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杨培民

双月刊

1672-0512

yxbjb@vip.163.com

0531-68616919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主要包括X线、CT、MR、DSA、US等)和中医、西医临床医师,以及从事影像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人员。本刊以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颅颈伸肌变化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闵晓曼霍勇军刘家正商一方...
    549-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患者颅颈伸肌变化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10例CTTH患者(CTTH组)和10例健康受试者(健康受试组).使用MRI检测颅颈伸肌的形态学变化,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2组的睡眠质量.结果:2组在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01).2组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与颅颈伸肌相对横截面积均无相关性(均P>0.05).CTTH组的综合睡眠质量评分与头后小直肌的相对横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右侧为r=-0.705,P=0.023;左侧为r=-0.585,P=0.035).结论:CTTH可能在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这2个维度综合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且CTTH患者头后小直肌的萎缩程度与睡眠质量相关,萎缩越重,睡眠质量越差.

    紧张型头痛肌肉萎缩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磁共振成像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高危斑块特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陈治宇徐晗颜欢欢蒿保利...
    55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识别的高危斑块特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接受血清hs-CRP和CCTA检查的1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的hs-CRP水平,将其分为低水平组(hs-CRP≤3 mg/L)62例和高水平组(hs-CRP>3 mg/L)56例.评估并比较2组CT高危斑块特征在CCTA图像上的出现率,以及临床基线资料和CCTA识别的高危斑块特征.结果:高水平组中有吸烟史患者比例(48.21%)高于低水平组(27.42%)(P=0.020).低密度斑块和餐巾环征在高水平组中更常见(分别为64.10%vs.38.57%和28.21%vs.14.29%),而点状钙化在低水平组的发生率(27.14%)高于高水平组(14.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及低密度斑块是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TA识别的低密度斑块和餐巾环征在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中更常见,且吸烟史与低密度斑块是血清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高敏C反应蛋白高危斑块

    始增时间差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王瑞陈炜王金萍李保启...
    559-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始增时间差(TAT)在肺周围型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T发现肺周围型病变且行超声造影检查的50例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29例及良性组21例.观察2组病变的二维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图像,TIC对造影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示,2组病变始增时间(AT2)、TAT及造影增强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logistic回归模型示,TAT与肺周围型病变的良恶性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β=0.316,P<0.05);③绘制TAT及AT2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50、0.71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12 s,敏感度分别为93.1%、82.8%,特异度分别为61.9%、66.5%.结论:TAT在鉴别肺周围型病变的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当TAT<2.0 s时倾向诊断为良性病变,而≥2.0 s时倾向诊断为恶性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检查肺周围型病变始增时间增强模式

    HRCT评分与血清标志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

    庞爱梅刘伟孙佼刘淑玲...
    564-56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HRCT评分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HRCT图像,其中单纯RA 152例,RA-ILD 132例.对2组行HRCT评分和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收集2组病情活动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CPA)、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CA19-9)、转铁蛋白(FeD)、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HRCT评分与各指标相关性,绘制各指标检测的AUC.结果:2组性别、年龄、DAS28、ESR、RF、CEA、CA19-9、HRC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ILD组患者年龄偏大,DAS28、RF、CEA、CA19-9、HRCT评分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AS28、RF、CEA、CA19-9可作为RA-ILD的独立预测指标.2组HRCT评分与年龄、DAS28、ESR、CEA、CA19-9、FIB均呈正相关(均P<0.05).2组胸部HRCT评分及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CT评分、ESR、RF、CA19-9、CEA、DAS28对应的AUC分别为0.762、0.486、0.526、0.786、0.778、0.870,敏感度分别为 80.5%、73.2%、63.4%、75.6%、87.8%、80.5%.HRCT评分+RF+CEA+CA19-9、HRCT评分+ESR+DAS28+风湿3项+肿瘤标志物5项+凝血2项的AUC分别为0.947、0.959,敏感度分别为88.3%、82.9%.结论:HRCT评分+RF+CEA+CA19-9对可能存在继发ILD风险的RA患者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提高RA-ILD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生物标志物

    定量CT在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中的应用

    和俊雅孙永兵戚昕李中林...
    570-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定量CT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纳入10 887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根据QL、QU由小到大均分成4等份,分别为Q1、Q2、Q3、Q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4个模型评估VFA、SFA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并根据完全调整模型,按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20.2%(2 196/10 8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完全调整模型中,VFA在Q2~Q4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1的1.73倍(1.42~2.10)、2.44倍(1.95~3.04)、2.99倍(2.32~3.86),趋势性检验P<0.001;SFA在Q2~Q4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1的0.95倍(0.82~1.11)、0.99倍(0.85~1.16)、1.17倍(0.97~1.42),趋势性检验P=0.109.不同性别的VFA Q2~Q4发生高尿酸血症风险的趋势性检验均P<0.05;而男性的SFA Q2~Q4发生高尿酸血症风险的趋势性检验P<0.05,女性中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VFA的增加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VFA可作为高尿酸血症防治的重要监测指标;对于SFA,该关联仅存在男性中.

    高尿酸血症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高b值计算化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何亮朱建国
    575-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诂高b值计算化DWI(cDWI)在图像质量和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方面与传统高b值扫描获得DWI(aDWI)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b值为0和800 s/mm2的aDWI图像重建出b值为1 500 s/mm2的cDWI图像,测量aDWI800、aDWI1 500和cDWI1 500图像的病灶对比度,并对3组图像5个方面的图像质量评分.由2位放射科医师以方案1(T2WI+aDWI800+ADC)、方案2(T2WI+aDWI1 500+ADC)和方案3(T2WI+cDWI1 500+ADC)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3组图像中,cDWI1 500组图像对比度为0.39±0.12,明显高于aDWI800组(0.18±0.10)和aDWI1 500组(0.22±0.11)(P<0.01),且cDWI1 500组5个方面的主观质量评分均高于aDWI1 50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示,方案2和方案3的AUC显著高于方案1,且方案2和方案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结论:高b值cDWI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病灶的对比度和整体图像质量,在不增加扫描时间的同时诊断效能与高b值aDWI相当,可作为高b值a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替代方法.

    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阈值增长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姜吉锋杜圣丁丁吴斐斐...
    580-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LI-RADS v2018)中的主要征象阈值增长(TG)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首诊、随访均行MRI检查,且首诊病灶为LI-RADS 2~4类的肝硬化患者215例.记录TG出现率及LI-RADS分类调整情况.对TG不作为及作为主要征象的病灶分别进行LI-RADS分类.通过计算诊断优势比(DOR)确定TG与HCC诊断的相关性.以术后病理或临床诊断为金标准,以LI-RADS 5类为诊断HCC的标准,分别计算TG不作为及作为主要征象的诊断效能.结果:215例患者共253个病灶,其中HCC 157个、非HCC恶性肿瘤21个、良性病变75个.HCC中TG的出现率为32.5%(51/157),TG与HCC显著相关,DOR值为5.29(95%CI 2.39~11.75)(P<0.001).当TG不作为主要征象时,51个HCC分类为LI-RADS 3类15个、LI-RADS 4类6个、LI-RADS 5类28个、LI-RADS M类2个.当TG作为主要征象时,21个HCC分类发生调整,其中15个LI-RADS 3类上调至LI-RADS 5类[最大径10~19 mm+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APHE)],6个LI-RADS 4类上调至LI-RADS 5类(最大径10~19 mm+非环状APHE+强化包膜1个,最大径≥20 mm+非环状APHE 5个).以LI-RADS 5类为标准诊断HCC,TG作为主要征象与不作为主要征象相比,敏感度(75.2%vs.61.8%,P<0.001)、准确率(83.0%vs.75.5%,P<0.001)更高,特异度(95.8%vs.97.9%,P=0.683)相似.结论:TG与HCC显著相关,TG作为LI-RADS v2018中的主要征象之一可提高HCC(尤其表现为非环状APHE+TG)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

    肝细胞癌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阈值增长随访研究

    IETA共识定义的超声征象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李凡王琛玭陈玲王艳娜...
    585-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国际子宫内膜肿瘤分析(IETA)共识术语,描述子宫内膜癌的声像图特征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并通过其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评估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ⅠA期肿瘤多为高或等回声,ⅠB期及以上肿瘤多为混合性或低回声(P<0.001).高回声在高中分化肿瘤中较常见,而非高回声在低分化肿瘤中较常见(P<0.001).多支血管(灶性起源)多见于ⅠB期及以上肿瘤(P<0.001)和低分化肿瘤(P<0.001).ⅠB期及以上(P<0.001)、低分化(P=0.018)肿瘤以较高血流评分为主.结论: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IETA共识定义的超声征象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评估.

    子宫内膜癌超声检查

    跟腱几何形态特征与跟腱病关系的MRI评价

    路明叶飞侯羽宇潘鑫...
    589-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RI探讨跟腱几何形态特征与跟腱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跟腱病变患者(跟腱病组)及50例健康跟腱者(对照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2组跟腱的侧别、性别、几何特征.结果:106例踝关节MRI检查包括56例右踝和50例左踝.跟腱病组跟腱几何形态特征在不同性别和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对照组男、女跟腱最大厚度(APM)分别为(4.7±0.4)、(4.4±0.5)mm;男、女跟腱最粗部分与跟腱跟骨插入点近端距离(MKPM)分别为(18.4±3.1)、(16.1±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跟腱病组的比目鱼肌与跟腱交接处至跟腱跟骨插入点近端距离(SPM)、比目鱼肌与跟腱交接处至跟腱跟骨插入点远端距离(SDM)、APM、MKPM均不同程度增大,MKPM/SPM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跟腱病患者的跟腱长度、APM和MKPM较大,对诊断跟腱病具有重要价值.

    跟腱病几何形态磁共振成像

    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鹅足肌腱对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远端轴位旋转的影响

    荆立忠杨久山
    594-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下肢全长X线片及CT平扫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后鹅足肌腱的有无对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轴位旋转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行MOWHTO的患者63例,根据术中对鹅足肌腱的处理情况,分为未松解组(对照组)、部分松解组(观察组1)和完全松解组(观察组2)各21例(21膝);同时收集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观察组3)21例(21膝).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内均行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检查及髋膝踝CT平扫,测量解剖股骨胫骨角(a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胫骨扭转角(TTA),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及对照组aFTA分别由术前(180.85±2.51)°、(180.30±2.18)°、(181.01±2.06)°和(181.34±1.98)°,矫正为术后(173.85±1.83)°、(174.11±1.34)°、(173.33±1.56)°和(174.26±1.77)°;MPTA由术前(80.23±1.83)°、(79.37±1.62)°、(81.01±1.52)°和(80.90±1.37)°,矫正为术后(89.54±2.33)°、(88.26±1.89)°、(87.58±1.01)°和(88.42±1.25)°.4组间术前aFTA、术后aFTA、术前MPTA、术后MPT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术后与术前TTA差值分别为(-0.52±0.99)°、(-0.07±2.06)°、(-0.13±1.37)°和(-0.89±1.21)°,观察组2、观察组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完整的鹅足肌腱可导致MOWHTO后胫骨远端相对于胫骨近端内旋,对其进行松解会削弱此作用,在MOWHTO中需合理处理鹅足肌腱,以尽量避免非计划的胫骨扭转.

    胫骨高位截骨术鹅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胫骨扭转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