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证券期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证券期货
中国证券期货

冉小林

月刊

1008-0651

zgzqqhzz@163.com jingjish@126.com

010-51660936 62867123 69233117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一亩园21号

中国证券期货/Journal Securities Futures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1993年批准创办的国家级财经类优秀中文期刊。办刊宗旨:深入财经领域的研究与探讨,汇集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实战派的宝贵经验,集学术性、前沿性、实践性为一体,致力打造科研人员交流展示成果的平台,为上市企业负责人、证券市场管理及专业咨询人士、证券公司、投资机构、基金、期货经纪公司、会计师、律师等职业中介及顾问的经营决策提供思考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高天辰高辉
    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协整相关理论模型,采用2004 年5 月至2023 年10 月的月度数据,研究了期货市场价格指数(总指数和能源类、化工类、有色类、谷物类、油脂油料类及软商品类各分类指数)对货币政策变量(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净投放额,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M0、M1、M2)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发现商品期货价格总指数与有色指数对除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外的货币政策变量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其他分类指数除油脂油料类外均对个别货币政策变量有较强的影响,总体来说商品价格总指数与有色类商品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影响较大.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从长短期来看,期货价格各类指数对货币政策变量均产生不同强弱的定量影响,冲击反应函数曲线反映相应的期货价格各个指数对货币政策变量均产生不同时滞的滞后影响,说明期货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变量的总体影响较大,但是不同分类指数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平衡发展期货市场,更好提升期货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商品价格指数货币政策因果关系检验协整关系检验ECM模型

    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

    王希峰李名梁范信宇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已然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阐述新质生产力和耐心资本的基本内涵,然后介绍耐心资本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时代价值,最后分析耐心资本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应对策略,包括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风险评估管理能力、平衡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等方法,多措并举应对耐心资本发展进程中的诸多现实困境,最终实现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应对策略

    上海原油期货与国内农产品期货的动态相关性及溢出效应研究

    张秀丽刘盈粉
    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2018 年3 月27 日至2023 年12 月29 日上海原油期货与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黄大豆1号、黄大豆2 号、玉米、棉花期货的日收盘价数据,利用DCC-GARCH模型刻画了上海原油期货与国内四种农产品期货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TVP-VAR-DY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度了上海原油期货与国内农产品期货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上海原油期货与四类农产品期货均具有正相关性,且与黄大豆2 号、棉花期货的正相关性最强,与玉米期货的相关性水平在2021 年以后整体有所提升.②上海原油期货与国内农产品期货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但原油期货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表明原油市场的波动对农产品期货市场有更为显著的冲击作用.③上海原油期货对黄大豆 2 号和棉花期货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其次是玉米期货,而对黄大豆1 号期货的溢出效应相对较小.在四种农产品期货中,黄大豆 2 号对上海原油期货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④极端事件的发生会加剧上海原油期货与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间的溢出水平.

    上海原油期货国内农产品期货动态相关性溢出效应

    大豆压榨产业链期转现应用场景分析与建议

    胡松静周欣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豆粕和豆油品种期现货结合程度较高.然而,期转现在我国压榨产业链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为推动大商所期转现应用,本文对大豆压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期转现应用现状、难度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对压榨厂应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期转现采购大豆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压榨利润正套和延期点价两个常用模式.另一方面,对压榨厂应用大商所期转现销售产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交割和交易两个场景,将期货头寸转换方式与相关业务有机结合.同时,本文提出了重点推广基差定价和提前交割两个应用场景、加强市场培育提升产业客户参与度、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优化期转现操作系统与制度规则四方面建议.

    大豆压榨产业链豆粕豆油期转现

    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基于新冠疫情冲击的视角

    张义斌
    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房价的迅速上涨,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权和事权高度不匹配的现象,入不敷出的财政压力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城投债的无序扩张引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本文选取2015-2022 年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并区分不同类型土地出让收入、不同市场化水平、不同地方财政实力和不同经济区域进行异质性分析.另外,本文构建新冠疫情冲击变量,引入广义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新冠疫情作为外生冲击对土地出让收入和城投债信用利差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最后,本文将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新冠疫情冲击变量等替换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担保增信机构的风险缓释效果.实证结论显示,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城投债信用利差,新冠疫情的外生冲击将提高城投债的信用利差,并且削弱土地出让收入和城投债信用利差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在很多方面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的担保增信机构可以发挥不同的风险缓释效果,相较于无担保城投债,外部专业担保城投债的发行溢价更低,而内部关联担保城投债的发行溢价更高.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冠疫情信用利差

    RCEP背景下中日韩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与风险溢出衍变

    路越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RCEP实施推进的背景下,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引致金融一体化的视角切入对比了RCEP推进的不同阶段中日韩三国股票市场的联动情况和风险溢出情况.结果表明,三国股票市场的收益波动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危机爆发时期股市间的联动性会显著提升;股市间的一体化程度正在加深,韩国是风险输入国,中国和日本是风险输出国.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除了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各国应协同合作,构建区域统一、协调的风险防范机制.

    中日韩东北亚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风险传染

    论中美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罪与罚——以美国高盛独董入狱与中国证监会 36 亿罚单为视角

    郭丹汪蕴青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市场中不正当利用信息时间差以趋利减损的内幕交易行为,侵蚀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三原则,扰乱了资本市场运作的正常秩序,是各国证券监管机构重点打击的对象.本文从两个影响巨大的内幕交易案出发,探讨中美两国规制内幕交易法律体系的差异.随着新《证券法》的施行,我国内幕交易监管与处罚体系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但是内幕交易基础理论"平等获得信息原则"与董事高管"信义义务原则"是重叠适用,还是特定排他适用;内幕交易"推定成立"的法律渊源等级是否应提升;是否应授予行政裁决与司法审判不同的"自由裁量权范围"等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证监会行政处罚证券犯罪

    证券类行政执法中审计机构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认定研究

    王雪川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证券类行政处罚案件中对于《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的适用出现较大争议,讨论主要集中在审计机构行政违法行为"连续状态"的界定和审计机构违法行为"被发现"时点的判断两个方面.本文通过阐释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两类问题的裁判思路,分析该类案件的处罚逻辑,并进一步提出完善性建议,即在严格区分上市公司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基础上,将审计机构的行政违法行为界定为一般行政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时点以行政机关具有追诉意思时为准.

    行政处罚追诉时效证券类行政执法会计责任审计责任

    我国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适用及完善

    兰琼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顺应我国证券侵权行为频发、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现实需要而产生.该制度主要借鉴了美国集团诉讼,但又具有中国特色,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制度创新.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诞生提高了诉讼效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程序难以启动、选案标准模糊、激励机制不足,这些问题亟待完善.在完善中国特别代表人诉讼方面,应当重点考虑加强普通代表人诉讼与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衔接转化、细化选案标准、建立激励机制,以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有效实施,高效解决证券纠纷.

    特别代表人诉讼投资者保护机构证券纠纷虚假陈述

    产教融合下的期货人才培养平台创新研究

    赵娜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专业期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在期货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指出了通过政府、高等教育机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的紧密合作,能够有效对接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解决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文章还探讨了现行期货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专业人才供需不匹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材与案例资源不足、国际化与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路径,包括深化行业需求与教育体系改革、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视野拓展、构建人才培养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建立以及产教融合联盟的构建与运作.这些措施旨在培养出既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全面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期货行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并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产教融合期货市场人才培养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