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手术期非血液制品止血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广东)

    广东省药学会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郑萍
    485-49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手术期使用止血药物是减少手术失血,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止血药物使用不当,有可能增加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管内弥漫性凝血的风险。为规范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共识。该共识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广泛征求了药学和临床专家建议,主要对围手术期常用非血液制品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建议以及药学监护等方面进行了陈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外科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止血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围手术期止血药物合理用药药学监护专家共识

    4种抑菌液体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研究及比较

    翁静艳赵柳娅张平胡亚英...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苯丙林搽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搽剂、冰醋酸涂剂、浓复方苯甲酸涂剂4种医院抑菌液体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分别采用平皿法、薄膜过滤法消除供试品溶液的抑菌作用,进行需氧菌总数、真菌和酵母菌总数的回收率试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和薄膜过滤法来进行控制菌的验证。结果:所建立的检查方法对验证菌株的回收率在0。5~2。0,控制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检出,阴性对照组没有检出控制菌。结论:该方法科学可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以客观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适用于上述4种液体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抑菌液体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

    盐酸司来吉兰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

    范玉茹胡伟张茜周仁鹏...
    500-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司来吉兰片受试与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和餐后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共纳入84例健康受试者,空腹试验36例,餐后试验48例。空腹试验采用随机、开放、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设计,分为2组,每组18例;餐后试验采用随机、开放、三序列、三周期、部分重复交叉设计,分为3组,每组16例。每个周期分别单次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受试和参比制剂5 mg,清洗期均为14d。按计划的采血时间点采集静脉血,采用经验证的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司来吉兰、去甲基司来吉兰的药物浓度,用Phoenix WinNonlin 8。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空腹试验受试和参比制剂司来吉兰Cmax、AUC0-t、AUC0-∞分别为(2 265±1 849)和(2 810±2 658)pg·mL-1、(1 886±1831)和(1 996±2102)pg·mL-1·h、(1 938±1 860)和(2 051±2 133)pg·mL-1·h。餐后试验受试和参比制剂司来吉兰 Cmax、AUC0-t、AUC0-∞分别为(3 042±2 211)和(3 110±2 566)pg·mL-1、(4 081±3363)和(4 025±3 215)pg·mL-1·h、(4 175±3 448)和(4 129±3 307)pg·mL-1·h。空腹和餐后试验中受试和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几何均值比90% CI均落在80。0%~125%。试验期共发生79例次(空腹28例次,餐后51例次)不良事件,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受试和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者中具有生物等效性,安全性良好。

    司来吉兰药动学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

    李宁红向东刘璐余恒毅...
    506-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沉淀提取血浆中的英夫利昔单抗,经变性、还原、烷基化后,加入胰酶裂解成大量肽段,通过分析特征性肽段并进行测定,选用贝伐珠单抗特征肽段作为内标。色谱柱为Ultimate LP C18(5 μm,21 mm× 100 mm),以含0。1%甲酸的水和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对所建立的LC-MS/MS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利用该方法测定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英夫利昔单抗在1~1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在85。0%~115。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特异性、基质效应、稳定性、选择性、残留均符合指导原则要求。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在3。61~19。60 μg·mL-1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LC-MS/MS方法可以准确、精密测定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为临床监测英夫利昔单抗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药物监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血药浓度检测

    莪术醇通过SIRT1/FOXO1通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及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机制

    张晓袁永亮荆自伟赵松峰...
    513-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莪术醇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照体重排序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莪术醇低剂量组(4 mg·kg-1)、莪术醇高剂量组(16 mg·kg-1)和拮抗剂组(莪术醇16 mg·kg-1+EX527 2 mg·kg-1),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然后立即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2h后再次给药1次。72h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AMS)、内毒素水平,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肺泡巨噬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肺泡巨噬细胞中SIRT1、FOXO1、乙酰化FOXO1(Ac-FOXO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MS、内毒素水平,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肺泡巨噬细胞TNF-α、NO水平、NF-K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莪术醇低剂量组、莪术醇高剂量组、拮抗剂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莪术醇高剂量组低于莪术醇低剂量组和拮抗剂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率及肺泡巨噬细胞SIRT1、Ac-FOX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莪术醇低剂量组、莪术醇高剂量组、拮抗剂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且莪术醇高剂量组高于莪术醇低剂量组和拮抗剂组(P<0。05)。结论:莪术醇有助于改善SAP大鼠肺损伤,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FOXO1信号通路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有关。

    肺损伤莪术醇巨噬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转录因子1

    CREB磷酸化介导半枝莲黄酮改善BI-D1870所致大鼠记忆障碍

    张超洁马帅李佳慧商亚珍...
    520-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s)通过促进CREB磷酸化改善BI-D1870所致大鼠记忆障碍。方法:腹腔注射BI-D1870建立大鼠记忆障碍模型,Morris水迷宫筛选记忆障碍成功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BFs组和CREB磷酸化激活剂Rolipram组,SBFs组大鼠灌胃140 mg·kg-1 SBFs,Rolipram组大鼠腹腔注射0。5 mg·kg-1Rolipram。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皮层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回与神经再生相关蛋白DCX表达;免疫荧光(IF)检测海马和皮层p-CREB-Ser14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PCR)检测海马和皮层BDNF、TrkB和CRE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皮层BDNF、TrkB和p-CREB-Ser133蛋白表达。结果:腹腔注射BI-D1870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神经病理学改变,海马回DCX蛋白表达降低,海马和皮层p-CREB-Ser142蛋白表达增加,BDNF、TrkB和CREB的mRNA及蛋白表达皆降低。SBFs可逆转BI-D1870所致大鼠上述异常改变,作用与Rolipram相平行。结论:SBFs与Rolipram作用相一致,能够改善BI-D1870所致的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其影响CREB磷酸化有关。

    半枝莲黄酮BI-D1870CREB磷酸化记忆障碍

    车前草-大蓟配伍方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陆益平叶嘉焕刘远洋苏琳祺...
    530-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车前草-大蓟配伍方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车前草-大蓟配伍方(18、12、8 g·kg-1)进行干预。连续给药3周,记录每日饮水量、进食量及每周空腹血糖(FBG)和体质量。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小鼠糖耐受量(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和胰腺组织的病理病变情况,利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车前草-大蓟配伍方各组小鼠体质量、饮水量和进食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FBG水平下降(P>0。05),OGTT和INS含量升高(P<0。05),肝脏细胞胞质空泡化现象明显减少,胰腺细胞病理损伤减轻,细胞结构较完整。Alpha多样性中,车前草-大蓟高剂量组Shannon、Simpson指数升高(P<0。01)。Beta多样性中,车前草-大蓟组配伍方可改变糖尿病小鼠部分肠道菌群的生长与分布;在门水平上,调节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等群落组成和结构;在属水平上,调节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等组成和比例。结论:车前草-大蓟配伍方可调节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减轻肝细胞和胰腺细胞的损伤,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

    车前草大蓟配伍糖尿病肠道菌群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尿石素A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黎晨邓针华赵丽蓉周本宏...
    537-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究尿石素A(urolithin A,UA)治疗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诱导的肾纤维化的疗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UA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使用Auto Dock Tool软件对UA与改善肾纤维化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UUO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纤维化标志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UA对纤连蛋白和胶原蛋白Ⅰ的调控作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UA对p-Akt1和Akt1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检测UA对Akt1上游PI3K、p-PI3K和下游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共筛选获得21个UA抗纤维化核心靶点。通过PPI网络拓扑分析、GO生物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UA可以通过 PI3K-Akt、p53 等信号通路及 Akt1、CCND1、CDK4、EGFR、CDK2、ERBB2、CDK6、GSK3B、BCL2L1、PTK2、ESR1、PTGS2等关键核心靶点发挥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中Akt1是此次网络研究中节点程度最高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 UA和Akt1的对接亲和度较高。动物实验结果表明,UA可显著降低UUO大鼠的纤连蛋白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P<0。01),并抑制p-Akt1的表达(P<0。01),同时抑制Akt1上游PI3K和下游GSK3β蛋白的磷酸化(P<0。01)。结论:UA可通过抑制PI3K/Akt1/GSK3β信号通路,降低大鼠肾脏纤连蛋白和胶原蛋白Ⅰ的表达,有效缓解肾纤维化,可为后续尿石素A治疗肾纤维化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尿石素A肾纤维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PI3K/Akt1/GSK3β

    大麦芽碱对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吴莉靖申松夏晶王雄...
    545-549,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麦芽碱对B16细胞黑色素合成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麦芽碱(50,100,200μmol·L-1)处理B16细胞后TYR、TRP1、TRP2的表达,判断对黑色素合成过程的影响;通过PKA激动剂处理细胞,研究大麦芽碱对B16细胞黑色素合成过程的影响与cAMP/PKA/CREB/MITF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大麦芽碱(50,100,200 μmol·L-1)可以抑制B16细胞黑色素组cAMP、PKA、P-CREB、MITF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黑色素合成过程中TYR、TRP1、TRP2的表达。结论:大麦芽碱可以抑制B16细胞黑色素的合成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MP/PKA/CREB/MITF信号通路有关。

    大麦芽碱黑色素B16细胞cAMP

    共载阿霉素和siRNA的还原敏感型前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马菊吕灵灵胡青沈龙华...
    550-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共载阿霉素(DOX)和siRNA的还原敏感型前药纳米粒(PSCSDNPs),并对其理化性质、细胞摄取和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羧甲基壳聚糖-二硫键-DOX(CMC-SS-DOX)进行结构表征;超声法制备PSCSD NPs,考察其粒径、载药量、包封率、血清稳定性、溶血率和体外释药特性等;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考察4T1细胞对PSCSDNPs的摄取;通过MTT实验测定PSCSDNPs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1H NMR和FT-IR结果表明 CMC-SS-DOX成功合成;PSCSD NPs的粒径为(155。1±4。0)nm(PDI=0。144±0。028),Zeta电位为(-29。9±1。0)mV,载药量为(8。25±0。47)%,包封率为(78。41±4。52)%;透射电镜观察PSCSDNPs为球形,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血清稳定性。PSCSDNPs具有还原响应释药特性,可在肿瘤部位快速释药。细胞摄取和MTT实验结果表明PSCSDNPs可以有效共载DOX和siRNA进入肿瘤细胞内以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该研究成功制备了 PSCSDNPs,共载DOX和siRNA以实现化疗和免疫治疗协同增效。

    阿霉素siRNA联合治疗前药纳米粒还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