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船舶撞击内河桥梁下部结构力学特性研究

    宋成志胡裕成张萌李文斌...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内河桥梁下部结构在船舶撞击下的受力特性,依托安康市汉江一桥,开展水平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冲击力室内模型试验,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数值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汉江一桥下部结构模型,研究分析其受船舶撞击下的船撞力、位移及损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船桥碰撞产生的船撞力可分为直接撞击阶段与残余力撞击阶段,船桥碰撞问题的研究可仅采用直接撞击阶段;桥梁下部结构的刚度越大,船桥碰撞的接触时间越短、船撞力峰值越大;船舶撞击桥梁下部结构不同位置的最大位移变形主要出现在各部件的连接处,桩基的中性点主要出现在桩顶附近与桩身下半段;进行桥梁下部结构防撞设计时,应重点关注桥墩与承台连接处,承台与桩基连接处的强度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内河桥梁的防撞设计与相应的规范规程提供参考.

    船桥碰撞内河桥梁下部结构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力学特性

    全国安标委组织召开《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等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审查会

    中国安科院网站
    164页

    考虑认知心理的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识系统详细设计

    彭飞张蜇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方法,首先,在分析乘客引导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乘客与信息交互模型;其次,考虑标识版面信息展示能力和安装角度,建立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模型,提出启发式算法求解模型,解决多个优化设计方案难以选择的难题;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枢纽换乘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得出满足乘客引导需求且最经济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方案;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通过减少乘客注意力干扰或降低客流拥挤度可减少标识和信息数量,且本文模型能够得出最优的引导信息字符尺寸.研究结果可为面向乘客友好的导向标识系统详细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

    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识系统详细设计引导信息需求认知心理交互模型启发式算法

    考虑节点重要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研究

    孙剑萍胡义汤兆平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关键站点的识别和保护,提出1种考虑节点重要度的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法,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从节点拓扑属性、车站属性、网络连通属性3方面出发建立节点重要度评价方法,构建节点重要度加权下的综合覆盖水平最大、最大救援响应时间最短和建设成本最低的多目标应急救援点选址模型,并以武汉地铁网络为例,基于熵权-TOPSIS法确定网络中共262个节点的重要度,设计变邻域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研究结果表明:4种赋权方案下发现,相对不考虑节点重要度,本文方法所得目标在综合覆盖水平上分别提高1.44%,1.06%,2.51%和2.90%,同时可有效降低最大救援响应时间及建设成本,识别与保护关键站点.研究结果可为提升线网整体的应急能力提供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节点重要度多目标规划

    第一届矿山安全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管理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会议暨2024年标准立项审查会顺利召开

    中国安科院网站
    180页

    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调查方法研究

    胡雁宾周文辉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中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环节和控制策略的运行情况,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及过程模型(STAMP)思想研究优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从"入-车-路-环"等综合因素角度出发,结合相关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构建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控制框架,挖掘交通事故致因的关联规则,建立面向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方法和综合因素调查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调查方法可以对驾驶指挥层、车辆控制层、车辆执行层、道路环境干扰层进行控制动作关联分析,确定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因关联清单.研究结果可为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因的关联分析和致因链提取提供方法支撑,提高辅助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水平.

    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交通事故调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交通事故预防

    基于BIRCH聚类的航空器自主运行风险状态评价

    张洪海沈雪瞿昕宜张世佳...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自主运行模式下航空器风险评价指标缺失和风险状态实时评估困难等问题,提出1种自主运行模式下航空器风险状态评价方法.从航空器冲突、气象规避区侵入、操纵裕度3个方面建立风险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IRCH算法建立聚类特征树对多维航空器特征样本进行风险模型训练,引入增量式聚类的概念,更新特征树,实时评估动态目标航空器的风险状态.然后,以广州05扇区为运行场景展开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准确度达99.5%,平均计算时间约为0.024 9 s.研究结果可有效支撑自主运行理念实施,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保障航空器自主运行安全.

    航空运输自主运行风险状态指标BIRCH聚类

    动态安全间隔下机场飞行区冲突热点识别

    周督异王兴隆
    19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准监视机场飞行区场面运行冲突,提出1种动态安全间隔下的飞行区冲突热点识别方法.首先,将航空器和车辆2种活动目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目标的实时运动速率,建立具有空间闭塞、范围时变特点的安全区模型,从而使目标间实时保持动态安全间隔;然后,从目标间距、运动方向、运动速率3个方面综合开展冲突认定,建立冲突网络表征冲突关系并划设场面冲突区域,选定6个指标评价网络节点,采用二次改进熵权法计算区域熵权,根据冲突占比识别冲突热点;最后,以某大型枢纽机场为实例,采用4种方法对比分析,识别出3个不同冲突程度的热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闭塞安全区能够使目标间保持动态安全间隔,是准确认定冲突的基础;采用2次改进熵权法计算区域熵权的平均相对误差值相比于传统熵权法和1次改进熵权法分别减少66.5%和53.7%;2次改进熵权法能够更客观精准地识别冲突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监视场面冲突并明确热点位置,保障机场飞行区的运行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精准监视机场飞行区场面运行冲突提供新方法,进而保障机场飞行区安全运行.

    复杂网络动态间隔闭塞安全区2次改进熵权法冲突热点识别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强化会商调度部署进一步做好防汛防台风抢险救援救灾工作

    应急管理部网站
    204页

    基于人-物交互关系检测的带电作业人员行为识别方法研究

    冯兴龙吴田万亚旭肖宾...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视频行为识别方法难以区分带电作业过程中某些相似行为、可识别行为种类少、未高效利用人员与物品间交互关系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人-物交互关系检测的配网带电作业人员行为识别方法.利用轻量化姿态估计算法识别人员骨架序列,然后通过时空图卷积网络(spatial 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ST-GCN)提取人体运动的时空间特征并进行初步分类.对于由骨骼姿态无法有效区分的相似行为,采用目标检测算法识别人员所用工器具及使用状态,并通过融合人体动作与作业工器具所含行为信息,实现视频行为的精确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带电作业行为,对相似行为的识别准确率约为88.9%,相较于现有基于骨架序列的带电作业人员行为方法提升约53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现场安全管控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带电作业人-物交互关系行为识别ST-GCN骨架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