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玲玲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促使患者血压保持在稳定水平。

    冠心病高血压氨氯地平卡托普利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防治分析

    程欣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防治,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对象为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中学生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给予研究组管理干预(成立传染病防控小组,完善制度,做好防治宣传工作,并加强饮食管理,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并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管理后知识掌握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实施管理干预,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疾病认知,得到满意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常规管理传染病防控小组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刘瑜
    11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情况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90 d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改良Rankin)评分,并根据预后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可能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预后良好组Barthel指数和Rankin评分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脂病史、溶栓前纤维蛋白、尿酸、胆固醇等方面差异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MIHSS)评分、相关症状出现至开始溶栓间隔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水平、CT早期缺血、C反应蛋白水平、溶栓后神经功能改善例数、溶栓后脑出血发生例数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年龄过大、有吸烟史、溶栓前MIHSS评分过高、症状出现至开始溶栓间隔时间过长、溶栓前血压过高、血糖水平过高、CT早期缺血、C反应蛋白水平过高、溶栓后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溶栓后发生脑出血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情况发生。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危险因素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石月婷
    116-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我院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为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为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血糖和血脂、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6 min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径等与对照组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低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4。55%(2/44)低于对照组6。98%(3/43),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05)。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控制血糖、血脂,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曲美他嗪血糖

    消炎痛栓对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

    何艳杰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消炎痛栓对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临床资料中选定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实施ERCP治疗患者,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利用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试验组(28例,使用消炎痛栓)及对照组(28例,未使用消炎痛栓)。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3日白细胞、血淀粉酶、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C反应蛋白、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利用消炎痛栓可以预防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效果满意。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消炎痛栓ERCP治疗疗效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

    张志恒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胃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 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这一期间,随机抽取到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胃溃疡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实施泮托拉唑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与对比组患者的93。62%、8。51%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2、0。7121,P=0。6458、0。398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10。64%,低于对比组患者的29。79%(χ2=5。3432,P=0。0208);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51。06%,高于对比组患者的29。79%(χ2=4。173,P=0。0356)。结论 胃溃疡患者采用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泮托拉唑的复发率较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高。

    胃溃疡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治疗中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差异对比

    赵怀鑫
    12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治疗中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分析,选取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 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与研究组(30例,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9。21±0。81)mL、手术时间(34。14±8。81)min、住院时间(3。89±0。5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下出血、切口下线结反应、腹胀、继发鞘膜积液、感染)为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4。67±0。15)mL、(55。45±8。11)min、(6。81±0。45)d、26。6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更优,具有较好预后。

    腹股沟疝微创手术传统手术临床效果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短期影响

    冯天新王月媛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37例。采用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 全身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6、12、24、72 h MMSE评分分别为(26。31±0。94)、(25。82±0。66)、(27。26±0。77)、(28。94±0。92)分,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6、12、24、72 h MMSE评分分别为(26。66±0。82)、(25。92±0。61)、(29。31±0。84)、(29。11±0。93)分;麻醉后24 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内,全身麻醉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小于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张芸祁恒旭郭玉梅刘昊...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CU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急诊ICU与神经内科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及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液pH值、PaO2、SaO2及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4 h,试验组血清中NT-pro BNP及cTn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减少血清NT-pro BNP 及cTnⅠ含量,提高抢救效果。

    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抢救效果

    某区841例疑似麻疹病例IgM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欧阳霖张颖华陈国强王小光...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闵行区2015—2017年麻疹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 841例患者中,包括2015年疑似病例600例,2016年疑似病例156例,2017年疑似病例85例,分析患者疾病特点显示:麻疹疾病阳性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麻疹疾病阳性患者在3~5月发病率最高,为全年发病高峰期;麻疹疾病阳性患者中幼儿、青少儿阳性占比最高,且不同年龄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本次受检中仅有90例患者有疫苗接种史,成人有部分免疫空白人群,以及曾经接种过麻疹疫苗,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滴度逐渐下降,成为了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的快速积累,预防性群体补充免疫不到位等可能因素,造成了2015年麻疹疫情出现小高峰。此次调查中检出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1例,提示我们在关注麻疹流行期的同时,还应密切注意风疹的流行与监测。结论 在儿童中广泛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与强化的同时,对孕前妇女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在注重本区常住成年人免疫接种的同时,应对外来人口加大宣传力度并进行强制免疫接种。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是控制麻疹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麻疹IgM抗体血清学监测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