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白知朋

月刊

1672-8270

zgyxzbzz@yahoo.com.cn

010-63028803 63029869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中国医学装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本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最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反映广大医学装备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年献词

    侯岩
    1页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技术的研究进展

    戴相昆吴韶鹃王金媛俞伟...
    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多年发展,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但现有技术仍受限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无法实现肿瘤治疗的最佳目标.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是一种以超高剂量率射束(UHDR)进行照射的放射治疗技术,能够在显著降低正常组织辐射损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治疗肿瘤.但直到目前,Flash-RT的生物学机制、关键物理参数及触发机制等尚不明确,其原理及临床转化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本综述通过归纳Flash-RT相关研究,阐明Flash-RT研究的技术进展及临床转化应用.

    放射治疗超高剂量率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源杜乐辉张沛商庆超...
    9-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作为放射治疗技术基础领域的关键性突破,可能引起放疗领域新的大变革.本文综述了Flash-RT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和机制探索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发现无论是电子束和光子Flash-RT还是质子Flash-RT相较于常规剂量率放疗均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但相关机制还未明确,包括但不限于氧耗竭、DNA损伤、细胞衰老、凋亡和免疫反应等.Flash-RT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损伤间的差异进一步减少了放疗的局限性,相较于常规放疗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超高剂量率肿瘤治疗机制

    闪光放射治疗对比常规放射治疗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机制探索

    王瑶俞伟张沛戴相昆...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射治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但容易造成肺部损伤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因其极短的辐射时间和高剂量率备受关注,其在保证肿瘤治疗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正常组织毒性反应.Flash-RT能否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成为近年重点研究课题.本综述基于文献分析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估Flash-RT与常规剂量率放射治疗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综述Flash-RT与常规剂量率放射治疗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对比,为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Flash-RT与常规剂量率放射治疗相比,可以显著减少肺损伤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来仍需深入探索Flash-RT的机制,开发适用于不同肿瘤的Flash-RT装置和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超高剂量率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常规剂量率放疗肺损伤放射治疗技术

    大功率花瓣加速器X射线闪光放射治疗设备设计研究

    廖树清何小中杨柳唐若...
    21-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设计一种用于超高剂量率的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设备,用于超高剂量率Flash-RT的机制研究.方法:Flash-RT设备的设计基于大功率花瓣加速器技术路线,可实现Flash-RT对超高剂量率及多照射角度的需求.从设备总体设计、主要组件及特点、束流动力学设计、移动及初步实验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相应设计与研究.结果:设计的Flash-RT设备剂量率在距离靶点0.8 m处可达到100 Gy/s,并且容易实现多角度的放射治疗方式.结论:基于大功率花瓣加速器技术路线设计的X射线设备,可实现超高剂量率的医用Flash-RT设备机制的研究.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花瓣加速器超高剂量率多角度

    X射线闪光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设备研究进展

    唐若何小中朱鹏飞张卓...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4年发现超高剂量率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效应以来,得到了放射治疗学科的广泛关注.超高剂量率Flash-RT的研究需求对现有的放射治疗设备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综述从X射线Flash-RT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需求出发,分析Flash-RT对设备提出的新需求,介绍目前具备X射线Flash-RT实验能力的科研设施,以及正在开发的专用Flash-RT设备的情况.Flash-RT机制的研究需要现有高能X射线源设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而Flash-RT的临床应用要求这些瞬态大功率装置具备多角度照射、适形放射治疗等放射治疗技术.目前,我国对X射线Flash-RT装置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有望在X射线Flash-RT领域实现高端医疗设备的率先突破.

    闪光放射治疗(Flash-RT)放射治疗设备大功率X射线设备

    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277和381报告对直线加速器双模式光子线和电子线输出量校准研究

    景周陈幼芬程杭蔡佳彬...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RS 277和TRS 381《高能电子束和光子束中使用平行电离室的国际剂量测定操作规范》报告,校准加速器配置的不同档能量射线水中的吸收剂量,确保临床放疗中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的精确性.方法:采用Elekta Infinity直线加速器,光子线能量6 MV分别为均整(FF)模式和非均整(FFF)模式;电子线能量分别为4、6、8、10、12和15 MeV.根据IAEA TRS277和TRS381报告,使用PTW剂量仪、PTW30013指型电离室和PTW34001平行板电离室分别进行光子线和电子线水中输出剂量的校准,对各步骤的误差进行分析,对比采用不同标准对直线加速器的输出量水中校准的准确性.结果:6 MV的FF模式和FFF模式光子线在水中最大剂量点处的输出量分别为1.003和1.008 cGy/MU;4、6、8、10、12和15 MeV的电子线每档能量在水中最大剂量点处的输出量分别为1.003、1.002、0.998、0.999、1.000和1.003 cGy/MU.每档能量的射线在水中最大剂量点处的输出量校准为1 MU对应1 cCy,误差<1%.结论:根据IAEA TRS277号和TRS381号报告对直线加速器的输出剂量在水中进行校准,可以保证直线加速器的输出剂量的准确性.

    输出量校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RS277和TRS381报告电子线光子线均整模式非均整模式

    阴道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旋转的剂量学影响研究

    张文君于浪杨波张杰...
    34-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内照射中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旋转误差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行子宫内膜癌术患者,回顾性分析采用阴道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治疗的患者计划,保持与临床计划相同驻留模式,分别顺时针旋转22.5°和45.0°,模拟临床分次间施源器置入存在旋转误差的状态,分析两种旋转幅度下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变化.结果:当施源器旋转22.5°时与临床计划相比,90%靶区体积接受的最小剂量(D90)降低了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膀胱、直肠接受最大照射剂量的2cc体积内的最小剂量(D2cc)分别增加2.35%和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2.40,P<0.05);当施源器旋转45°时与临床计划相比,靶区D90降低了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P<0.05),膀胱、直肠D2cc分别增加6.50%和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6.9,P<0.05);施源器旋转22.5°和45.0°后计划中乙状结肠和小肠的受量与原计划差异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通道柱状施源器在阴道内照射中可提供个体化的剂量分布,但在患者实施分次治疗时,需关注施源器的置入状态,避免与初始计划中施源器位置产生角度差异影响靶区及OAR剂量.

    子宫内膜癌近距离治疗多通道柱状施源器三维治疗计划

    眼部CT扫描应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王晓庆姜荣林思圆王宁...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眼部CT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30例行眼部CT检查患者,根据扫描时所采用的管电流控制方式将其分为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调制组采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智能自动管电流70~150 mA;常规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100 mA;低剂量组采用固定管电流70 mA.比较3组辐射剂量及CT成像质量差异.结果:调制组行横断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分别为62.37、12.83和0.143 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15.23、18.93.和0.265 mSv,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44.944、6 009.596、2 544.944,P<0.05);行冠状扫描,调制组DLP、CTDIvol及ED分别为68.19、13.15和0.156 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22.41、19.20和0.282 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232.413、3 813.940、1 232.413,P<0.05).行横断扫描,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8.83%、86.15%和47.6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08,P<0.05);行冠状扫描,调制组、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6.61%、80.70%和48.2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92,P<0.05).结论:眼部CT扫描应用器官剂量调制技术,行横断扫描、冠状扫描时,均可在确保成像质量符合诊断需要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眼部CT器官剂量调制辐射剂量

    酰胺质子转移MRI技术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研究

    赵傲武新英付彤王培炎...
    46-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预测脑卒中预后情况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MRI检查,根据预后1个月随访的调制等级分数(mRS)分为两组,将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良好组(44例);mRS≥2分的患者纳入恢复不良组(27例).分析数据获得不对称磁化转移比(MTRasym)图像的APT,并计算出缺血区和对侧正常组织APT成像信号的差值(△APTw).对比分析两组△APTw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PTw与NIHSS及m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患者图像的△APTw与NIHSS以及mR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0.659、0.522,P<0.001),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之间的△APTw、NIHSS和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36、13.92,P<0.05).APT预测脑卒中预后的AUC为0.8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5.5%,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APT成像技术在预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情况具有可行性.

    化学交换饱和度转移(CEST)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成像(MRI)脑卒中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