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沼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沼气
中国沼气

王锡吾

双月刊

1000-1166

zhongguozhanoqi1983@vip.163.com

028-85230681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4段13号

中国沼气/Journal China Bioga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沼气学会和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主办,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我国沼气厌氧技术及其在废物处理和生态建设上的研究与新进展,推广沼气、环保、生态建设实用新技术,介绍沼气、沼液、沼渣利用的新方法,探讨沼气建设中的新问题。辟有实验与研究、沼气工程、生活污水净化池、户用沼气池、综合利用、管理经验、问题探讨、其他可再生能源等10多个栏目。读者主要为从事厌氧技术研究、沼气建设、环保工程、农村能源、卫生土肥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功能材料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彭星姚赛鲁玥易志刚...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氧堆肥是实现有机固废循环利用的可靠技术.介绍了好氧堆肥特点、腐殖化机理以及堆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发酵周期长、元素流失率高及腐殖化程度低等.归纳了功能材料影响好氧堆肥机理及研究进展,进一步总结了不同功能材料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现状.基于以上分析,对未来功能材料强化好氧堆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功能材料堆肥碳基材料金属材料

    小麦秸秆高浓度厌氧梯度预发酵的中试研究

    陈若曦何会班赵业华宋晓乐...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主流秸秆沼气工程中秸秆原料疏水性强,浮渣结壳严重而运行稳定性差,产气效率低,以及传统"水解酸化"技术碳损失严重等问题,采用高浓度厌氧梯度反应器,以小麦干秸秆为原料在中试规模下(112 m3)探讨了短时间的厌氧预发酵对小麦干秸秆的浸水及甲烷回收发酵效果,以期获得秸秆前处理技术的突破.结果表明,随着水力停留时间从20天缩短到5天,虽然日产气量、甲烷浓度逐渐下降,有机酸有所积累,但5天停留时间下,仍能获得1.73m3·m-3d-1的容积产气率和39.2%的甲烷含量,有效减少了原料碳素损失;在反应器内仅需2.5 d的发酵达到了静止下96 h的吸水效果,秸秆能够完全吸水沉降.随着物料停留时间的缩短,反应器内有机酸含量增加,其浓度依次为丁酸含量(6600~18381 mg·L-1),乙酸(516~4002 mg·L-1)、丙酸(196~1213 mg·L-1),但pH值仍保持7以上.16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是反应器内水解优势菌,Methanosarcina和Methanobacterium是两个优势甲烷菌属.随着水解加深,Methanosarcina的丰度相对下降,Methanobacterium的丰度相对上升,而总甲烷菌数量下降,导致甲烷产量略有减少.综合产酸、产气能力及秸秆沉降特性,表明本研究采用的高浓度厌氧梯度发酵秸秆吸水效果和甲烷回收效果显著,在秸秆沼气工程中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秸秆沼气梯度厌氧发酵秸秆吸水沉降预发酵产气中试研究

    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对比试验研究

    李金平汪雅茹Vojislav Novakovic朱俊杰...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尾菜的快速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尾菜规模化处理厂普遍存在厌氧发酵过程不稳定,而国内外缺少尾菜恒温发酵过程研究的现状,在0.56 m3的恒温发酵罐中开展了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的对比试验,对比了两个过程中沼气产气量、氨氮量、pH值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变化过程,并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了恒温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30%、总固体含量(Total Solid,TS)2.2%的30天批式发酵过程中,中温发酵过程和高温发酵过程均可稳定进行,与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结果吻合度R2均大于0.99.高温组累积产气量、产甲烷量分别为3939 L、2034.2 L,比中温组分别高出11.3%和15.5%,同时高温组甲烷体积分数达到50%的时间较中温组提前了 3 d;中高温两试验组对应的最低pH值分别为6.66和6.52,后期均逐渐升高并稳定在7.30左右;两试验组氨氮浓度呈前期快速上升后持续上下浮动趋势,整体高温组大于中温组.试验研究为使用恒温厌氧发酵稳定快速无害化、规模化处理尾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尾菜处理批式发酵中温厌氧发酵过程高温厌氧发酵过程试验研究

    餐厨垃圾湿热水解及其液相产物反硝化性能研究

    李懿南刘莹侯锋庞洪涛...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考察餐厨垃圾湿热水解的液相产物直接用于污水反硝化的可行性,研究了加水率、湿热水解方式(静态和动态)和水解时间(0~60 min)对餐厨垃圾液化效果、液相产物组成的影响,并对比了液相产物与葡萄糖的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湿热水解,尤其是动态湿热水解,能促进固相有机质的液化,但提高加水率对提升餐厨垃圾液化效果影响有限.在加水率50%、动态湿热水解20 min的条件下,液相产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占比为73.2%,有机酸占比为11.5%),液相产物VS占比为26%,液相产物COD浓度达到113310 mg·L-1,1 kg餐厨垃圾制备的液相产物COD总量达到88.0 g,液相产物C/N为66,是厌氧发酵液碳源的2倍左右.液相产物能达到与葡萄糖相近的比反硝化速率和比葡萄糖更高的反硝化潜能,可以替代葡萄糖充当慢速降解反硝化碳源.

    餐厨垃圾湿热水解碳源液相产物反硝化

    以常见农作物秸秆为碳源去除水中硝态氮的性能实验研究

    杨英汪盛玮李枫唐义...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以农作物秸秆为固态碳源去除硝酸盐污染的反硝化工艺,选择最佳的添加量,以及如何调控适宜的环境因素等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了利用常见农作物秸秆(小麦、玉米、大豆)作为碳源对硝态氮去除效果及适宜环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玉米秸秆作为碳源的反硝化效果最好,其去除的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98.6%,亚硝酸盐氮浓度最低,且氨氮浓度很早就开始降低,更有利于微生物的利用.当C/N为2时,硝酸盐的去除速率最快,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浓度也较低,反硝化效率最高.在反硝化过程中,当pH值为7时,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速率最快,氨氮浓度最低.随着反硝化的实验温度提升至30 ℃和40 ℃时,实验中硝酸盐氮浓度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表明在这两个温度条件下反硝化效果更好.玉米秸秆和生物炭共同作为碳源时,硝酸盐去除率高达99.7%,且亚硝酸和氨氮浓度降低;实验结果为硝酸盐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农作物秸秆碳源硝酸盐污染反硝化

    基于深度学习与时空信息集成的O3预测研究

    王释一孙一鸣吕钰宁谢栋...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浓度臭氧会产生很多危害,精准预测臭氧浓度可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预警.基于深度学习和时空信息集成的方法,开发了一种新的集成模型,包括深度学习模块、气象与时空信息耦合预测模块与集成模块,对杭州市滨江站点的臭氧浓度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在24 h预测中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9.35 μg·m-3,显著优于其他模型;该模型在不同程度的臭氧污染条件下均能较好地预测臭氧变化趋势,对于高浓度臭氧的峰值捕捉能力也最为显著;模型在不同季节均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能,在秋季表现最佳;模型的臭氧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预测准确率在24 h内表现最佳,准确率为0.81,其中在前3个h可达0.9以上,可以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臭氧浓度预测深度学习集成学习

    猪场养殖污水高效达标排放案例分析

    宫亚斌马骏涛詹偶如杜睿...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山市某生猪养殖场采用"预处理-两级A/O-高级氧化-消毒"工艺处理该猪场的低C/N生猪养殖污水.投运以来,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根据季节农忙期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非农忙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两级A/O高效生化工艺,分区分功能调控技术采用低溶氧运行控制策略,在保障出水水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项目的运行处理成本,其中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约为11.48元·t-1.该生化工艺可为养殖场低C/N污水项目提供参考.

    养殖污水高效生化池低C/N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星级公共厕所建设现状与建议——以宁波市为例

    齐琳王淼杨挺挺李珅...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关乎农村居民健康,代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成果.宁波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些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发展较快,在厕所革命方面有其独到的做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对其星级公共厕所的创建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对策建议,为下一步政府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农村星级公共厕所建设现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