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杂志

桑国卫

半月刊

1001-2494

zgyxzz@cpa.org.cn,zgyxzz@yahoo.com.cn

010-58698009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四号建外SOHO九号楼18层

中国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药学界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之一。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辟有专题笔谈、综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及检验、药物化学、药物与临床、生物技术、新药介绍、药学史、药学人物、药事管理、学术讨论、科研简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药品管理法》颁布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徐景和
    1665-1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自1984年颁布以来历经2次修订、2次修正。制度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药品管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治理机制的不断健全、治理方式的不断丰富、法律责任体系的不断完善。2019年版《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坚持政治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国际视野、坚持立足国情、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药品管理法》颁布及历次修订完善系统折射了我国经济社会和药品产业发展的变迁,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清晰展示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全面进步。推进药品安全在现代法治轨道上前行,需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完善法律体系,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法治素养,为加快推进我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药品安全药品管理法药品治理制度演进管理规律

    《药品管理法》颁布四十年来药品生产监管制度的变迁

    杨悦
    1674-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颁布四十年来的药品生产监管制度的演进与变化。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检索1985年以后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文件,对药品监管体系、药品生产许可、GMP认证与检查、检查人员管理、委托生产等关键性制度要素进行回顾。生产监管制度的改革包括药品生产许可简化优化,由药品监督员、GMP检查员制度升级为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由GMP认证转变为动态GMP检查,药品委托生产管理逐渐扩大范围。四十年来,药品生产管理制度适应并引领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现了制度的更新迭代,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品管理法生产监管检查员委托生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品管理法》颁布四十年来我国罕见病用药审评审批的改革成效

    邵蓉谢金平
    1679-1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84年我国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以来,我国药品管理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阶段。药品监管部门持续加强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罕见病用药可及性是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为满足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全面支持罕见病用药研发、加快罕见病用药审评审批。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罕见病用药审评审批的历史演变、发展进程、改革成效,并展望未来,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罕见病用药审评审批政策,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罕见病用药审评审批改革成效药品监管药品管理法

    超分子凝胶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马鑫宇王苗王春柳苏雅琼...
    1686-1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分子凝胶是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以自组装方式形成的三维网络体系,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刺激响应性、凝-溶胶互变性及自愈合性,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药物递送及生物材料方面有大量研究报道。本文基于超分子凝胶形成原理归纳了超分子凝胶在药物递送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为以超分子凝胶为载体的新型给药系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超分子凝胶形成机制非共价键药物递送

    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文睿程天恒王妮涵王婷...
    1695-1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定植于胃内,具有螺旋状结构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菌,1982年被首次发现,可以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疾病的发生。目前,幽门螺杆菌已经感染全球近半数人口,且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问题也愈发严重,亟需能够克服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新治疗药物。这也促进了大量针对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的开发,其中已进入临床在研阶段的药物包括以合成抗菌药为主的化学药物和以疫苗、益生菌为主的生物药物。本文简述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和治疗现状,对已上市和临床在研的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以期为后续的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开发提供思路。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抗生素幽门螺杆菌疫苗益生菌

    藏药西藏凹乳芹及其近似种的数字化生药学研究

    王艺娱高必兴齐景梁李倩...
    1705-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藏药西藏凹乳芹与其近似品种的生药学鉴别及数字化表征方法。方法 采集西藏凹乳芹及其近似种的原植物并制作腊叶标本,使用数码相机、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及数码成像技术对其原植物、药材性状、根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进行生药学研究与数字化表征。结果 建立了西藏凹乳芹及7个近似品种(迷果芹、西藏棱子芹、东当归、松潘棱子芹、羽苞藁本、裂叶独活、峨参)的植物、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别分类检索表,发现各品种间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花及果实;药材性状的主要区别在根头部、表面及断面特征;显微的主要区别在于分泌组织类型及是否有后含物等。结论 所建立的分类检索表能有效鉴别西藏凹乳芹及其近似种,为其品种分类及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智能识别技术在藏药鉴别上的应用探索奠定基础,也为中药数字标本平台提供资料。

    西藏凹乳芹加哇生药学数字化基原鉴定药材性状显微鉴别

    彝药乃斯补尼与其4种易混淆牛膝类药材的生药学鉴别研究

    汤敏高必兴齐景梁李倩...
    1715-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彝药乃斯补尼的准确鉴别方法,为其准确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相机成像系统依据植物分类学进行基原差异识别,使用相机、体视显微镜及体式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综合应用建立性状鉴别方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偏光显微成像系统综合找出其显微鉴别(横切面及粉末)的差异,并针对乃斯补尼特有性成分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结果 建立了乃斯补尼药材与其4种混淆品基原、性状检索表,基原的主要区别点是花序的类型及着生方式、雄蕊的形态、叶片的颜色、根表皮的颜色及味道;性状鉴别的区别点为颜色、皮孔、断面、质地、气味及不同颜色光照下荧光反应的部位和强弱;显微鉴别中根横切面可通过三生维管束的圈数、中心维管束的股数及荧光反应进行区别;但粉末显微特征区别不明显。薄层色谱中以皂苷类成分川牛膝皂苷A、川牛膝皂苷B及竹节参皂苷Ⅳa对照品建立的薄层色谱能有效地区分乃斯补尼与其4种混淆品,以甾醇类成分杯苋甾酮对照品建立的薄层色谱可有效区分除川牛膝外的其他3种混淆品。结论 乃斯补尼与其4种混淆品可以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横切及薄层色谱进行鉴别,且5种药材成分差异明显,不宜混用。

    彝药乃斯补尼鉴别基原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

    臭氧油包合物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吴玉欢彭颖雷晓萌魏鑫华...
    1725-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臭氧油包合物凝胶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为包合材料,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臭氧油包合物凝胶,并对其外观性状、pH值、黏度、过氧化值、保湿率、流变学性质、稳定性、抑菌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得到外观为澄清、无颗粒感、均匀细腻、有光泽、黏度适中、无油腻性的半固体凝胶;pH值为(5。48±0。01),黏度为(46。78±0。18)Pa·s,保湿率在放置24、36、48 h后分别为(96。69±0。75)%、(95。84±0。44)%、(94。12±0。89)%;流变学性质良好;稳定性试验表明臭氧油凝胶不宜放在高温保存。抑菌结果显示,臭氧油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抑菌率达到95%以上,白色念珠菌抑菌率达到80%以上;生物安全性评价试验表明,臭氧油凝胶无阴道黏膜刺激性、无皮肤致敏反应和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结论 此方法制备臭氧油包合物凝胶的工艺简便可行、易于操作,在药品及化妆品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为臭氧油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臭氧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凝胶卡波姆940

    氢溴酸伏硫西汀首批国家对照品的研制

    彭玉帅孙长迎文强赵文...
    1735-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定量和定性用氢溴酸伏硫西汀首批国家对照品。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结构确证,采用2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进行有关物质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HPLC纯度,采用HPLC法对均匀性、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其他理化性质进行考察,应用质量平衡法对该对照品进行赋值,并通过核磁共振定量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含量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确证了氢溴酸伏硫西汀首批国家对照品的结构,并测定其含量为99。9%。结论 研制的首批定量和定性用氢溴酸伏硫西汀国家对照品,可满足氢溴酸伏硫西汀原料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需要。

    氢溴酸伏硫西汀对照品结构确证质量平衡法核磁共振定量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组合包材相容性试验中元素杂质迁移研究

    周冉林佳睿高笑颖刘斯婕...
    1741-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中性硼硅玻璃管制注射剂瓶-覆膜塞组合包材相容性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实验方法。方法 通过提取试验、模拟加速试验条件以及长期试验条件下的迁移实验,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在不同时间下元素杂质的变化,对侵蚀后的模拟溶液进行分析,预测中硼管制瓶内表面脱片的倾向,并对其迁移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ICP-MS法测定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定量限小于其相应限度10%。回收率为97。5%~108。8%。提取实验中,各样品中检出较高的元素为Si、B、Al,但均低于安全限度,其他元素的检出量较小,甚至低于检出限。在加速条件6、12个月和长期条件6、12个月下,包装材料中各种添加成分的元素杂质检测结果均低于分析评价阈值(AET)。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测定样品中各杂质元素的含量,并揭示其迁移趋势。组合包材组件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相容性良好,产品的安全性符合要求,为选择中硼管制瓶-覆膜塞作为内包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性硼硅玻璃覆膜塞相容性迁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