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TE量表评分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李俊曾学文彭春明易飞...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GTE量表评分与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V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住院额叶和(或)颞叶急性脑梗死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日期作为基线(0个月)并随访至第3个月、第6个月,所有患者观察期均行VD量表(Hachinski评分)和GTE量表评分。Hachinski评分≥7分的30例脑梗死后VD患者作为试验组,无痴呆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试验组(基线期、3、6个月)与对照组(基线期、3、6个月)GTE量表评分两两进行比较,试验组GTE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组内基线期与第3个月、第6个月Hachinski评分和GTE量表评分两组两两比较,第3个月、第6个月Hachinski评分和GTE量表评分高于基线期,P<0。05,同时第6个月Hachinski评分和GTE量表评分高于第3个月,P<0。05。③试验组GTE量表评分与Hachinski评分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VD患者GTE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②VD患者GTE量表评分与Hachinski评分具有正相关性。因此GTE量表评分可以作为VD的辅助诊断,为VD诊断及鉴别、严重程度诊断提供新方法。

    脑梗死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GTE量表评分Hachinski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宋勇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RA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SAA、抗CCP抗体、RF、hs-CRP水平和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SAA、抗CCP抗体、RF、hs-CRP水平分别为(185。10±36。83)mg/L、(110。24±46。33)RU/mL、(248。60±63。83)U/mL、(81。98±36。83)mg/L。对照组SAA、抗CCP抗体、RF、hs-CRP水平分别为(5。71±2。39)mg/L、(26。93±10。83)RU/mL、(4。45±2。63)U/mL、(4。45±2。33)mg/L,观察组SAA、抗CCP抗体、RF、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4。3692、12。3813、17。0239、14。8554,P<0。05)。观察组SAA、抗CCP抗体、RF、hs-CRP单项及联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例(82。00%)、35例(70。00%)、42例(84。00%)、33例(66。00%)、46例(92。00%)。对照组SAA、抗CCP抗体、RF、hs-CRP单项及联合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1例(42。00%)、0、1例(2。00%)、4例(8。00%)。观察组SAA、抗CCP抗体、RF、hs-CRP单项及联合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能提升RA检出率。

    类风湿性关节炎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血清淀粉样蛋白A

    砷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思考

    孙适然程志强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71年发现砷类化合物中的三氧化二砷被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以来,砷类化合物在肿瘤内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关注。本文首先整理了近年来对砷类化合物受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P)家族成员影响的研究结果。AQP3、7、9是砷类化合物跨膜转运的基础,也是砷类化合物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AQP1、5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体内转移相关;AQP4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下降;硒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与砷类化合物相似的抗肿瘤作用,其可竞争性抑制砷类化合物的转运。基于上述机制,本文进一步提出了砷类化合物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方向。

    砷类化合物水通道蛋白肿瘤

    喉癌及癌前病变中hPOT1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研究

    杨艳青张丽萍张立荣朱文...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喉癌及癌前病变中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针对喉癌前病变、喉癌各50例患者,使用免疫学组织化学SP检验法,统计被检测对象的HP值以及其受感染状况与人端粒保护蛋白表达状况。结果 喉癌前病变、喉癌中hPO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86%,P<0。05;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24%,P<0。05;HP阳性组hPOT1表达均高于HP阴性组,其中,喉癌前病变中hPOT1的表达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OT1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在喉癌前病变阶段检测hPOT1的表达和HP的感染情况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性治疗提供依据。

    喉癌癌前病变人端粒保护蛋白1幽门螺杆菌

    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特点

    薛晓静周瑞玲付萌萌谢忞之...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被确诊的15例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4例进行了神经传导检查,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为17。20~54。80 m/s,末端潜伏期为3。20~14。10 ms;尺神经有2例在肘部刺激未引出,余12例MNCVs为14。10~66。60 m/s,末端潜伏期为2。50~12。50 ms。肌电图检查结果均显示为慢性神经源性损害。4例为PMP22基因存在重复突变,1例PHTKD1基因存在杂合缺失突变,1例MPZ基因发现1处可能致病突变。结论 CMT下肢周围神经受累较上肢严重,感觉纤维受累较运动纤维严重,肌电图多表现为慢性神经源性改变。最常见的为PMP22基因重复所致的CMT 1A亚型。

    腓骨肌萎缩症神经电生理神经传导基因

    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X线和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李军涛林华云顾英翠
    44-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X线和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河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2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38个病灶)的X线、超声影像资料、病理分型结果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与交界性肿瘤患者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肿块直径≥3 cm比例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肿块形态、肿块边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肿块的钙化情况、密度情况及结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治疗前对其进行确诊的工作相对复杂,X线以及超声影像技术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患者术前的最后确诊需要依靠组织学进行系统检查。肿瘤能否及时有效地被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治疗是否有效。

    乳腺分叶状肿瘤X线超声影像特征诊断

    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效果

    裴已文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诊断中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采取普通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效果。结果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明显比普通螺旋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患者技术总体认可度明显比普通螺旋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准确诊断骨折患者骨折类型,可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有利于患者尽早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骨折诊断三维重建技术多排螺旋CT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36例临床分析

    杨鸿
    49-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对其的防治水平。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感染发病时间分为出生后<7 d的早发型(16例)和出生后≥7 d的晚发型(20例),比较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早发型患儿羊水早破率高于晚发型,母乳喂养率低于晚发型(P<0。05)。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黄疸、呼吸急促、腹泻、抽搐、反应差,早发型患儿抽搐发生率明显低于晚发型患儿(P<0。05)。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患儿普遍存在血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异常。经胸部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部透过度下降,有斑点状或片状浸润影。早发型患儿部分发生并发症,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6例,合并病理性黄疸4例;晚发型患儿部分发生并发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2例,其中有5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全部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25。46±2。71)d,其中治愈出院27例,死亡9例。结论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早发型和晚发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存在一定的不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要积极做好早期诊断工作,以改善疾病预后。

    败血症新生儿无乳链球菌临床特点预后

    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韩晓冬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后取得的效果。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研究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详细记录并判断患者接受手术后的疗效。结果 接受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后,40例患者各项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如心率,血压等,恢复效果良好,且有36例(90%)患者接受动脉重建之后为TIMI-3级血流,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方式取得了显著疗效,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流速度,可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与使用。

    心肌梗死支架冠状动脉内支架

    腹部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杨丽姝
    54-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营口市妇产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的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超声检查过,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并以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卵巢肿瘤患者均经超声检查且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为卵巢肿瘤。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误诊1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3%(50/60)。结论 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可将其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卵巢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