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汪海

双月刊

1000-6834

tjzgyish@163.com

022-84655184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以促进科研、面向应用、加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宗旨。刊登环境生理、航空航天生理、劳动生理、运动生理等多方面学科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课题占来稿的一半以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SHP1表达与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关系

    郝礼森陈盼盼靳丽敏展宗媛...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及在体肝星状细胞(HSC)的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表达变化与在体HSC活化及增殖的关系.方法:随机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三色染色及HE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SHP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SHP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的α-SMA及SHP1表达,并分别对大鼠肝组织的SHP1表达及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SHP1表达与大鼠肝组织的α-SMA表达进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构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大鼠肝纤维化逐渐加重.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SHP1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OD)(0.08±0.01)比较,造模不同时间(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1阳性表达MOD(0.11±0.01、0.14±0.01、0.16±0.01、0.19±0.01)显著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α-SMA阳性表达MOD(0.04±0.01)比较,造模不同时间(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α-SMA阳性表达MOD(0.06±0.01、0.09±0.01、0.12±0.01、0.16±0.02)明显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P<0.05),即在体HSC的活化及增殖逐渐加快(α-SMA是HSC的活化标志).SHP1与α-SMA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显示,造模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SHP1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百分比(26.49%±3.44%、37.14%±4.57%、44.90%±2.94%、58.09%±5.33%)逐渐升高(P<0.05).上述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1表达及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SHP1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百分比均与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α-SM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926,0.984,P<0.05).结论:在大鼠肝纤维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及在体HSC的SHP1表达与在体HSC的活化及增殖呈显著正相关.

    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增殖

    旋覆代赭汤对食管癌细胞干性的影响

    马媛荀敬王波涛李棣华...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旋覆代赭汤对食管癌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只,分别连续给予生理盐水和旋覆代赭汤(9.89 g/kg)灌胃处理,在给予灌胃第8日时皮下接种5×106细胞数量的人源食管癌ECA-109细胞,每周测量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小鼠.收取肿瘤组织和小鼠血清,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干性相关转录因子NANOG、OCT4、SOX2的表达.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和上述两组小鼠的血清处理48 h食管癌ECA-109细胞,每组设置三个复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NOG、OCT4、S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及其磷酸化(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中ALDH酶活性;用成球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成球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旋覆代赭汤显著抑制食管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和大小(P<0.01或P<0.05);旋覆代赭汤药物血清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的中NANOG、OCT4和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ALDH酶活性和成球数量,以及AKT和AKT的磷酸化(p-AKT)水平(P<0.01或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干性的作用,其可能是治疗食管癌的潜在有效药物,为食管癌治疗探寻新的有效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旋覆代赭汤食管癌肿瘤干细胞干性小鼠细胞培养

    低氧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的机制

    金家豪赵宝生刘玉珍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氧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转染慢病毒获得稳定敲低ACC1的A549细胞株,转染si-RNA获得敲低SREBP-1的A549细胞.分别以低氧(5%O2)联合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PX-478(25μmol)处理A549细胞,低氧联合亚油酸(LA)(20μmol)处理敲低ACC1的A549细胞,低氧处理敲低胆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A549细胞.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ACC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波形蛋白(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SREBP-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低氧联合HIF-1α抑制剂PX-478(25μmol)处理A549细胞后ACC1及SREBP-1 mRNA水平变化.每项实验重复三次.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A549细胞迁移数增加,ACC1与HIF-1α表达上调(P均<0.01),SREBP-1表达上调(P<0.05);与低氧对照组相比,PX-478(25μmol)抑制A549细胞迁移,SREBP-1表达下调(P<0.05);低氧处理A549细胞后ACC1 mRNA上升(P<0.05),SREBP-1 mRNA水平上升(P<0.01);低氧并使用PX-478(25μmol)处理A549细胞24 h,ACC1 mRNA水平下降(P<0.05),SREBP-1 mRNA水平下降(P<0.01);转染si-RNA获得敲低SREBP-1的A549细胞,Transwell实验显示si-SREBP-1组细胞迁移数较常氧对照组减少(P<0.01);低氧处理si-SREBP-1组与si-NC组,与对照组相比si-SREBP-1组细胞迁移数减少(P<0.01)但与常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到si-SREBP-1组ACC1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1);低氧处理si-SREBP-1组,ACC1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0.01);敲低ACC1抑制A549细胞迁移(P<0.05),敲低ACC1后A549细胞在常氧和5%O2条件下细胞迁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处理敲低ACC1的A549细胞并给予LA(25μmol)促进A549细胞迁移(P<0.05).结论:低氧通过HIF-1α/SREBP-1/ACC1途径调节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

    肺腺癌低氧乙酰辅酶A羧化酶1低氧诱导因子1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迁移

    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李少情张青山赵婷白婷婷...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2只)、缺血性心肌病组(12只)及黄芪注射液组(12只);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黄芪注射液组的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建立缺血心肌病大鼠模型;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后,黄芪注射液组术后注射黄芪注射液(每周一次,剂量:10 g/kg体重),共注射4次,其他两组腹腔均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给予3组大鼠麻醉后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后,处死大鼠取心肌标本行电镜检查,观察其心肌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Ca2+浓度和心肌细胞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 1(Mfn1)及凋亡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以及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电流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心肌病组中大鼠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心室扩大,EF值降低;心肌排列紊乱,线粒体空泡化严重;线粒体Ca2+浓度增加(P<0.01);Mfn1表达减低(P<0.05),chop表达增加(P<0.01);与缺血性心肌病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中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心脏彩超及心肌病理明显改善并存在大量线粒体融合,心肌线粒体Ca2+浓度和chop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Mfn1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肌细胞ATP敏感钾电流明显增加(P<0.01),该作用可被ATP敏感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格列本脲阻断.结论:黄芪注射液明显减少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继而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减轻心肌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心肌细胞ATP敏感钾通道所介导.

    黄芪注射液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动作电位ATP敏感钾通道大鼠

    基于CFTR的胞浆内第二信使c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吴明达刘雪莹冯剑南高雪伟...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FTR可敏感检测胞浆内第二信使cAMP的检测方法.方法:构建CFTR和YFP-H148Q/I152L真核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转染法构建共表达CFTR和YFP-H148Q/I152L的FRT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荧光淬灭动力学实验验证细胞模型的有效性;荧光淬灭动力学实验验证细胞模型可筛选CFTR调节剂;放射免疫法检测加入CFTR激活剂后细胞内的cAMP浓度.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FTR表达在细胞膜上,YFP-H148Q/I152L表达于胞浆中;成功构建共表达CFTR和YFP-H148Q/I152L的FRT细胞模型;荧光变化斜率值与CFTR调节剂浓度成剂量依赖关系,该模型可筛选CFTR调节剂;荧光变化斜率值可反映胞浆内cAMP浓度,该模型可敏感检测胞浆内cAMP浓度.结论:此细胞模型可以高效敏感检测胞浆内第二信使cAMP浓度,为cAMP信号相关靶点的研究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细胞模型第二信使cAMP浓度

    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内置与外置的对比研究

    张利娜杜相欣张雨彤郭霞...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内置和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在记录大鼠脑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优缺点,优化微丝电极阵列的制作与埋置,为多通道电生理实时记录系统提供更加实惠、优异的媒介工具.方法:采用镍铬合金丝、电路板、电极引脚和地线(银线)制作16通道的微丝电极阵列,通过内置(参考电极与电极阵列并列排布)或外置(参考电极与地线分别焊接在电极一侧的两端)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观察对比两种电极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放电中的区别.实验大鼠分为内置组(8只)和外置组(9只),检测指标有信噪比(n=8)、放电幅度(n=380)和放电频率(n=54).结果:内置与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均可顺利记录出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的电信号;与外置组相比,内置组的神经元电信号具有信噪比高(P<0.05)、背景信号幅度小、受噪音干扰小,和放电幅度大(P<0.05)的优点;锋电位放电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电活动时,内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记录到更高信噪比、更大放电幅度的电信号,为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提供更加可靠的工具.

    多通道电生理微丝电极阵列参考电极信噪比脑机接口大鼠

    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分选新方法及功能特征观察

    张雨彤赵欣尹艺儒吴淑芬...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分离纯化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并初步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年轻SD大鼠(2月龄)为对照组,采用胰酶、胰酶替代物和机械网搓法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单细胞悬液,通过检测细胞纯度、存活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分析细胞的炎性功能特征等,确定老年大鼠(20月龄)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功能特征.结果:胰酶消化所得细胞的存活率低(年轻大鼠83%,老年大鼠60%);机械网搓法虽得到的存活率较高(95%),但是细胞获取率最低(年轻大鼠((0.207±0.020)×106,老年大鼠(0.243±0.023)×106);采用胰酶替代物解离、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选出的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多、活性好、存活率高,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我们采用此方法分选纯化不同年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鼠脊髓组织量大,所需消化液多,但消化时间缩短;与年轻大鼠小胶质细胞相比,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较圆,突起少且粗短,形态上偏向于激活状态,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促炎因子IL-1β表达降低(P<0.05),而抗炎因子IL-10(P<0.01)表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胰酶替代物解离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老年大鼠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整体表现出抗炎表型.

    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分离纯化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