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程师队圆满完成湖南平江特大洪水灾害应急抢险任务

    中国安科院网站
    120页

    风流扰动下露天矿土质路面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王来贵王逸腾赵娜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露天矿土质路面粉尘质量浓度,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采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粉尘颗粒起动模型,分析粉尘起动风速及变化规律,利用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并确立粉尘运移规律以及运动形式,选取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各因素对起尘量影响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粉尘起动风速与粉尘粒径、含水率、负荷均有函数关系;起尘量在粒径、含水率、负荷、风速4 种因素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与粒径、风速均呈非线性关系,与含水率呈负相关,与粉尘负荷呈正相关,影响显著性为:粒径>负荷>风速>含水率;粉尘运动形式与风速和粒径相关,在5m/s风速下,(0,75]μm粒径粉尘易做悬浮运动,(75,500]μm粒径粉尘易做跳跃运动,(500,1 000]μm粒径粉尘易做蠕移运动.研究结果可为降尘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露天矿土质路面起动风速起尘量运动方式

    空气过滤棉荷尘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林秀丽赵一格李文月柳静献...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复合式空气过滤棉的阻力特性,选择3 层复合空气过滤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荷尘速率对其阻力变化的影响,并与过滤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过滤风速下,荷尘质量浓度越低,过滤棉阻力上升速度越快;过滤棉等级越低,荷尘质量浓度对其阻力增长影响越大,归一化阻力随单位面积荷尘质量的增长越快;过滤风速对过滤棉归一化阻力的增长有影响,过滤风速越大,归一化阻力增长越缓慢,但对效率较高的过滤棉影响不大.相同荷尘条件下,相较于过滤纸,过滤棉的归一化阻力上升更慢;基于实验归纳得到 3 层复合空气过滤棉的阻力增长特性方程.研究结果可为其使用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阻力空气过滤棉荷尘速率过滤风速荷尘质量浓度

    基于响应面法的砂质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周东波梅源杨彤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砂质黄土路堑高边坡设计提供参考,以甘肃某山区砂质黄土路堑高边坡为工程依托,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坡高、坡率和台阶高度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以边坡安全系数为基准对黄土路堑高边坡坡形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与单级坡高呈负相关关系,与单级坡率、台阶宽度呈正相关关系;坡形参数对边坡FS 影响程度为:台阶宽度>单级坡高>单级坡率;基于回归模型方程给出的数值解得到不同坡高(H)条件下的最优坡形设计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西北砂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设计和针对性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响应面法强度折减法砂质黄土路堑高边坡安全系数

    中国安科院农村安全研究所赴贵州开展生猪养殖业有限空间安全生产调研

    中国安科院网站
    147页

    隧道爆破减振孔减振效果研究

    谭致垚撒占友刘道平刘杰...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减振孔布置方式对隧道爆破时减振效果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构建隧道爆破数值模型,从围岩振速、应力和损伤3 个方面对比分析无减振孔、常规减振孔、加密减振孔和加大减振孔 4 种工况的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减振孔孔径后,在振速和应力方面的减振效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7.7%,27.9%;减振孔的设置可以有效阻碍爆破应力的传播和损伤裂纹的扩展,加大孔径的减振孔阻碍效果更好,使隧道爆破时的围岩应力辐射半径和损伤半径均减少约1/2,常规减振孔和加密减振孔的阻碍效果均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可为隧道钻爆法施工中进一步优化减振孔布置方式提供参考.

    减振孔减振效果爆破振速数值模拟

    面向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知识支持研究

    刘均昊苏义坤张智博郑志哲...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效获取安全标准知识,通过人工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建筑施工安全标准中抽取安全知识,在此基础上赋予编码构建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知识图谱.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3 个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知识分析指标.通过试运行验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知识图谱在结构化表达、抽取和调用相关知识方面具有良好的可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知识图谱可以有效地将标准知识进行结构化表达,对建筑安全标准知识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挖掘知识间关联.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施工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安全标准知识支持,提升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图谱图数据库标准标准结构化

    基于能量转移理论的工程安全事故风险演化模型

    张永成郭聖煜车海潮钱丁耀...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理解工程安全事故中风险因素复杂耦合及其演化特征,运用能量转移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工程事故的风险能量演化过程,揭示安全事故的发生机制.首先,系统分析建设工程领域易发事故危害能量类型及特征;然后,基于事故过程构建安全事故风险因素与危害能量耦合模型,揭示工程事故中危害能量转移路径及风险积聚与释放过程规律等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能量转移致险过程复杂,工程安全风险因素与危害能量相互耦合强化,工程行为、机械、环境等风险因素带来工程本体危害能量产生与积聚,呈现产生、释放、转移与耗散等变化;由于管理约束失效,危害能量通过能量载体路径无序释放作用于工程体,进而导致风险事故;基于耦合解耦思想提出的工程危害能量隔离体系方法,能有效支持危险能量动态隔离控制.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预防提供有益思路和决策支持.

    能量转移理论工程安全演化模型危害能量风险控制

    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危险区域入侵检测方法

    朱鹏浩李军张世义宋贵科...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天车吊装动态危险区域难识别、位置信息难确定、车间生产环境复杂导致特殊的相机视角所获取的人员目标特征信息不明显,影响漏检误检和标准目标检测模型部署应用难等问题,提出1 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危险区域人员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双目视觉技术完成重物提升判断及天车吊装动态危险区域检测2 项任务,然后利用提出的PDConv轻量化卷积模块和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对YOLOv5 基础模型进行改进,并设计开发天车吊装动态危险区域人员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双目视觉技术可以更精准获取动态危险区域位置信息;改进后的YOLOv5 基础模型在保证模型检测精度的同时可降低适当参数量;天车吊装动态危险区域人员入侵检测系统可实现远程管控天车危险区域入侵检测任务,并利用振动报警装置可实时对入侵人员进行提醒管理,该系统在实际测试中的漏检误检率为 2%,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动态危险区域入侵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YOLOv5模型动态危险区域卷积注意力模块双目视觉

    基于注视特征的多因素飞行冲突探测策略研究

    杨越马博凯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空域复杂性条件下的飞行冲突探测策略,设计最小间距(MD)×汇聚角度(CA)×速度特性(SC)的被试内三因素重复测量实验方案,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注视平稳分布概率和兴趣区注视时长分布特征,判断被试所采用的冲突探测策略并分析不同策略下的任务绩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汇聚角度较大、最小间距更接近告警间隔的实验场景中,被试多采用距离-速度比(DV)策略;在汇聚角度较小、最小间距较小、航空器速度相同的实验场景中,被试多采用认知运动外推(CME)策略.多数情况下,采用CME策略判断飞行冲突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冲突探测的感知和预判能力提供参考.

    冲突探测注视特征马尔科夫链认知运动外推(CME)距离-速度比(DV)任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