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危北海 李乾构 李道本(常务)

月刊

1671-038X

zgzxyxhzz2011@sina.com

027-8572683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Dige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本刊物重点着眼于国内外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新成果、新技术等,突出中西结合,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之大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赵文霞郭绍举唐旭东...
    839-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药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病情复发、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手术率等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国内学会尚未制定(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随着中医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制定(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规范了(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凝聚了名医经验,明确了诊治流程与疗效标准,融合了中医、西医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具有临床实用性和科学性。

    胆囊炎胆石症中医诊断治疗共识

    李军祥教授运用经典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

    傅智浩石磊毛堂友史瑞...
    849-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之一,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癌变风险高的特点,现代医学将其列为难治病之一。李军祥教授博采众长,汲取经典名方,结合自身大量临床实践经验,提出UC要从湿热论治,从气血论治,从枢机论治。长期临床实践表明,明晰临证思路,合理运用经典名方,可以达到效如桴鼓,立起沉疴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经典名方李军祥临证思路

    李军祥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对经验拾萃

    胡俊聪张阳张黎明杨安琪...
    855-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脾胃疾病,其反复持续的上腹痛、上腹灼热感、早饱和餐后饱胀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中医认为FD与痞满病诊治有相通之处,中焦气机逆乱是其重要病理表现。李军祥教授传承董建华院士脾胃"通降论",创立"太极升降论",从人体气机升降的生理状态出发,针对肝胃郁热、脾胃升降失司、气机壅塞的病理特点,应用郁金-香附等药物"肝胃同调""理气通降",佐以浙贝母-蒲公英等药物"制酸泄浊"以通为顺,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郁金-香附、浙贝母-蒲公英等药对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胃肠道活力,调节免疫功能。在FD治疗中灵活使用这些药物能提高临床疗效。

    李军祥临床经验功能性消化不良太极升降论药对

    岭南名医劳绍贤教授"脾胃湿热证"创新学术思想撷萃

    胡玲贾景贺颖吴云博...
    859-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代气候、饮食结构、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临床疾病谱、体质状态的改变,岭南名医劳绍贤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内外合因,脾胃失调、湿热蕴生,久之湿热炼痰生瘀可致气郁血瘀、热毒与湿(痰)互结生瘤(增生、息肉、肿瘤),以及治当祛湿以运脾、清热以防变"之脾胃湿热证创新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临床,不仅取得了良效,也通过"师承链"形式起到了较好的传帮带作用,值得推广。

    脾胃湿热证创新学术思想劳绍贤学术传承

    国医大师杨春波分期辨治残胃炎经验探析

    杨正宁张婷钰胡露楠黄雅滢...
    863-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精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残胃炎的中医药治疗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胃损脾虚、络瘀食积,并应在此基础上分期辨治,急性期应清化湿热方予杨氏清化饮加减;缓解期应分虚实调补,兼见气机失和证予枳实消痞丸、痰湿阻滞证予楂曲平胃散、气血两虚证予八珍汤、肾精亏虚证予胃炎一号加减,验之于临床,每获良效。

    杨春波残胃炎国医大师

    沈洪教授从脏腑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思路和经验探析

    朱磊张梦媛胡静怡沈洪...
    867-869,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症状反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FD具有特色优势,沈洪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FD与五脏相关,治疗应注重调整脏腑功能、祛除病理因素,重在"益气运脾、以固其本""和胃降气、不忘润养""调理肝肺、燮理气机""养心安神、怡情悦性""从肾论治、先后互生""消食助运、化湿和中"。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五脏相关经验

    藏象为本病证结合诊治慢性肝病的学术经验

    屈莉红邢枫刘成海
    870-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复习中医藏象经典论述,结合近现代医家关于肝病诊治的研究进展,归纳刘成海教授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病的学术经验。提出以中医肝藏象指导西医肝疾病诊治,原则上注意内调肝之体用阴阳平衡,外调肝与其他脏腑的生克和谐。在当今病证结合临床实践背景下,需赋予传统藏象以现代疾病要素,重视疾病的基本证候病机,并结合疾病分期、或风险因素以分辨其主要证型。最后提出肝络瘀阻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需根据瘀血程度、疾病分期及其正邪盛衰合理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及其治法配伍。

    肝病藏象病证结合肝络瘀阻活血化瘀

    国医大师姚希贤诊治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赵丽梅孙玉凤姚冬梅马俊骥...
    875-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姚希贤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7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治疗慢性肝病,以"瘀血证"立论,在临床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从临床到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资料,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创立了系统的"衷中笃西"理论体系。姚教授倡导的"中国医学"体系,是指发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特点,取长补短,疗效为先,有机结合,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大医学体系。姚教授在"衷中笃西"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习西医学对慢性肝病的认识,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检查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的广度、深度和内涵,将现代医学关于慢性肝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鉴别、治疗、预后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中医学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以瘀血立论,同时顾护脾胃及正气,研制出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国家发明专利方剂"益肝康",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显示,该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疗效显著。

    慢性肝病中西医结合瘀血证姚希贤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解读

    李中玉卞立群徐晴富苏...
    879-882,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下简称2024版《共识》)是2020年11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在北京牵头,联合全国30家三级甲等医院及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修订的关于肠易激综合征(IBS)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呈现出三大重要特点:①内容全面:2024版《共识》内容包括IBS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摄、转归与随访等多方面,为中医诊疗IBS提供了全面的指导;②紧跟前沿动态:结合IBS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新增了"西医诊疗进展概述""中医药循证医学进展""难点问题分析及中医药优势"等多个专栏;③重视经验传承:传承中医名家学术经验,新增了"现代名家学术经验"专栏。本文将详细解读《共识》的更新及重点内容,以期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专家共识解读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解读

    郭凤赟王萍唐旭东
    883-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近年来在多因素致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的影响、内镜下病变的人工智能识别、中医病机认识、内镜局部辨证、中药复方疗效评价、高风险人群监测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2023年12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订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于《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该共识在2017版共识意见的基础上对慢性胃炎的中西医诊治进展进行了更新与完善,为临床医师规范诊治慢性胃炎提供了更新、更全面的指导。本文对该共识进行解读,以期加深理解,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水平。

    慢性胃炎诊断治疗共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