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国应急管理法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应急管理部网站
    63页

    EG/DMMP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程玉龙印恋周克清刘清晨...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煤矿井下的特殊作业环境以及聚氨酯(PU)注浆材料在应用中的安全性,选取可膨胀石墨(EG)、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添加到PU浆材中探索最优的工艺配方,制得EG/DMMP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通过红外测温仪、导热系数测量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和锥形量热仪研究EG、DMMP对浆材的最高反应温度、固化时间、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1%EG与1%DMMP复配引入体系后,不仅可以降低浆材的最高反应温度,还赋予浆材较为优异的阻燃和抑烟减毒性能,PU注浆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一氧化碳产生速率峰值与纯PU相比分别降低43.5%,32.2%,30.3%,PU注浆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55.7,51.0 MPa,EG/DMMP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基本解决了浆材"热失控"隐患的同时又兼顾了其力学性能的双重需求.研究结果可为PU注浆材料在煤矿井下的安全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聚氨酯注浆材料最高反应温度力学强度导热阻燃

    近距离薄煤层群首采层卸压瓦斯协同抽采技术研究

    倪廉钦李忠备高杰付光胜...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首采层上、下邻近层大量卸压瓦斯涌入的治理问题,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并根据富集特征确定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空间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层开采覆岩导气裂隙带最大发育高为10.3~23.2 m.设计超大直径顺层预抽钻孔高0.8 m,宽2.08 m;顶板定向长钻孔终孔最优抽采位置为垂直距离开采层顶板15.0~23.0 m,水平距离回风侧20.5~27.5 m;2条埋管抽采最佳错距为距底板高1.1,1.7 m,深入采空区11.3,20.8 m.优化后的布置参数应用于现场实践,试验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保持在0.7%以下.研究结果能够实现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卸压瓦斯高效抽采,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近距离薄煤层群裂隙发育协同抽采超大直径顺层钻孔顶板定向长钻孔埋管抽采

    基于KPCA-LSSVM的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陈巧军余浩李艳昌谭依佳...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针对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具有线性重叠、高维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使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影响因素进行非线性降维.选取沈阳某矿30组样本数据,以前24组数据作为训练集,后6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将确定后的核主成分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变量,建立KPCA-LSSVM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与PCA-LSSVM、LSSVM、多元非线性回归、KPCA-BP神经网络、PCA-BP神经网络以及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以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作为模型预测精度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前4个核主成分时,即达到模型训练要求.KPCA-LSSVM模型的预测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为5.89%,预测精度均优于其他6种对比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瓦斯涌出量高精度预测提供参考.

    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对误差绝对值

    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应急管理部网站
    84页

    基于GB-SAR的矿山边坡局部变形演化与失稳预测

    张克利马海涛张建全姚爱敏...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边坡监测效果与失稳预测能力,在广东省某石灰石矿山架设地基雷达,开展实地监测试验,结合矿山地质条件与监测数据研究不同类型的岩体变形演化特征,根据变形特征选择位移最大点的监测数据利用速度倒数法进行失稳预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的监测数据来优化速度倒数法的算法,进而对矿山试验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雷达三维模型变形图的局部位移差异,能够初步判断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方式;适当增大移动平均滤波法的移动时间周期C,能够更早地发现灾害征兆,更好地识别岩体加速变形阶段及临滑阶段.研究结果可为基于雷达的滑坡预测提供参考.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GB-SAR失稳预测

    无烟煤分子模型构建及优化方法研究

    温志辉方智银赵延霞王奇...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认识煤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构建无烟煤大分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模型中芳香碳以C的2、3环结构为主,确定其模型分子式为C193H138N207;结构和退火优化后,其分子模型越发紧凑,键角更加弯曲,添加周期边界条件后其体系能量迅速降低,这是由于价电子能中的键伸缩能和非成键能中的范德华能降低所导致的,通过密度模拟得到无烟煤大分子最优模型的密度为1.45 g/cm3.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煤大分子模型提供参考.

    无烟煤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子模型模型优化

    不同特性粉尘对滤筒有效脉冲清灰压力的影响研究

    林涛谢智宇杨光辉周美伊柏...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不同特性粉尘的清灰问题,选取3种不同黏性、不同粒径的粉尘,开展工业覆粉实验以探究除尘器的运行阻力和滤筒清灰效果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最低清灰压力达到748 Pa,即可实现有效清灰;对于黏性粉尘,粉尘粒径对清灰的影响更显著,细粉尘对应的系统压降和粉尘残余体积量明显高于粗粉尘,中等黏性的MgO粉体最低有效清灰压力需要达到1 425 Pa,超细MgO则需要更高;高黏性的CMC-Na粉体对应的系统压降、压降平稳时间和粉尘残余体积量都明显高于其他粉体,其有效清灰压力需要至少达到1 657 Pa,除尘系统才能长时间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应用收集不同特性粉尘提供理论参考.

    滤筒除尘器粉尘特性最低有效清灰压力

    随弃式面罩适合性检验程序对比研究

    刘力玮孙辰晨杨小兵刘锦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广快速适合性检验方法,针对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批准的快速适合性检验程序与标准适合性检验程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关键问题,基于凝结核粒子计数器的适合性检验方法,选取3种随弃式面罩类型,基于自建脸型库,开展222组标准适合性检验程序与快速适合性检验程序对比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Friedman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标准适合性检验通过率与快速适合性检验通过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强正相关关系,标准适合性检验结果与快速适合性检验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呼吸防护装备适合性检验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适合性检验随弃式面罩呼吸防护装备

    应急管理部启动2024年工贸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

    应急管理部网站
    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