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学杂志

桑国卫

半月刊

1001-2494

zgyxzz@cpa.org.cn,zgyxzz@yahoo.com.cn

010-58698009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四号建外SOHO九号楼18层

中国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药学界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的综合性学术核心期刊之一。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辟有专题笔谈、综述、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临床药学、药品质量及检验、药物化学、药物与临床、生物技术、新药介绍、药学史、药学人物、药事管理、学术讨论、科研简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穿透血脑屏障的siRNA纳米递药系统研究进展

    苏峰熊峰曹俊如储晓琴...
    285-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止了大部分药物进入大脑,这使得CNS疾病的治疗成为当今医学和药学领域的重大难题。纳米技术的出现使得药物具有穿透BBB的潜力,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药物的快速发展也给CNS疾病患者带来了曙光,但是纳米载体向脑部递药会遇到许多障碍,作为siRNA纳米载体进行脑部递送的条件也非常苛刻。本文主要综述了脂基纳米粒、壳聚糖纳米粒、聚乙烯亚胺纳米粒、树状大分子纳米粒、纳米凝胶、纳米胶束、纳米乳、外泌体、细胞、siRNA缀合物等作为siRNA脑部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以期探寻一种合适的siRNA纳米递送系统,用于BBB的穿透。

    血脑屏障小干扰RNA纳米载体中枢神经系统

    红凉伞根化学成分研究

    叶洪波周永强廖张蓉魏鑫...
    296-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var。bicolor)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红凉伞根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向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南烛木树脂酚(3)、lyoniside(4)、异落叶松脂素(5)、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psy-chotrianoside G(7)、pridentigenin E(8)、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 A(9)、ardisimamil-loside H(10)、3β-O-{ 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11)、foegraecu-mosideL(12)。结论 化合物1~6、12为首次从紫金牛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红凉伞南烛木树脂酚异落叶松脂素分离鉴定

    基于三羧酸循环相关代谢物的靶向代谢组学探究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生物标志物

    魏棒棒曹怿玮董春涛李德邦...
    302-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相关代谢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和敏感细胞中的水平变化,并筛选出与曲妥珠单抗耐药性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和敏感细胞中TCA相关代谢物(枸橼酸、顺式。乌头酸、异枸橼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和草酰乙酸)含量水平,并对该检测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考察。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法比较耐药和敏感细胞中TCA相关代谢物的表达差异,以P<0。05和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或<0。67为标准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并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建立多变量耐药分类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差异代谢物和SVM模型的分类精度进行评估。结果 三羧酸循环相关代谢物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4,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为94%~105%,精密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小于15%。OPLS-DA模型中,敏感组和耐药组细胞分离趋势明显。在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的含量较曲妥珠单抗敏感细胞显著升高(P<0。05)。ROC分析显示琥珀酸、富马酸和苹果酸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大于0。9,联合3种差异代谢物建立SVM耐药诊断模型的AUC为1。000。结论 TCA相关代谢物在曲妥珠单抗耐药和敏感细胞中呈现不同的表达水平,琥珀酸、富马酸和苹果酸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对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三羧酸循环相关代谢物靶向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新型"硬核软膜"结构纳米缓释制剂对瑞戈非尼的载药实验研究

    刘丹王宏远王晶华范兴君...
    31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的一种新型的、以聚丁二酰亚胺(polysuccinimide,PSI)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为基本构成成分的纳米缓释递药系统PSI-HAP,并对抗肿瘤药物瑞戈非尼的载药释药能力进行研究。方法 本实验合成了制剂所需辅料HAP与PSI;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瑞戈非尼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曲线法(box-behnken design,BBD)对不同方式制备的瑞戈非尼纳米缓释递药系统的处方与工艺进行考察;对制剂的载药与释药能力、制剂形态,Zeta电位与粒径等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考察。采用荧光染料尼罗红对载药PSI-HAP纳米粒进行标记,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紫外扫描确定瑞戈非尼检测波长为264nm,标准曲线为A=94。461p+0。030 4,r2=0。999 8,精密度准确度实验显示,瑞戈非尼在0。002~0。02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BBD确定采用乳液法制备瑞戈非尼PSI-HAP制剂处方为药物浓度7。28 mg·mL-1,HAP与药物质量比为0。63,PSI与HAP质量比为3。93;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该递药系统具备pH敏感性,在pH值大于7时,药物会得到较为完全的释放。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制剂粒径在300 nm上下,Zeta电位为负,与人体生物膜荷电性相同。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PSI-HAP制剂可显著延长制剂在动物体内的滞留时间。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新型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工艺极其简单,易于灭菌,无需高压、挤压、过滤等工艺即可制备出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药物释放平稳且具备pH敏感性,PSI与纳米HAP都具备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非常适用于抗肿瘤药物的体内递送。

    "硬核软膜"结构纳米缓释瑞戈非尼pH敏感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曲线法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剂量倾泻研究

    吴兆伟李婷立张逢时王铁松...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格列齐特缓释片在含乙醇溶液中释放的因素,并对其发生剂量倾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乙醇浓度介质下的3种市售制剂的释放曲线,研究其释放机制并通过相似因子(f2)评价剂量倾泻的风险。结果 在含体积分数5%,20%,40%乙醇的pH 7。4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100 r·min-1条件下,各制剂的释放曲线相似,各制剂的骨架溶蚀速度是影响释放的关键因素。结论 各市售制剂均有足够的乙醇耐受性,乙醇诱导的剂量倾泻风险较小。

    剂量倾泻格列齐特缓释片乙醇诱导释放曲线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的知母-黄柏药对入血成分分析

    夏天利王岩王迪赵德萍...
    330-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正常家兔为实验对象,探讨知母-黄柏药对口服吸收后的入血成分。方法 采用相当于生药量4。5 g·kg-1的知母-黄柏水煎液灌胃家兔,每日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取家兔含药血清,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在正、负两种离子模式下,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确定入血成分。结果 家兔含药血清中共鉴别出54个入血成分,包括46个原型入血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糖苷类、酚酸类、苯丙素类、内酯类、酚类衍生物;9个代谢产物,分别来源于小檗碱、药根碱、小檗红碱、芒果苷。结论 知母-黄柏药对中含有46个可以入血的化学成分,还可能含有4个化学成分在体内代谢为9个代谢产物。

    知母黄柏药对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入血成分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芦西丁.DNA加合物快速筛查研究

    杨静王慎兴王丹吴春勇...
    338-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LC-QQQ-MS)及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技术的DNA加合物通用型"发现-确证"分析策略,研究茜草中潜在遗传毒性物质芦西丁(lucidin,Luc)与3种2'-脱氧核苷的直接反应性和代谢反应性,筛查和确证可能的Luc特异性DNA加合物。方法 采用与DNA加合物具有相同质谱碎裂模式的3种2'-脱氧核苷,建立和优化三重四极杆质谱中性丢失和伪中性丢失扫描模式下未知DNA加合物的非靶向筛查方法,以及高分辨数据依赖性扫描模式下的加合物靶向确证方法。将Luc与2'-脱氧核苷在I相代谢激活和未激活条件下分别孵育,筛查生成的特异性DNA加合物,再通过特征性质谱碎裂离子进行结构验证。结果 优化后的伪中性丢失扫描对脱氧核苷脱糖基的检测灵敏度可达pg·mL-1级别。在Luc与脱氧核苷体外孵育模型中,发现并确证了 6种Luc-DNA加合物,包含2种2'-脱氧胞苷(dC)加合物、2种2'-脱氧腺苷(dA)加合物、2种2'-脱氧鸟苷(dG)加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Luc-DNA加合物的生成随着Luc暴露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时间-反应关系,且该种结合无需代谢激活即可发生。结论 所建立的DNA加合物"发现-确证"策略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够提供分子水平上加合物的结构信息,适用于评估Luc暴露所致的DNA损伤,为其毒性机理研究和再评价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也为中草药中潜在遗传毒性成分快速筛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

    DNA加合物遗传毒性茜草芦西丁筛查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心脑静片质量分析

    何风艳聂黎行郑笑为汪祺...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对心脑静片的质量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对抽检样品进行标准检验,并建立多个检测方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 标准检验全部抽样均合格,多指标综合评价探索性研究发现部分样品存在原料质量差、少投料或生产过程控制问题。结论 多指标综合评价更能反映制剂真实质量,建议企业关注冰片、木香、钩藤等药材的质量,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以确保制剂安全有效。

    心脑静片质量评价国家药品抽检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俞小娟王安陈奔蒋雯...
    353-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学特性分析的方法。方法 使用生物膜层干涉法(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分析9MW3311中和抗体Fab和S1-RBD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流式细胞分选法评价中和抗体结合片段(antibody binding fragment,Fab端)和S蛋白的相对结合活性和对ACE2的阻断结合活性;使用假病毒体系评价中和抗体的体外细胞学活性;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测定抗体Fc段与Feγ和FcRn受体的亲和力常数;使用ELISA法测定抗体Fc段和C1q受体的结合活性;采用PBMC法确定中和抗体的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补体(First subcomponent of the C1 complex)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使用假病毒系统评价中和抗体的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效应。结果 3批9MW3311中和抗体和参比品与S1-RBD的亲和力常数 KD(mol·L-1)值分别为 1。15×10-9,1。01 × 10-9,1。15 × 10-9 和 9。45 × 10-10;ELISA 和 FACS 分别测得 3 批中和抗体相对参比品的结合活性为101%、96%、100%及98%、113%、108%;ELISA和FACS分别测得3批中和抗体相对参比品对ACE2的阻断活性为100%、95%、91%及94%、101%、94%;3批中和抗体相对参比品对假病毒的中和活性分别91%、93%、108%;3批9MW3311中和抗体和参比品分别与FcγR和FcRn均有同等水平的亲和力;9MW3311无ADCC和CDC活性;LALA突变的中和抗体可有效避免ADE效应。结论 初步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学特性分析的方法,可用于该类型制品的常规质量控制和放行。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生物学活性免疫学特性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PEG-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本-效用分析

    梁艳赵杰李嘉娄小飞...
    363-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经济性。方法 使用真实世界数据,从医疗卫生系统角度出发,构建马尔可夫(Markov)模型,使用成本效用分析对2种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rhG-CSF组相比,PEG-rhG-CSF组可节约成本2 279。63元,增加0。27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8 393。90元/QALY,具有绝对经济优势。敏感性分析和情景分析均显示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论 PEG-rhG-CSF较rhG-CSF用于预防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更具有经济性。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真实世界中性粒细胞减少成本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