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王秀芹黄惠仪温敏付美华...
    27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6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对于本次就诊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对于本次就诊的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疾病知识的认知、遵医服药行为、遵医康复锻炼行为;护理前后精神病理评分、血糖监测指标以及生存质量;护理差错出现率。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满意度、精神病理评分、血糖监测指标以及生存质量、疾病知识的认知、遵医服药行为、遵医康复锻炼行为、护理差错出现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并进一步提高遵医行为,有效改善精神症状和血糖,减少差错。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效果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方式的效果

    迟向一
    279-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常规组和护理组,两组患者各4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采用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效果和护理工作质量。结果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常规组(79。5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常规组(84。0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评分为(100。81±3。66)分,高于常规组(52。78±3。22)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手术室效果

    多发性硬化患者隐匿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要点分析

    罗长平
    28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主要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隐匿性损伤的预防性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多发性硬化伴隐匿性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分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5。0%(38/40),优于对照组的80。0%(32/40),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在多发性硬化伴隐匿性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疲劳评分,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多发性硬化隐匿性损伤预防性护理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王燕
    283-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患者在此种情况下,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可能会引发意外伤害,甚至会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全麻手术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影响。方法 从在我院接受腹部全麻手术的患者中,随机筛选64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比较分析患者的苏醒期血压与心率状况并判断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恢复到(82。37± 11。75)mm Hg和(129。25±15。36)mm Hg,心率稳定在(74。12±10。33)次/分,躁动程度较轻,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部全麻手术中,为患者提供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管理,可以尽快地恢复患者的正常血压与心率,降低患者苏醒躁动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手术室腹部手术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

    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彭建
    285-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的资料,资料选取的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抽取68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数字抽取的方法进行分组,均匀分成34例观察组和34例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对应实施普通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疾病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和护理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评价结果较高于对照组,其惊厥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哭闹情绪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的对比差异,观察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研究价值,P<0。05。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疾病护理中体现了极高的应用价值,患儿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还能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医院借鉴使用。

    循证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价值

    护理干预对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的影响

    张乃心徐素洁
    287-28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外科接收的行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组后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为75。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治疗辅助效果,值得将其推广。

    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旭
    289-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组研究中的8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均来自我院,病例资料入选时间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将所有手术患者按照盲综合序贯法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并评估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696、16。461、14。725、5。070、7。241;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2。50%,数据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7。264,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将预见性干预用于在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排气和术后排便,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切口愈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手术室护理干预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临床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分析

    周丹
    292-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师选择合理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回顾性地对比分析两组的疾病知晓程度、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复发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疾病知晓程度、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复发率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既可提高疾病知晓程度与护理满意度,又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支气管哮喘护理效果

    优化西药房取药流程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全薇
    294-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西药房取药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后对患者取药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2018年3月开始对西药房取药流程进行优化,因此随机择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西药房取药的患者500例,以及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西药房取药的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开展西药房取药流程优化工作前后患者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患者取药平均取药时间以及对取药流程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开展取药流程优化前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3。60%,优化后取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取药流程优化前患者取药平均取药时间(23。65±4。38)min,优化后患者取药平均取药时间(11。25± 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取药流程优化前患者对取药流程满意度为85。60%,优化后患者对取药流程满意度为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取药流程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导致容易发生药物品种、规格错误等取药差错事件,加之长时间等待取药会消耗患者的耐心,进而导致对取药流程服务满意度下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对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造成负面影响。对西药房取药流程进行优化可有效缩短患者取药时间,降低差错事件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西药房取药流程优化措施患者满意度取药差错

    探讨医院药学服务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杨毅
    296-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措施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于2017年4月开始在药学服务中实施风险管理,因此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实施常规药学服务管理时发生的用药错误或风险事件,并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实施药学服务风险管理后发生的药学错误或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随机抽取在上述两个时间段内在我院药方购药患者各100例调查其对药学服务满意度。结果 常规管理模式下用药错误或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00%,风险管理模式下用药错误或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管理模式下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为80。00%,风险管理模式下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为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管理缺乏科学性和风险预防意识,因此易发生给药错误、溶媒选择不当、药品名称书写错误等风险事件,这对于患者的疗效及健康均产生了一定的威胁,风险管理在明确了解风险事件发生因素后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同时制定风险预案有效的降低了药学服务错误或风险事件发生率,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还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因此风险管理模式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医院药学服务风险管理用药错误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