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联合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

    应急管理部网站
    60页

    偏心载荷作用下弯管组合段局部屈曲失效分析

    王垚张怡熊道英帅义...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弯管组合段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屈曲行为,提出1 种基于远场应变评估管道稳定性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偏心载荷作用下弯管组合段有限元模型,确定临界屈曲状态下管道的极限载荷及应变状态,并研究内压、壁厚以及载荷分布对弯管组合段极限承载能力与极限应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压增加或壁厚减少都会降低管道的极限承载能力,均布载荷增加与非均布载荷减少会增强管道抵抗屈曲能力;距离褶皱中心为0.21D的远场应变可以作为管道临界屈曲应变,其极限压缩应变值为0.5%.研究结果可为复杂载荷下弯管组合段的稳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弯管组合段偏心载荷局部屈曲极限承载能力极限应变能力

    应急管理部印发2024年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

    应急管理部网站
    68页

    基于改进烟花优化算法的三维空间气体源定位

    冯崧曾祥进黄瑜豪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及其源强反算问题,提出1 种改进烟花爆炸算法(GWOFA).将定位过程分为全局定位过程和局部定位过程.全局定位过程即结合灰狼优化算法和莱维飞行在三维空间中的全局搜索过程;局部定位过程是在全局定位的结果上的进一步开发过程,其通过引入边界条件的爆炸半径选取方式和选择策略更加高效地改进烟花优化算法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比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LinearSVR)、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更高精确度,相比于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更低随机性;在气体源定位问题上,本文算法整体表现优于LinearSVR、GWO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研究结果可为解决三维空间中气体源定位问题和相关参数估计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气体源定位烟花爆炸算法莱维飞行灰狼优化算法

    应急救援勘测队在全国"典型救援案例复盘会"上作交流发言

    中国安科院网站
    76页

    紧急关断系统对天然气泄漏灾变事故后果的影响

    肖丰浦董海张军李亚楠...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紧急关断(emergency shutdown,ESD)系统对天然气泄漏灾变危险载荷发展特性的影响,以天然气开发地面处理工艺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天然气泄漏灾变事故后果预测评估模型,研究ESD系统响应下天然气的空间运移和燃爆行为,并与ESD系统未响应时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SD系统有助于降低气体泄漏速率,从而影响泄漏天然气的扩散行为及其燃爆特性,大幅减缓窒息灾害效应并阻断天然气泄漏事故的灾变升级,因此,评估天然气泄漏灾变事故后果时应考虑ESD系统的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处理作业防灾减灾措施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ESD系统天然气时变泄漏速率泄漏灾变减缓效果

    粉尘爆炸事故的模糊综合评估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

    张晓蕾邓斌杨松立陈刚...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分析粉尘爆炸事故,探索其复杂多元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发生在我国 2005-2020 年间 67 起粉尘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并引入危险状态和评估状态评价维度,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因素对粉尘爆炸的影响,选取某铝合金加工车间作为验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车间粉尘爆炸风险等级为较危险,且相应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操作规程规范等管控措施空缺或无效,并提出升级更新通风系统,增大防爆泄压面积,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和增加安全投入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粉尘爆炸风险识别和事故有效预防提供新的参考做法和评估工具,对于提高工业安全水平和制定积极的预防策略具有示范作用.

    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模糊综合评估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快掘面抽风口集尘参数变化下粉尘场优化模型研究

    龚晓燕翟项华陈龙孙海鑫...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传统抽风口集尘效果不适应掘进速度快、产尘量大的工作面集尘需求等问题,提出设计抽风筒集尘口装置及系统布局,以降低快掘面高粉尘危害和污染等隐患.利用Fluent建立集尘系统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集尘参数对粉尘场影响并确定参数取值范围,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司机和人行道呼吸带粉尘质量浓度双目标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以陕西某矿快掘面为研究对象,求解得到该集尘布局下最佳集尘参数方案.搭建集尘系统试验平台来测试最佳集尘参数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值和预测值误差小于8%,优化后的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和人行道呼吸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79.3%,58.7%,证明优化模型准确且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快掘面空气净化目标提供参考.

    快掘面集尘口二次回归正交双目标优化模型

    真三轴煤层钻孔承载破坏层理效应试验研究

    李笑笑马衍坤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层理对真三轴环境下煤层钻孔动态破坏特征影响,采用煤岩体单面可视真三轴试验仪器开展含层理煤层钻孔承载破坏试验,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和声发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破坏经历 3 个阶段,阶段Ⅰ,分析区域边缘剪切应变集中,孔壁破裂伴随煤颗粒弹射,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较低;阶段Ⅱ,孔周剪切应变场呈蝴蝶形状分布特征,孔壁两侧煤碎片弹射、煤块剥落,呈"V"形破坏,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较高;阶段Ⅲ,试样层理处剪切应变集中,出现宏观剪切裂纹,呈拱形分布特征,声发射累计事件数和能量活跃性强烈.研究结果对钻孔卸压机制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可视化真三轴钻孔卸压层理数字图像相关分析声发射分析

    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采动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蒙文富代张音陈有成夏婷...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我国西南矿区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采动变形破坏机理,以我国贵州省都匀市某煤洞坡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采动诱发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讨论采动对坡体的作用规律,研究单工况采动和留煤柱下重复采动对坡体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靠近坡表工作面开采和留煤柱下重复采动对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采动裂隙首先集中于采空区两侧并向上发展,软硬夹层间产生离层裂隙的可能性一般较大;留煤柱可防止坡体沉陷破碎,但也可能加剧坡体稳定性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软硬互层型平缓反倾岩质斜坡地下开采时,有效预防诱发山体失稳等地质灾害提供理论参考.

    采动裂隙变形特征软硬互层平缓反倾离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