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缬沙坦与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

    周艇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缬沙坦与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参与研究,一共8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40例,缬沙坦治疗组给予患者缬沙坦治疗,缬沙坦与稳心颗粒组在缬沙坦的前提下,使用稳心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①缬沙坦与稳心颗粒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5。00%,缬沙坦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仅为75。00%%,缬沙坦与稳心颗粒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缬沙坦治疗组,P<0。05。②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 P<0。05。与缬沙坦治疗组对比,缬沙坦与稳心颗粒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P<0。05。结论 应用缬沙坦与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单一缬沙坦,可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应用价值高。

    缬沙坦稳心颗粒高血压并发心律失常效果比较

    不同利多卡因给药方式对于拔管呛咳及心率血压的影响

    顾竹劼马钰汪建胜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气管拔管时利多卡因通过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所能预防拔管引起的呛咳的效果对比以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B组),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组(C组),各30例。A组采取术后静注5 mL生理盐水,B组采取术后2%利多卡因1。5 mg/kg静脉注射,C组采取术后经气管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5 mg/kg。比较三组麻醉入室时心率血压(T1),拔管时心率血压(T2),拔管后五分钟心率血压(T3);拔管时呛咳反射程度。结果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情况及呛咳分级的比较 A组患者发生呛咳的程度及概率显著大于B组及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呛咳的程度及概率要大于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期间心率评价动脉压(MAP)比较在T1时刻,三组间心率及血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性,T2及T3时刻A组心率及血压变化显著强于B组及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B组较C组心率血压略有上升但弱于A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刻B组及C组心率及血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静脉注射与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都能起到减轻呛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作用,其中气管内注射减轻呛咳程度优于静脉内用药。

    利多卡因拔管呛咳反应气管内注射静脉注射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郭峥李晓红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均由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按照患者接受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参照组。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的联合运用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其治疗后血压与血脂水平,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其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因此,应该将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作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吲达帕胺氨氯地平高血压冠心病血脂水平不良反应

    两种根充方法治疗牙隐裂引起牙髓炎的疗效比较

    洪微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为牙隐裂引起的牙髓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两种根充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3年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牙隐裂引起牙髓炎治疗的患者118例,按照患者入院序号单双数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给予传统多次根充方法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多次组,给予一次性根充方法治疗的59例患者作为一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一次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成功率明显高于多次组患者(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术后疼痛严重程度的比较上,一次组患者明显低于多次组患者(P<0。05)。结论 在为牙隐裂引起的牙髓炎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一次性根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多次根充,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的出现,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因此,可以将一次性根充作为牙隐裂引起牙周炎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多次根充一次性根充牙隐裂牙髓炎术后疼痛严重程度

    咪达唑仑用于无创机械通气镇静30例分析

    雷莉娟邱栋发陈亮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在无创通气镇静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无创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负荷量0。05 mg/kg,维持量0。004~0。006 mg/(kg·h);未镇静组未给镇静药。比较2组患者使用后不同时 段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H、二氧化碳分压等临床指标及辅助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谵妄发生率等 。结果 咪达唑仑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pH、二氧化碳分压下 降,优于未镇静组(P<0。05)。气管插管率、辅助通气时间及谵妄发生率均较未镇静组明显下降。结论 适当镇静可以提高无创机械通气成功率。

    咪达唑仑无创机械通气镇静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效果对比

    刘凤兰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诊断肝肿瘤过程中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肿瘤治疗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病例确诊为肝肿瘤,分别给予患者超声造影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超声造影检查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超声造影检查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及肝内胆管瘤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检查良性、恶性病变患者Vmax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的恶性病变RI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但是2种检查方法之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为肝肿瘤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超声造影的效果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同时,也可以较好对患者进行疾病定性诊断,区分患者的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肝肿瘤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肿瘤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张英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培酮口服液在治疗儿童孤独症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儿童孤独症治疗的患儿45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对其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孤独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孤独症治疗效果各项内容中除社交项评分外,其余项目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着患儿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不良反应情况有所减轻(P<0。05);在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总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为儿童孤独症患儿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利培酮口服液的运用不仅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同时也减少了各种不良反应对患儿治疗和身体造成的影响与伤害,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利培酮口服液儿童孤独症不良反应安全性

    探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监护治疗室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

    蔡健爱朱秀娴左柳李素芬...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冠心病监护治疗室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其对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及预后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60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按照病例纳入时间均分组别,实验组(n=300)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n=300)实施CCU基础护理干预,将病患生活质量、焦虑评分、CCU住院时间、冠状动脉再灌注准备时间进行比对。结果 实验组病患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对,P<0。05 ;实验组病患焦虑评分、CCU住院时间、冠状动脉再灌注准备时间与对照组比对,P<0。05。结论 冠心病监护治疗室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焦虑情绪,缩短患者CCU住院时间,改善病患生存质量,临床可行性较高,应积极推广并应用。

    个体化健康教育冠心病监护治疗室焦虑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疾病中的效果探讨

    王金龙魏舒陶玉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疾病中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将对我科临床入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3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应用传统临床路径)和观察组(n=15,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白血胞升高百分比、D-二聚体升高百分比。结果 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康复情况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短,差异显著(P<0。05);腹胀、恶心呕吐、切口渗液以及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白血胞升高百分比、D-二聚体升高百分比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水平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疾病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临床效果显著,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腹腔镜手术卵巢良性疾病

    分析提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的方案

    何正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的方案。方法 随机抽取200名不同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其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情况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职业人群中,教师、医务人员以及未知职业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最高,商业服务人员接种率最低,需强化相关知识宣传;在接种原因中,自愿接种占比最高,医师建议次之,在不接种原因中,不知道需要接种占比最高;200名调查对象中,乙型肝炎疫苗相关知识评分占比最大的为71~80分,高达26。50%,91~100分的占比仅为18。50%。结论 通过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因素实施分析,给予针对性宣传干预,可促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得到提升。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