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双月刊

1008-9691

cccm@em120.com

022-23306917,23197150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2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中西医结合急救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连续7次(14年)荣获天津市优秀期刊奖、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编校质量奖,首届《CAJ-CD》规范优秀奖。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杂志影响因子连续8年在本学科领域内排全国前3位,且逐年提高。在科技部中信所2010年CJCR核心版影响因子1.039,排第1位。历年向中国科协推荐的多篇论文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优秀论文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期刊现已进入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目次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 Info)”、万方医学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em120.com危重病急救在线”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把关注学科发展、服务学科发展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推动具有我国特点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科研成果、普及有关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临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广现代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先进技术、快速传递国内外急救医学前沿信息、加强国内及国际间学术交流为己任。刊出文章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科研设计合理,预见准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现已成为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权威性的杂志,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领域的学术刊物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审稿制度。设有述评、专家论坛、标准与规范、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方法介绍、治则·方剂·针灸、循证医学、综述、讲座、理论探讨、临床病例(病理)讨论、科研新闻速递、消息、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作者在投稿时需提供投稿文章的电子版,发至邮箱 (cccm@em120.com),同时邮寄纸质稿2份;单位介绍信;审稿费100元;有各类科研基金资助的需提供带审批章和课题号的证明复印件;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硕士以上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联系方式(手机、Email等)。本刊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6-93,定价:每期 10 元,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手续,过刊和散刊可在本刊发行部购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评分系统对消化道和腹壁肿瘤患者ICU病死率评估的比较

    宋雪峰董彪张强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Logistic器官功能障碍评分(LODS)、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消化道和腹壁肿瘤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比较符合入选标准的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数据库中消化道和腹壁肿瘤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上述评分系统对消化道和腹壁肿瘤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效能.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APS-Ⅱ≤49 分和SAPS-Ⅱ>49 分患者,以及APS-Ⅲ≤68 分和APS-Ⅲ>68 分患者存活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 1 400 例患者,其中ICU存活 1 233 例,死亡 167 例.ROC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APS-Ⅲ、OASIS、SOFA、LODS、MELD评分系统对消化道和腹壁肿瘤患者ICU预后均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 0.835、0.831、0.816、0.797、0.788、0.729,其中SAPS-Ⅱ评分的AUC最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APS-Ⅱ≤49 分患者的ICU存活率明显高于SAPS-Ⅱ>49 分者(Log-Rank检验:χ2=122.87,P=0.001);APS-Ⅲ≤68 分患者的ICU存活率明显高于APS-Ⅲ>68 分者(Log-Rank检验:χ2=146.37,P=0.001).对于消化道和腹壁肿瘤合并脓毒症患者,SAPS-Ⅱ评分对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评分系统.结论 SPAS-Ⅱ对消化道和腹壁肿瘤患者ICU病死率的预测效能较高.

    消化道和腹壁肿瘤评分系统病死率预后

    9例敌草快中毒患儿的急性期临床特点和随访结局

    杨洋许巍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敌草快对中毒患儿器官功能的长期影响,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 2018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 9 例敌草快中毒患儿急性期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出院后 1 年的跟踪随访,判断敌草快对中毒患儿的长期影响.结果 9 例中毒患儿中 3 例为误服敌草快,药量较少,6 例为自行口服.7 例患儿中毒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3 例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胸闷、胸痛;1 例患儿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少尿;1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精神萎靡.器官损伤情况:急性肾损伤3例,肺损伤3例,肝损伤1例,心肌损害 1 例,横纹肌溶解症 1 例.入院后给予患儿洗胃、吸附、导泻、抗氧化等对症治疗,5 例给予血液灌流,1 例给予血浆置换,2 例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住院时间 3~16 d,所有患儿病情均好转后出院,后续随访无器官功能损伤.结论 敌草快中毒可引起肺、肝、肾功能及横纹肌在内的器官损伤,但经积极治疗后预后相对良好,无长期后遗症发生,中毒后尽快阻止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抗氧化及血液净化治疗可减轻器官功能损伤及改善预后.

    敌草快儿童中毒

    急性敌敌畏中毒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杨一红马腾飞王显马丽...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急性敌敌畏中毒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以期为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死率提供重要的救治指导意见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2019 年 11 月至 2023 年11 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中毒特征,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82 例患者 22 例(26.83%)死亡,39 例(47.56%)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31 例(37.80%)发生急性呼吸衰竭,35 例(42.68%)发生休克.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岁:57.73±17.67比44.25±13.74),洗胃比例、胆碱酯酶活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白蛋白、pH值均明显降低[洗胃比例:81.82%(18/22)比 100.00%(60/60),胆碱酯酶活性(U/L):235.96(200.00,401.67)比 450.00(240.26,739.25),GCS(分):4.00(3.00,6.00)比 12.00(4.00,15.00),白蛋白(g/L):39.35±12.02 比45.21±4.51,pH值:7.14(7.04,7.26)比 7.38(7.28,7.40)],敌敌畏浓度、敌百虫浓度、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乳酸(Lac)以及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休克、CLS比例均明显升高[敌敌畏浓度(μg/L):271.00(49.25,908.25)比 64.00(16.75,211.00),敌百虫浓度[μg/L):1337.50(397.25,3614.00)比 494.00(71.00,1679.80),SOFA评分(分):12.50(9.00,15.50)比 2.00(0.00,6.75),APACHEⅡ评分(分):28.50(23.00,32.50)比 6.50(2.25,19.00),ALT(U/L):40.40(17.28,66.33)比 19.65(13.70,34.68),BUN(mmol/L):6.30±2.78 比5.05±1.48,SCr(μmol/L):87.59±39.67 比 58.87±14.85,CK-MB(U/L):164.80(86.13,284.85)比 116.05(81.65,160.60),Lac(mmol/L):3.00(1.68,9.15)比 1.20(1.00,2.40),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比例:95.45%(21/22)比 33.33%(20/60),并发休克比例:100.00%(22/22)比 21.67%(13/60),CLS比例:95.45%(21/22)比 30.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OFA评分、CLS是影响敌敌畏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优势比(OR)=1.090,95%可信区间(95%CI)为 1.019~1.167;SOFA评分:OR=1.454,95%CI为 1.159~1.825;CLS:OR=122.473,95%CI为 7.954~1 885.787,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SOFA评分和CLS对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52、0.864、0.827,95%CI分别为0.622~0.881、0.767~0.960、0.735~0.919,约登指数分别为:0.453、0.681、0.655,敏感度分别为:63.6%、86.4%、95.5%,特异度分别为 81.7%、81.6%、70.0%,均P<0.05].结论 年龄、SOFA评分、CLS是影响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CLS是影响患者预后最主要危险因素,在救治急性敌敌畏中毒过程中,应密切关注CLS的发生,并给予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

    敌敌畏中毒敌百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危险因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写作要求

    222页

    基于精神心理因素构建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谵妄危险预测模型

    王娇郑秋兰曾聪盛孝敏...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谵妄发生的相关精神心理风险因素,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危险预测模型,为ICU患者谵妄识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择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收治的 16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剔除无效数据 7 例后,最终纳入 158 例患者,其中共23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14.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未发生谵妄组比较,发生谵妄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岁:72.91±6.75 比 63.36±10.14),有酗酒史、认知障碍史和机械通气史的患者比例均明显增加[有酗酒史:17.4%(4/23)比 5.2%(7/135),有认知障碍史:30.4%(7/23)比 5.2%(7/135),有机械通气史:78.3%(18/23)比40.7%(55/135),均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7.26±1.66比4.93±2.15),神经质评分(分:7.78±2.66比 5.07±2.77)、消极应对评分(分:30.70±6.54 比 25.76±5.41)、HAMD抑郁评分(分:15.04±4.55 比 10.76±3.77)、特质焦虑评分(分:49.48±7.14 比 44.10±8.66)均明显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神经质评分、HAMD抑郁评分、特质焦虑评分、ICU住院时间、有机械通气史均是影响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 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1.11(1.02~1.22)、1.50(1.13~1.99)、1.39(1.15~1.69)、1.13(1.03~1.25)、1.47(1.04~2.06)、6.52(1.19~35.73),P值分别为 0.02、0.01、0.01、0.01、0.03、0.03],并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5%CI为 0.93~0.99,约登指数为0.87,其敏感度为 100%,特异性为 8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χ2=5.13,P=0.74,提示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借助神经质、抑郁、特质焦虑等因素构建了ICU患者谵妄危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为识别ICU谵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谵妄预测模型影响因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关于统计学方法的写作要求

    228页

    品管圈在构建县域综合医院腹痛中心新模式管理中的应用

    冯玉彩卢彬媛
    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构建县域综合医院腹痛中心新模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白银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60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3月为界,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未成立QCC管理模式前收治的80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实施常规救治及护理,2022 年 3 月至 10 月成立QCC管理模式后收治的 80 例非创伤性腹痛患者实施QCC管理模式,确立QCC主题后,按照QCC活动 10 大步骤,设定目标,圈员根据攻坚点逐一拟定方策并进行方策第 1 次和第 2 次展开,通过可行性、经济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评价,制定腹痛患者救治方案,开展规范化救治,选择最适方策实施与反思,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未成立QCC前与成立QCC后有形成果(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院内急救平均反应时间、腹部专项检查等待时间、会诊等待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急诊进入手术时间、分诊准确率、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无形成果(圈员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QCC手法掌握程度)的差异.结果 ①有形成果:QCC后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院内急救平均反应时间、腹部专项检查等待时间、会诊等待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急诊进入手术时间均较QCC前明显缩短[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min):2.15±0.05 比 4.25±0.25,院内急救平均反应时间(min):58.32±10.25比 100.22±25.25,腹部专项检查等待时间(min):29.78±6.44 比 40.22±8.59,会诊等待时间(min):9.05±2.12比 13.15±3.12,急诊科滞留时间(min):58.60±9.25 比 76.00±12.02,急诊进入手术时间(min):115.25±20.25比 153.22±25.32,均P<0.05],分诊准确率较QCC前明显提高[98.75%(79/80)比 87.50%(70/80),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较QCC前明显降低[16.25%(13/80)比 35.00%(28/80),均P<0.05].②无形成果:实施QCC后,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QCC手法掌握程度评分均较QCC前有了很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分):3.75±0.26 比 2.89±0.19,个人素质修养评分(分):3.76±0.24 比 2.92±0.28,责任心评分(分):3.63±0.22 比 3.20±0.33,沟通协调能力评分(分):4.25±0.30比 3.20±0.33,自信心评分(分):3.52±0.30 比 2.90±0.19,团队合作能力评分(分):3.63±0.29 比 3.00±0.18,积极性评分(分):3.63±0.27比2.97±0.22,QCC手法掌握程度评分(分):3.38±0.22比2.91±0.27,均P<0.01],无形成果显著.结论 开展QCC活动可以提高腹痛患者救治管理水平,提升医疗质量.

    品管圈腹痛模式管理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异位妊娠急救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

    马东风安美霖郭桂香张磊...
    234-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对异位妊娠急救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2 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麻方案,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QLB.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不同时间(入院、入室、插管、切皮、拔管、出室时)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及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镇静起效时间、补救镇静率、术中体动发生率、各时间点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及入院、入室和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皮、拔管、出室时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心率(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皮时:MAP(mmHg,1 mmHg≈0.133 kPa)为 85.24±4.59 比 96.95±4.68,SBP(mmHg)为92.24±4.85 比 99.49±5.13,HR(次/min)为 85.33±2.96 比 94.51±2.92;拔管时:MAP(mmHg)为 94.84±5.02比 102.05±5.13,SBP(mmHg)为 96.48±4.72 比 105.03±5.07,HR(次/min)为 95.51±4.95 比 102.49±5.87;出室时:MAP(mmHg)为 86.14±4.99 比 93.71±5.25,SBP(mmHg)为 96.48±4.69 比 104.37±5.02,HR(次/min)为 84.05±4.57 比 90.51±4.86,均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皮时:0.9885±0.0122比0.9654±0.0123,拔管时:0.9747±0.0124比0.9632±0.0121,出室时:0.9811±0.0124比0.9703±0.0123,均P<0.05);研究组术后 3、6、12、24 h静息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及活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两组静息NRS和活动NRS均逐渐升高,术后 24h达到峰值,研究组静息NRS和活动N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静息NRS评分(分):3.86±0.82 比 4.53±1.04,活动NRS评分(分):4.26±1.05 比 4.85±1.13,均P<0.05];术后 2d,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43%(4/35)比 34.29%(12/35),P<0.05];研究组术后 24h和 48h舒芬太尼用量、48h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低于对照组[24 h舒芬太尼用量(μg):23.28±4.02 比 36.14±4.57,48 h舒芬太尼用量(μg):41.61±4.82 比 59.33±6.25,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次):2.94±1.22 比 6.15±1.71,补救镇痛比例:8.57%(3/35)比 28.57%(10/35),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能减少异位妊娠急救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不良反应及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有较好的效果.

    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异位妊娠急救血流动力学阿片类药物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关于基金项目标注的写作要求

    238页

    牟允方老中医运用大黄治验急症医案5则

    鲍建敏牟重临
    23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止血活血、逐瘀通经.牟允方老中医认为,大黄的使用属中医八法之"下"法,但绝非单纯通便之用,实为逐邪之举,泄热、浊、瘀、毒、痰之邪由肠腑魄门而去,临床运用得法,能救厄于顷刻.现选取脓毒症、骨折疼痛、胆石症、妊娠肠痈、外感发热等 5 则验案,分析其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和经验,如内科——脓毒症取大黄凉血泄热之效;伤科——骨折取其行瘀活血止痛之功;外科——胆石症虽治胆,但借大黄攻下腑积、利湿退黄之用而取效;妇科——妊娠肠痈虽忌攻下峻烈,仍投大黄泻肠间湿热、祛肠中瘀血,可知"有故无损"法则;儿科——外感发热,风寒内湿夹滞,在散寒燥湿之时,少佐大黄泻下化积,使邪有出路,表里同解.师公认为临床上大黄适应证广泛,如急腹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狂犬病、破伤风、毒蛇咬伤等许多疑难杂症,但仍须遵辨证论治原则,紧抓"胃家实",即里实热证之病机,才能效如桴鼓,若为虚证则应忌用.

    大黄脓毒症骨折疼痛胆石症妊娠肠痈外感发热名医经验牟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