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詹洪春

半月刊

2095-0616

zgyykx400@163.com,zgyykx@vip.163.com

010-59694532,59694533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1004室

中国医药科学/Journal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 11-6006/R,国际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两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任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医药科学》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原创论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一次性根管治疗在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雷诗鑫魏佳涵胡淳谭劲...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疼痛程度及止痛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年 7 月至 2023 年 1 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00 例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其中 33 例接受热牙胶垂直加压(TSCC)填充治疗,34 例接受冷牙胶自由压实(CFFC)治疗,33 例接受冷牙胶侧方加压(CLC)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疼痛程度、止痛干预相关指标、术后填充质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术后 2、6 h三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其中CFFC组VAS评分低于CLC组、T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d,CFFC组用药剂量、频次少于其他两组,起效时间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适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FFC组适充率为 91.18%,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CFFC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实施TSCC及CFFC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且术后填充质量优秀,其中CFFC技术在缩短止痛干预起效时间及减少止痛药物摄入方面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不可逆性牙髓炎自由压实法垂直加压法侧方加压法牙胶疼痛程度

    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的应用研究

    林萍清闵军林成实刁良彪...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2023年4月于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对症治疗+常规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床旁即时超声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复苏状态[平均动脉压(MAP)、每小时尿量、心率(HR)]、血气指标[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BL)、剩余碱(BE)及血酸碱度(pH)]、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比较两组复苏24 h补液量及液体复苏治疗1周生存率.结果 两组复苏前复苏状态、血气、凝血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观察组HR、PaCO2、BL、BE、PT、APTT、T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AP、每小时尿量、pH、PaO2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苏24 h补液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周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血气分析结合即时超声应用于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有利于患者状态恢复,能够改善血气指标、凝血功能,提高整体疗效.

    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床旁血气分析床旁即时超声凝血功能

    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颅内发生高密度影的有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李浩吴燕平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颅内高密度影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及高密度影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即刻进行头颅CT平扫复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高密度影,并将其分为高密度影组(52 例)及非高密度影组(48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颅CT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ASPECTS)、术中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TIN/SIR)分级、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术后良好预后(mRS≤3 分)率等指标.结果 纳入研究的 100 例患者术后 3、6、12 个月的良好预后率分别为 34.00%、52.00%、54.00%.两组患者术中ASTIN/SIR分级、术后mTICI再通等级及 3 个月的良好预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术后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术中操作需更加警惕,术后需加强病情关注,并注意影像学复查评估,减少造影剂外渗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造影剂外渗影响因素预后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曾祥泰张庆英逄楠李艳操...
    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本研究以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汕头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1407 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收集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析MDRO感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并分为MDRO感染组和非MDRO感染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CU共有 1407 例住院患者均接受细菌培养及耐药菌株检测,其中男性患者为 880 例,女性患者为 527 例;MDRO感染发生率为 18.69%(263/1407).ICU中MDRO感染菌株主要涉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血管病(OR=1.453,95%CI 1.006~2.079)、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长≥1 周(OR=1.900,95%CI 1.377~2.620)、使用≥2 联抗生素(OR=1.913,95%CI 1.378~2.655)、留置血管内导管(OR=2.456,95%CI 1.416~3.241)与MDRO感染风险增高有关(P<0.05).结论 ICU患者中MDRO的感染发生率相对其他普通病区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MDRO感染的特点和相关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降低MDRO的感染发生率.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乔祥社马陈建苌喜卞锐...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11 月亳州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持续7 d.术后第7天测量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两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5.41±19.63)h vs.(81.46±19.39)h],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241.14±65.73)g/L vs.(217.35±51.63)g/L],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2.44±0.35)g/L vs.(2.18±0.43)g/L],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11.36±3.71)d vs.(13.52±3.63)d],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1.97±0.36)万元 vs.(2.19±0.49)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蛋白水平[(70.55±18.89)g/L vs.(68.16±20.05)g/L]、血清白蛋白水平[(53.22±17.76)g/L vs.(50.76±18.54)g/L]、淋巴细胞计数[(1.60±0.54)×109/L vs.(1.56±0.55)×109/L]以及肛门首次排便时间[(89.67±22.31)h vs.(97.77±21.27)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个体情况在胃肠术后早期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胃肠手术个体化肠内营养营养状况

    胆结石患者经特定食物测定胆囊功能后选择性经胃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李强邝生马荣李燕利...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结石患者经特定食物测定胆囊功能后选择性经胃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收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胆结石患者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前均经特定食物测定胆囊功能,并根据胆囊功能选取治疗方式,按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7 例,内科保守药物治疗;胆囊收缩率 40%~79%,伴有轻度症状)、治疗组(53 例,经胃镜保胆取石术;胆囊收缩率40%~59%,胆囊壁厚度≤3 mm);比较两组胆囊收缩功能、结石清除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1、3、6 个月的胆囊收缩率、胆囊排空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3、6个月的胆囊收缩率、胆囊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石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结石患者经特定食物测定胆囊功能后选择性经胃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可改善胆囊收缩功能,且结石清除效果好.

    胆结石特定食物胆囊功能经胃镜保胆取石术

    《中国医药科学》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