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泮托拉唑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周红连管敬来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与瑞巴派特联合应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糜烂性胃炎病例,共计17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将178例研究对象进行组别划分,分为对照组89例与研究组89例。对照组应用泮托拉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瑞巴派特治疗。通过症状观察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w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的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研究组嗳气、胃部疼痛、腹胀不适与反酸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25% 与对照组2。25% 对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胃黏膜损伤,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泮托拉唑瑞巴派特慢性糜烂性胃炎

    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

    薛志鹏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96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药物+Bi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时间、肺功能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不安全事件。结果 观察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其中,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2例,治疗后有效20例,治疗后无效16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治疗后显效35例,治疗后有效13例,治疗后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以及血气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时间、肺功能改善的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观察组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时间、肺功能改善的时间分别是(4。48±2。01)d和(8。48±2。55)d。对照组重症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时间、肺功能改善的时间分别是(6。11±2。04)d和(11。42±2。52)d。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安全事件相似,P>0。05,对照组有胃肠道反应1例,咽部不适1例,心率过快1例。观察组有胃肠道反应1例,咽部不适1例,心率过快1例。发生率均是8。11%。结论 常规药物+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好。

    BiPAP呼吸机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

    儿科中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梁来友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分析在儿科检验中采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50例儿科感染患儿,将50例患儿分为细菌组与病毒组,对比两组患儿检验结果 。结果 对比三种检验方式的检测阳性率,并将其作为检验效果的对比依据,采用血常规检验方式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30。0%;采用C-反应蛋白检验方式,检验阳性率为56。0%;采用两种检验方式联合检验阳性率为80。0%,阳性率最高,且与其他两种检验方式单用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其中细菌组患儿为(67。24±10。31)mg/L;病毒组患儿为(7。30±3。09)mg/L,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儿科检验中采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可尽早判断患儿感染类型,可在临床上推广。

    儿科检验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

    妊娠期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的临床观察

    周妮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妊娠期女性宫颈细胞学异常及产后转归,为临床诊治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自愿接受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筛查的孕妇共3610例,对其中318例TCT异常的孕妇,进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可疑病变进行阴道镜检查、活检。分析妊娠期及产后TCT检查结果 、HR-HPV的感染情况、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 。结果 产后TCT阳性率较妊娠期明显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HPV检测阳性率41。19%,产后3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病理产后于妊娠期比较,明显降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不会加速宫颈病变进展,宫颈细胞学异常产后大多数降级、自然消退率高,极少进展为浸润癌,妊娠期排除宫颈浸润癌后,严密监测下可推迟至产后治疗,并且需长期密切随访。

    妊娠期宫颈细胞学异常临床观察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傅欣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及费用。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260例对象均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对比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费用。结果 研究组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期BPRS、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并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各种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比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差异并不大,但是其治疗费用明显更低,两种治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少,相对来说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运用。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治疗费用

    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菲
    10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总数100例,收集时间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组,常规创面结痂之后整形手术组实施常规创面结痂之后整形手术治疗,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组则实施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烧伤之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部深度烧伤疗效;手部深度烧伤愈合的平均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手功能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瘙痒症状积分、手部外观评分、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组疗效更高,P<0。05。治疗前常规创面结痂之后整形手术组、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组瘙痒症状积分、手部外观评分、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组瘙痒症状积分、手部外观评分、手功能评分、生活质量积分变化幅度更大,P<0。05。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组手部深度烧伤愈合的平均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手功能改善的时间和常规创面结痂之后整形手术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 早期整形手术治疗(烧伤之后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可有效减轻疼痛和加速手功能恢复,改善手部外观,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整形手术手部深度烧伤临床效果

    复合皮移植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刘磊
    10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烧伤整形患者分别选择复合皮移植以及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烧伤整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整形治疗方法 ;比照组(60例):选择复合皮移植方法 展开治疗;实验组(60例):选择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展开治疗;比较各组手术结果 差异。结果 实验组烧伤整形患者手术总有效率、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平均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美观总满意度均优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 烧伤整形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整形疗效提升,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以及平均皮肤创面愈合时间的缩短,术后安全性的提升以及手术美观满意度的提升,均获得明显作用效果,最终对于烧伤整形患者的康复状态提升,奠定基础。

    复合皮移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烧伤整形临床效果

    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对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分析

    隋录
    10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0例,均行MRI检查,观察MRI检查肝门部胆管癌情况和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与ADC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MRCP和MRI检查显示,肝内胆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呈截断征,其中21例浸润型,4例息肉型,15例外生型。21例浸润型表现为不容程度胆管壁增厚,增强扫描显示轻、中度强化;4例息肉型T1加权成像显示低信号,T2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轻、中度强化;15例外生型T1加权成像显示低信号,T2加权成像显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2例中度均匀强化,6例环形强化,7例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MRI检查DWI显示为不同程度的弥散受限,与周围正常肝组织、胆管有明显分界。是否淋巴结转移、Ki-67指数、病理学分级、TNM分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ADC对比差异明显(P<0。05)。40例患者随访1~24个月,其中3例半年内复发,8例半年后复发,其余患者未复发或转移。结论 MRI检查DWI的ADC可作为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指标。

    MRI弥散加权成像肝门部胆管癌侵袭性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关文博
    10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美沙拉嗪口服用药治疗组采取美沙拉嗪口服用药治疗,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组则采取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等。结果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治疗前美沙拉嗪口服用药治疗组、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组症状积分水平以及炎性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组症状积分水平以及炎性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组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黏膜溃疡愈合时间和美沙拉嗪口服用药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组复发率低于美沙拉嗪口服用药治疗组,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好。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与周围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牟向欣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与周围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在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选取20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肝纤维化分期予以分组:S0组、S1组、S2组、S3组、S4组,各40例,并选取肝硬化患者40例,设为肝硬化组;对上述六组患者进行周围血细胞计数检测,并就6组血细胞计数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S0组开始直至肝硬化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四项数据呈现下降趋势,为便于统计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进行组别合并,其中S0~S2组外周血细胞计数指标水平最高高于S3~S4组(t=6。111、12。734、4。611、5。642,均P=0。000),而S3~S4组高于肝硬化组(t=16。612、2。412、10。479、4。492,P=0。000、0。009、0。000、0。000)。结论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与周围血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借鉴。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周围血细胞计数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