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脂
中国油脂

曹万新

月刊

1003-7969

zyzz@chinajournal.net.cn

029-88617441、88621360 88626849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8号

中国油脂/Journal China Oils and Fa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油脂专业的唯一专业科技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有全国大型浸出油厂,油脂精炼厂,外资油脂厂,个体油脂厂,油脂储炼厂,植物蛋白厂,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国家粮油储备库,粮油收购站,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饲料加工厂,棉麻加工厂,化工厂,化肥厂,肌醇厂,生物化工厂,油机械厂,通用机械设备厂等。是粮油食品类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广告效果最好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油料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

    严茂林周晓亮刘自搏张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7-2021年我国油料生产实现"十四连丰",对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探究油料增产格局及背后成因,推动我国油料生产提质增效,基于2007-2021年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油料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基础数据,从全国和分省两个角度,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定量分析了 2007-2021年我国油料增产状况及其区域差异,并对我国主要油料增产的地域格局及其贡献因素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油菜籽、花生三大油料是我国油料"十四连丰"的主导因素,三大油料对油料增产的贡献率达到96。3%;三大油料中,花生对油料增产的贡献最为显著,无论是增产幅度、增产贡献率还是年均增产量,花生均处于领先地位;单产提高对油料增产的贡献大于种植面积扩大带来的贡献;三大油料中,大豆增产主要是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油菜籽和花生的增产同时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水平的提高;2007-2021年,全国仅17个省份出现油料增产现象,且增产超过200万t和增幅达到超速增产水平的省份分别只占9。7%和35。5%。综上,充分高效利用和开发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升三大主要油料单产水平是破解我国油料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关键。

    油料增产格局贡献因素LMDI模型

    响应面法优化芝麻粕发酵制备小肽的工艺研究

    王飞姜舒杨蔚薇罗杨海...
    9-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芝麻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制备小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芝麻粕与麸皮质量比9∶1、米曲霉接种量0。01%、发酵温度31。3℃、发酵时间64。24 h、料水比1∶1。18,在此条件下发酵样品中的小肽含量可达20。04%。通过米曲霉发酵芝麻粕,可得到富含小肽的产品。

    芝麻粕米曲霉发酵小肽响应面法

    酶解法制备核桃谷蛋白-1 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王静马劲朱柏佳姚嘉仪...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优质的核桃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制备原料及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连续提取法从脱脂核桃粕中依次分离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1和谷蛋白-2 5种组分蛋白,测定5种组分蛋白的占比及ACE抑制率,以ACE抑制率最大的组分蛋白作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ACE抑制肽,在筛选出最适酶解用酶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制备核桃蛋白ACE抑制肽的工艺。结果表明:5种组分蛋白中谷蛋白-1占比仅次于谷蛋白-2,且其ACE抑制率最高,以核桃谷蛋白-1为原料,在筛选出胃蛋白酶作为酶解用酶基础上,经工艺优化得到最优的酶解法制备核桃谷蛋白-1 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6 h、酶用量4。2%(以底物质量计)、酶解pH 1。6,在该条件下所得核桃谷蛋白-1酶解液的ACE抑制率为(50。08±2。34)%。因此,核桃谷蛋白-1经胃蛋白酶酶解可生产ACE抑制活性较高的核桃多肽。

    核桃谷蛋白-1ACE抑制肽蛋白酶响应面试验

    鹰嘴豆和鹰嘴豆蛋白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郑雁林江涛岳清华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鹰嘴豆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且分布广泛的豆科植物,为推进鹰嘴豆及其蛋白的高值化利用和深加工产业发展,综述了鹰嘴豆的营养特性、生物活性,鹰嘴豆蛋白的组成和结构、功能特性,以及鹰嘴豆和鹰嘴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鹰嘴豆是优质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疲劳、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鹰嘴豆蛋白具有溶解性、吸水/吸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和起泡性等功能特性。鹰嘴豆及鹰嘴豆蛋白广泛应用于面制品、肉制品、饮料及乳制品等食品领域。未来,应加大鹰嘴豆蛋白的开发力度,深入研究鹰嘴豆蛋白与小麦粉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加强对鹰嘴豆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

    鹰嘴豆鹰嘴豆蛋白营养特性生物活性功能特性

    文冠果油对雄性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陆昕李显玉陶超胡奇...
    28-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文冠果油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将健康雄性小鼠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玉米油)、文冠果油低剂量组[2。1 g/(kg·d)]、文冠果油中剂量组[4。2 g/(kg·d)]和文冠果油高剂量组[12。5 g/(kg·d)],分别经口给予小鼠灌胃1个月后,测定小鼠体质量,并进行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以评价文冠果油对雄性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匀浆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探讨文冠果油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个月的灌胃试验,各组小鼠体质量及其增长率均无显著差异;文冠果油组小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均为阳性;文冠果油高剂量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匀桨中5-HT、ACh、NE、DA含量明显升高,AChE活性明显降低。综上,文冠果油具有改善小鼠记忆的功能,且是通过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代谢发挥作用的。

    文冠果油神经酸记忆能力跳台试验避暗试验水迷宫试验

    南极磷虾油的营养特性及其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胡子聪杨可君房翠兰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极磷虾油(AKO)是一种新型的海洋功能性油脂。为了促进AKO的临床应用,在综述AKO营养组成的基础上,对AKO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AKO富含磷脂、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虾青素、α-生育酚等多种活性因子。AKO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有3种,即抑制破骨细胞产生、促进骨细胞形成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AKO未来的深入研究中,应聚焦于大规模临床研究、标准剂量和长期效果验证等方面。

    南极磷虾油脂质脂质伴随物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骨质疏松症

    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开发应用现状

    王苑力栾霞杨剀舟魏征...
    40-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中链脂肪酸(MCFA)及其他相关功能性结构脂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利用,以MCFA及其甘油酯为研究对象,综述了其来源、营养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MCFA主要来源于母乳与牛羊乳的乳脂以及某些特定的植物油中,具有快速提供能量、抑制体内脂肪堆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血糖和抑制炎症等功能;MCFA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醇解法、酯化法、酯交换法和生物合成法等;MCFA在食品与保健品、动物饲料、医药及化工等领域均有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中链脂肪酸结构脂中链甘油三酯脂肪酶

    医药级微粒状羊毛醇的制备

    单伟达王丽虹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日化级羊毛醇的附加值以及为大规模制备医药级羊毛醇提供技术参考,以日化级羊毛醇为原料,通过吸附剂脱色、两级分子蒸馏及冷却喷雾造粒技术制备医药级微粒状羊毛醇,对吸附剂进行筛选,考察了造粒条件对造粒合格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医药级微粒状羊毛醇的质量指标(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加德纳色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吸附脱色效果好,产品收率高;在冷却空气温度10℃、冷却空气湿度20%、喷雾压力0。6 MPa、喷头转速6 000 r/min的条件下,医药级微粒状羊毛醇的造粒合格率达到95。78%,所制备的医药级羊毛醇符合欧洲和美国药典对医药级羊毛醇的要求。综上,此制备方法可以得到质量合格的医药级羊毛醇。

    医药级羊毛醇吸附剂微粒状

    类可可脂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杨航岳珂秘英静张林尚...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可可脂(CBE)是一类重要的糖果用脂,可以经过物理复配或者酶法酯交换获得。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CB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各种微生物产脂策略正在被应用,以提高CBE的产量,例如化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旨在为CBE的生产提供参考,从原料油来源、制备方法研究现状两个方面分别综述了 CBE的传统制备方法(物理复配和酶法酯交换)和新方法(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微生物发酵法更符合绿色、健康、低碳的发展需求,能够为CBE的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也有利于推进CBE的产业化应用,具有潜在发展优势。

    类可可脂原料油产油微生物发酵法

    响应面优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工艺

    杨长娥张海龙谌刚杨凡...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 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 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 72。34%,酸值下降了 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 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蒙脱土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玉米赤霉烯酮玉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