列腺多参数MR扫描序列:多中心研究

    孙兆男王可欣黄文鹏吴鹏升...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前列腺多参数MRI(mpMRI)自动甄别其主要扫描序列的3D ResNet深度学习模型,并评估其价值.方法 收集于3个医疗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的1 086例患者穿刺前1 153次前列腺mpMRI资料,并按不同扫描序列加以拆分,分别将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归入相应数据集,共获得5 151组图像,并将归类为非脂肪抑制T2WI(T2WI_nan,n=1 000)、脂肪抑制T2WI(T2WI_fs,n=1 188)、高b值DWI(DWI_High,b 值 ≥500 s/mm2,n=1 045)、低 b 值 DWI(DWI_Low,b 值<500 s/mm2,n=1 012)及 ADC 图(ADC map,n=906).按8∶1∶1比例将全部图像分为训练集(n=4 122)、验证集(n=513)和测试集(n=516).行预处理及扩增后,采用3D ResNet于训练集及验证集训练及优化自动甄别图像类别模型,以测试集评估模型分类效能.结果 所获模型分类测试集不同序列图像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值及Kappa值分别为0.995~1.000、0.990~1.000、0.998~1.000、0.990~1.000、0.998~1.000、0.995~1000、0.994~1.000.结论 3D ResNet 深度学习模型能有效自动甄别前列腺mpMRI所涉主要扫描序列.

    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

    PET分子成像用于帕金森病伴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研究进展

    李霜宋天彬杨畅王静娟...
    77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标准方法;但随疾病进展和长期治疗,可产生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极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PET脑分子成像可活体检测显像剂在分子水平的摄取分布情况,从而反映PD伴LID患者脑功能及代谢,有助于临床早诊断及早治疗.本文就PET分子成像用于PD伴LI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帕金森病左旋多巴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