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白知朋

月刊

1672-8270

zgyxzbzz@yahoo.com.cn

010-63028803 63029869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中国医学装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本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最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反映广大医学装备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YM-W型胃肠动力治疗仪对老年便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研究

    陈纪秋王芳芳王岚张靖...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YM-W型胃肠动力治疗仪对老年便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70例老年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准备,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1次30 min的胃肠动力治疗.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首次排便时间、排便至无渣所用时间、排便至无渣所服泻药的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干预组患者的左半结肠(2.9±0.55)分、横结肠(2.2±0.69)分、右半结肠(2.2±0.58)分及总分(7.69±1.69)分,均高于对照组(2.6±0.60)、2.6±0.65)、(1.8±0.76)、(6.66±1.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304、-2.84、-2.488、-3.141,P<0.05);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至无渣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2.52,P<0.05);干预组排便至无渣所服泻药的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P<0.05).结论:胃肠动力治疗仪可提升老年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的准备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老年便秘胃肠动力治疗仪肠道准备质量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

    基于全员生产维护理论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屠强刘振峰陈欢欢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全员生产维护(TPM)理论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探讨其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助数字电路、无线网络、传感器、大数据交互等技术将TPM理论深入融合至医疗设备管理中,采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医疗设备运行数据,采用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过滤技术、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处理数据并对外展现,提供医疗设备服务量、收益、工作效率、科室效益分析、单机效益分析等服务.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医院超声医学科在用的20台超声医学设备,将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的13台设备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记录单形式进行管理;将2022年12月至2024年3月期间的17台设备纳入观察组(包括对照组的10台和新增加的7台),采用基于TMP理论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管理.比较两组超声医学设备运行质量以及综合效率水平.结果:观察组设备的平均故障率(5.71±0.30)%,低于对照组的(8.2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5);自修率、保养及时率和操作规范率分别为(88.66±5.69)%、97.63±5.58%和(98.13±4.54)%,高于对照组的(55.95±6.56)%、(70.53±4.67)%和(86.95±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6、3.869、2.974,P<0.05).设备综合效率上,观察组设备的平均可用率、性能指标比值和质量指标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2、7.235、4.556,P<0.05).结论:基于TPM理论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可实现医疗设备智能化管理和运行监测,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率水平,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全员生产保全医疗设备设备管理物联网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联合云模型的医疗设备临床效益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杨森刘兰君汪羽顾爱芹...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联合云模型构建医疗设备临床效益评价模型,用于评价医疗设备临床效益水平,以提高医疗设备临床服务能力和运行质量.方法: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联合云模型构建医疗设备临床效益评价模型,通过对医疗设备的直接投入、直接产出和间接效益3个维度13项临床效益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赋权和综合评估,制定对应的设备管理对策.选取2022年至2023年泰州市人民医院临床在用的47台大型医疗设备,将2022年期间使用的设备采用主观评价管理(主观评价),2023年期间使用的设备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联合云模型的医疗设备临床效益评价模型(模型评价)进行设备临床效益评价与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临床效益、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并对参与设备使用的52名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结果:采用模型评价管理方法的医疗设备管理有效率为63.83%(30/47),高于主观评价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8,P<0.05);采用模型评价管理方法的医疗设备平均临床风险率、故障发生率和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0.59±3.09)‰、(7.27±3.53)‰和(12.06±2.43)‰,均低于主观评价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3、2.748、3.928,P<0.05);设备使用的52名管理人员对采用模型评价管理方法的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和规划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93.38±3.73)、(94.05±3.14)、(92.61±3.44)和(94.88±2.50)分,均高于主观评价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8、3.036、3.039、3.929,P<0.05).结论: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联合云模型的医疗设备临床效益评价模型应用,能够准确评价医疗设备临床效益水平,提高设备运行质量,改善设备管理水平.

    博弈论组合赋权云模型临床效益运行质量医疗设备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医院康复医学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缪欢聂思建王可寿王媛媛...
    125-13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医院康复医学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模型,提升康复医学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使用效率.方法:基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建立康复设备安全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EWM)和灰色关联分析(GRA)法构建医院康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对医院康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选取2022年至2023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临床在用的18台康复设备,将2022年期间使用的康复设备采用常规设备管理方法,2023年期间使用的设备采用基于EWM-GRA的医院康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模型管理(简称模型管理)方法.比较两种管理方法的康复设备使用效能、质量控制效能、维护效能和维修效能评分的差异.结果:采用模型管理方法的康复设备使用效能、质量控制效能、维护效能和维修效能评分分别为(94.86±3.84)、(81.87±5.24)、(77.85±5.96)和(80.36±3.45)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22、45.820、19.284、22.511,P<0.05).结论:基于EWM-GRA的医院康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在康复设备管理中应用,能够减少设备维修次数,提升设备运行质量,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康复医学设备管理路径安全风险因素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科医疗设备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

    陈佳胡洁琼王璄张炜...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医疗设备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实现老年科医疗设备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以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科医疗设备具体应用为核心范畴,构建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对设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选取2021年至2022年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科临床在用的100台医疗设备,将2021年1月至12月的设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常规模式),2022年1月至12月的设备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科医疗设备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扎根理论模式)进行管理.自制认可度调查问卷调研医学工程部4名工程师,老年科6名医生、10名护理人员和40例患者对设备使用管理认可度评分,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管理缺陷率、使用效率、管理指标及设备多维效能评分.结果: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工程师、护理人员、医生和患者对采用扎根理论模式管理的设备管理认可度平均评分分别为(92.25±2.14)、(93.14±3.69)、(92.56±3.14)和(93.58±4.36)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97、13.729、12.843、9.826,P<0.05);采用扎根理论模式管理后,100台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分装错误、设备缺失、设备损坏和供应不足分别为5、6、4和5台,缺陷率分别为5%、6%、4%和5%,均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8、12.706、11.054、10.286,P<0.05);采用扎根理论模式管理的设备使用效率、资源配置、信息基础、技术支撑和管理绩效指标评分分别为(92.68±5.36)、(93.65±3.65)、(94.26±4.01)、(93.65±3.69)和(92.54±4.39)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9,16.856、12.113、15.593、10.358,P<0.05);采用扎根理论模式管理的设备使用效能、维护效能和维修效能平均评分分别为(93.65±3.26)、(95.32±4.65)和(94.68±3.54)分,均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15、12.362、10.686,P<0.05).结论: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科医疗设备服务供给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应用,能够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设备使用效能.

    扎根理论老年科设备供给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软件-硬件-环境-人员专项管理模型提升麻醉科医疗设备诊疗安全效能的研究

    张雪袁蕾葛磊董彦海...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软件-硬件-环境-人员(SHEL)专项管理模型构建医疗设备诊疗安全效能评价模型,探讨其在麻醉科医疗设备诊疗安全效能提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管理制度、设备设施、诊疗场所和医务工作者,选定管理、运行、条件和操作效能4个层面构建安全效能评价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评估设备诊疗安全效能,制定规范化培训、风险性管理、信息化升级和预防性维护的专项管理措施进行设备管理.选取2020年至2023年保定市第二医院麻醉科在用的115台医疗设备,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使用的104台医疗设备采用传统管理模式,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使用的108台(含传统管理在用的97台)采用专项管理模式.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诊疗安全效能评分和安全管理质量,以及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12名医生、18名护士、5名技师和6名工程师对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临床使用满意度.结果:采用专项管理模式的麻醉科医疗设备管理效能、运行效能、条件效能和操作效能平均评分分别为(89.09±4.79)、(91.08±4.21)、(90.58±3.87)和(92.25±3.36)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4、2.457、3.498、2.601,P<0.05);采用专项管理模式的麻醉设备、监护设备、急救设备、治疗设备及其他辅助类设备的平均安全风险比率分别为(1.45±0.69)%、(1.62±0.61)%、(1.15±0.39)%、(1.22±0.38)%和(1.84±0.53)%,均低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6、3.149、3.236、3.640、3.323,P<0.05);参与设备使用管理的医生、护士、技师及工程师对采用专项管理模式的麻醉科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29±3.47)、(92.34±2.28)、(93.80±3.01)和(90.07±3.73)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7、2.705、2.554、3.069,P<0.05).结论:SHEL模型下的医疗设备诊疗安全效能评价模型专项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效能,降低设备运行安全风险,改善设备临床服务质量.

    SHEL模型医疗设备诊疗安全效能评价风险控制

    基于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的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研究

    苏敏康文雯郑婉君袁亚翠...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在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架构,设置数据层、应用层、数据库操作抽象层和客户端层,梳理质量控制追溯的关键追溯点,构建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临床在用的50台常用医疗设备,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的设备使用管理采用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的设备使用管理采用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质量追溯管理)对设备进行管理.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调查60名参与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维修和保养的满意度,对比两种管理方法的设备清洗消毒管理质量评分和设备管理缺陷评估评分.结果:采用质量追溯管理方法的设备清洗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和发放质量评分分别为(95.51±3.34)、(96.82±4.08)、(95.37±3.64)和(97.29±3.22)分,均高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4、9.549、12.156、14.414,P<0.05);采用质量追溯管理方法的设备未按时发放、设备维修和保养超出规定时长、设备性能降低等缺陷评分分别为(0.34±0.01)、(0.12±0.04)和(0.46±0.14)分,均低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8、13.889、16.968,P<0.05);60名参与设备使用管理人员对采用质量追溯管理方法的满意率为98.33%(59/60),高于传统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6,P<0.05).结论: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应用于烧伤整形科医疗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操作人员满意度,提升设备管理质量.

    质量控制追溯管理模型烧伤整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

    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呼吸机管理路径研究

    马永胜徐可伟蔡霖郭健...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呼吸机管理路径在呼吸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三维质量评价模型)制定呼吸机管理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服务质量算法进行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制定呼吸机设备服务管理的结构优化、过程强化和结果导向措施.选取2023年1月至6月西部战区总医院临床在用的62台呼吸机设备,将1月至3月期间使用的50台呼吸机采用传统经验管理模式(经验管理模式),4月至6月期间使用的50台(含经验管理模式在用的38台)呼吸机采用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呼吸机管理路径进行管理(模型管理模式),自制满意度调研问卷调研呼吸机治疗患者对设备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设备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差异评分及设备运行质量.结果:采用模型管理模式的设备结构服务质量、过程服务质量和结果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差异评分分别为(0.08±0.06)、(0.11±0.07)和(0.05±0.04)分,均低于经验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0、2.024、2.724,P<0.05);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及其他科室重症监护室(ICU)病区的患者呼吸机治疗平均满意率分别为(95.66±1.74)%、(96.51±1.37)%、(95.93±1.67)%和(96.56±1.28)%,均高于经验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4、3.854、3.368、2.799,P<0.05);呼吸机设备平均开机运转率和质量检测通过率分别为(95.38±1.67)%和(95.44±1.71)%,高于经验管理模式,平均故障发生率为(1.23±0.98)%,低于经验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9、2.733、3.005,P<0.05).结论:基于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呼吸机管理路径应用,能够改善呼吸机临床服务质量,提升临床服务满意度,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三维质量评价模型运行质量综合评价熵权法呼吸机

    信息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的安全治理路径与对策研究

    黄少东吴毅刘剑锋廖阔...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信息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安全治理路径与对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用户-服务-内外环境(US2C)模型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治理指标进行划分,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分析用户、服务、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条件因素评估治理能力、治理效果和治理效率指标的前因要素必要性和组合条件的覆盖率,制定安全性、数据量和制度规范性的安全治理管理路径.选取2020年至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临床在用的285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将2020年至2021年期间的256台设备维修管理数据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22年至2023年期间的268台(含常规管理在用的239台)设备维修管理数据采用安全治理模式.采用自制调研问卷方式对参与设备使用的120名护技人员进行维修管理数据量是否满足实际需要调研,对比两种管理模式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的安全性、使用频次和设备运行质量.结果:采用安全治理模式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平均风险率为(1.333±0.741)%,低于常规管理模式(t=3.672,P<0.05),平均准确率和时效性分别为(93.925±3.432)%和(88.500±4.404)%,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8、4.784,P<0.05).参与设备使用的120名人员对采用安全治理模式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满意率均值为(94.367±3.093)%,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5,P<0.05).采用安全治理模式的医疗设备故障数据、维修事项数据和管理投入数据使用频次分别为(4.092±1.709)、(4.341±1.397)和(3.821±0.976)次/年,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4.400、6.386,P<0.05).采用安全治理模式的医用电子设备、生命支持设备、手术室设备、医学检验设备及其他医疗设备的故障频次分别为(0.831±0.335)、(0.927±0.293)、(1.085±0.439)、(0.702±0.047)和(1.456±0.485)次/年,低于常规管理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5.486、4.756、6.974、3.598,P<0.05).结论:信息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安全治理路径与管理对策能够规范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数据采集流程,提升数据安全性能,改善数据应用效率,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医疗设备维修安全治理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定性比较分析

    有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中风险识别及预警体系研究

    郭军霍英恺任建峰高景明...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风险识别及预警模型,探讨其在有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风险控制管理中的价值.方法:从基础数据、核心数据和辅助数据3方面建立有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风险识别及预警知识库,结合设备运行状况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进行权重赋值和可拓云算法模型进行风险等级评定,形成分级预警触发路径和人员、制度、过程的三维预警干预方案.选取2022年至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在用的287台有源医疗设备,将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的261台设备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的270台(含常规管理方法中在用的244台)有源医疗设备采用有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风险识别及预警模型进行管理(简称风险识别模型管理).从安全等级评定和风险隐患统计对比两种管理方法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效果,并对参与设备管理的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采用风险识别模型管理的有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风险率为7.8%(21/270),低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73,P<0.05);采用风险识别模型管理方法进行的2839次维护维修活动中,大型医疗设备、心电监护设备、生命支持急救设备和医学检验设备安全风险隐患分别发生75、19、82和11次,隐患率为2.6%、0.7%、2.9%和0.4%,均低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89、24.580、46.654、12.604,P<0.05);参与风险识别模型管理的92名设备管理人员在维护管理(88名)、质量监测(91名)、故障处理(85名)和风险应对(90名)方面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5.7%、98.9%、92.4%和97.8%,均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1、4.016、6.368、5.176,P<0.05).结论:基于变异系数赋权和可拓云算法模型的风险识别及预警模型,能够降低有源医疗设备维护维修风险水平,控制安全隐患发生概率,提高维护维修管理保障水平.

    维护维修风险识别预警干预变异系数可拓云有源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