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哲学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李存山

季刊

1005-0396

010-85195527

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

中国哲学史/Journal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他有关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方面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理性与合理民意的建构:荀子的礼义方案

    王瀛昉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众意志对于先秦儒家政治学说而言有着重要地位.如果缺乏民意作为正当性依据,汤武革命就很难与普通的君位争夺区分开来,但如何吸纳民意却是先秦儒家政治学说当中需要克服的一关.由于先秦儒家在制度及治理方案上诉诸先王之道,而民众实际意志未必与先王之道相合,这使得如何安置民意成为了一个问题.荀子透过能化性起伪的礼义师法,将普遍意义上人的道德认知培养与政治生活相统合.在统一的礼义之治框架下,荀子得以诠释一种理想情境下的民众意志,能够从监督者、选择者的身份考察民意的种种表现,从而构造一种较为深入的儒家民意学说.

    荀子民意先王之道礼义之治

    海昏简《易占》方位数及其意蕴补考

    李尚信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昏简井卦与咸卦简片重叠,以至于两卦的方位数字、干支等信息混为一条."饺"前方位数的排列依照十二月吉时与四维方向的十六时位,形成四个循环.后面的方位数遵循八经卦顺序,不仅下卦以经卦区别,上卦更以阳卦或阴卦四个为一小组作区分,且次序上尤其注重遇纯阳卦则移在小组之先,遇纯阴卦则移在小组之末.对各卦的两组方位数字进行排布与修正,最终推导出井卦方位数当是"西方十四饺南方五",兑卦"西方十饺西方十一",升卦"北方十三饺南方一",遁卦"南/北方十一饺东方二",咸卦"北/南方十一饺北方十三"等.《易占》六十四卦的这两种排列方式,都突出了四维卦的作用,与《淮南子》二绳四钩说的时空观一致.

    海昏简《易占》六十四卦

    韩愈"原道"与"道学"运动

    董平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12世纪下半叶以朱熹、陆九渊、吕祖谦为代表的"宋学"诸形态是导源于唐代韩愈的"道学"运动所达成的终极思想成果."道学"运动的目的在化解特定时代背景与思想语境之下被领悟到的某种文化危机,回归以儒学为典范的中国文化主体性,重建以道-性之本原性同一为基础的关于人的存在的价值根性,体现为一个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根本主题."道学"运动以儒学经典文本体系的重构为显著特征,以儒释语际困境的突破以及话语体系的转换为基本方式,以体用一源的思想一实践体系建构为终结形态,终于展开为"理学""心学""历史哲学",是为"宋学".

    韩愈道学运动宋学主体性焦虑语境突破

    格竹与成圣——王阳明早年工夫论研究

    叶乐扬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明格竹"和"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是王阳明早年的标志性事件与思想追问.将二者联系考察,可以洞见阳明工夫论发展的精神性起点.这一生命的端点与阳明"龙场悟道"后提出知行合一论有密切的关系.恰恰是基于"阳明格竹"所导向的心物观和"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所内涵的工夫论的结合,阳明才经由 自孩提时期便生发绵延至此的思考彻底获得了摆脱人生困境的精神性根基,而二者也为其提出"知行合一"作为工夫论创新的起点提供了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龙场悟道"并非纯粹的神秘主义体验,而是基于思想史的发展以及阳明自身的物质实践而有理性主义脉络的思想突破.

    王阳明格竹圣人龙场悟道

    推尊宋学:从《大学古本发微》看魏源早期的学术取向

    李敬峰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源无疑是嘉道年间转移一世学风的学者.而当前学界囿于其中年后在今文经学领域的学术造诣,为其贴上今文经学家的学术标签,致使学人但知其以今文经学名世,不知其早年为学曾有鲜明的宋学特色,这就难以呈现整全的"魏源".其早年最具代表性的经解之作《大学古本发微》依然具有"以今本释古本"、"谴取朱、王"以及"皈依宋学"的释经特质,足证其早年学术取向绝非"以经术为治术"的今文经学,而是归属"理学主敬派"的宋学,且这一宋学取向亦为其今文经学打上深深的理学烙印.这就迥异于同为今文经学家的龚 自珍、康有为等的学术旨趣,并透显出乾隆、嘉庆两代学风绝非是已有研究所表明的那样高度同质化,而是渐趋由汉学独秀向汉学渐衰、宋学 日兴转进.

    魏源《大学古本发微》宋学今文经学

    由"道体"至"行道"——金忠烈对方东美老子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

    段澜涛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忠烈是韩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师从于方东美,对中国传统哲学体悟甚深.金忠烈从"道本""道相""道用""道德""道迹""体道""行道"诸方面深入解读和阐释了老子哲学的主要思想,是对方东美老子哲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对"道本""道相""道用""道迹"的阐释偏于继承,对"道德""体道""行道"的阐释偏于发展,但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都包含着金忠烈自身对老子思想的体悟和见解,并点明了道家哲学的基本精神,扩大了老子哲学的世界影响.但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如对儒家精神的价值评判,对道家哲学负面因素的忽略.

    金忠烈方东美老子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