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械刺激/铁调控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沈佳祚官世水张力罗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机械刺激/铁通过体内外COX2/PGE2通路介导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愈合的潜在机制。方法:将18只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骨折组、机械刺激/铁组3组,制作小鼠胫骨骨折动物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Ⅰ型胶原c端交联末端肽(CTx)、骨钙素(OC)浓度;取骨折组成骨细胞培养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成骨细胞核膜上COX2总蛋白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铁对成骨细胞COX2/PGE2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机械刺激/铁组较骨折组骨折线模糊,血清中CTx含量降低、骨钙素含量升高,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和COI1水平均升高;铁能使成骨细胞CTx含量升高,骨钙素含量降低;骨折组BGP、ALP和COI1蛋白上升较正常组和高/低铁组明显;铁激活成骨细胞COX2/PGE2通路,且高铁组可显著提高COX2、PGEX和PGE2蛋白水平,成骨细胞核膜上COX2荧光强度较低铁组和正常组明显增强;高铁组上调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Bax水平、下调Bcl2水平,更能显著降低成骨细胞凋亡率,同时高铁组COX2、PGE2、ALP和COI1水平显著提高。结论:机械刺激/铁通过体内外COX2/PGE2通路介导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愈合,拓展了机械刺激/铁在骨愈合中的应用。

    机械刺激成骨细胞信号通路骨愈合

    音猬因子复合海藻酸钠水凝胶修复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

    魏明珠刘伟乐何信欢黎旭...
    7-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音猬因子(Shh)复合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制备音猬因子复合海藻酸钠水凝胶。采用随机对照动物观察实验,选择6周龄48只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全部建立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后随机分为损伤组、观察组、对照组3组,每组16只。损伤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植入不含音猬因子的海藻酸钠水凝胶25 μL与BMSCs悬液25 μL;观察组植入含音猬因子的海藻酸钠水凝胶25 μL与BMSCs悬液25 μL。12周后各组大鼠接受安乐死并观察膝关节软骨缺损和修复的效果,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评分评估,并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染色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用qRT-PCR法检测各组中Sox9和糖胺多糖(GAG)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损伤组比,对照组和观察组大鼠的ICRS评分增加,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软骨厚度明显增加,Ⅱ型胶原、Sox9 mRNA和GAG mRNA的表达水平都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大鼠的ICRS评分增加,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软骨厚度明显增加,Ⅱ型胶原、Sox9 mRNA和GAG mRNA的表达水平都上调(P<0。05)。结论:音猬因子复合海藻酸钠水凝胶对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音猬因子海藻酸钠水凝胶膝关节软骨缺损Ⅱ型胶原

    乌头汤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机制研究

    刘李梅彭伟吴明权凃禾...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乌头汤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对沉默信息转录调控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1,FOXO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以脂多糖模拟炎性微环境构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模型;以SIRT1信号特异性抑制剂EX527做功能挽救实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乌头汤低剂量组、乌头汤高剂量组、抑制剂组;钙黄绿素-AM(Calcein-AM)/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TNF-α和 MMP-1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Collagen 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和软骨组织中SIRT1、乙酰化叉头转录因子 1(Ac-FOXO1)、B 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oma-2,Bcl-2)和 Bcl-2 相关 X 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在骨关节炎细胞模型中,细胞的生长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升高,TNF-α 和 MMP-13 以及 Ac-FOXO1 和 Bax 的表达明显升高,Aggrecan 和 Collagen Ⅱ、SIRT1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乌头汤低、高剂量能明显阻滞这些参数的恶化,发挥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而EX527可部分逆转乌头汤的保护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汤能明显下调TNF-α和MMP-13的表达,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这可能与激活SIRT1信号、抑制FOXO1的乙酰化有关。

    乌头汤骨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酶13肿瘤坏死因子-α沉默信息转录调控因子1/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信号通路

    第三代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置钉在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谭黄圣赖居易冯华龙蓝志明...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置钉腰椎经肌间隙入路融合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经Wiltse 入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2~74岁。48例患者均为单侧神经压迫症状,一侧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另一侧采用经Wiltse入路置钉。比较48例患者术前、末次随访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采用Richter分类标准及螺钉内聚角对比两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度,统计分析两侧置钉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采用Richter分类标准评价置钉准确度,机器人辅助下共置钉108枚,其中Ⅰ级101枚,Ⅱ级6枚,Ⅲ级1枚。徒手置钉104枚,其中Ⅰ级80枚,Ⅱ级20枚,Ⅲ级4枚。机器人辅助下置钉准确率为93。52%,徒手置钉准确率为76。92%,机器人辅助下置钉准确率显著优于徒手置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7,P=0。005)。机器人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平均内聚角为25。19°±3。85°,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平均内聚角为29。19°± 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3)。机器人辅助下置钉出血量、置钉时间均优于徒手置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置钉相比徒手置钉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

    腰椎融合术肌间隙入路骨科机器人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并发症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观察

    赵云超李晓明王恒俊周浩...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计算机导航系统(Knee3软件,Brainlab公司,德国)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12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访时间为3个月,全部获得随访。其中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1例。记录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HGB)、髋-膝-踝角、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术中资料,包括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资料,包括血红蛋白浓度、手术并发症V AS评分、膝关节影像学假体角度(α,β,γ,σ)、髋-膝-踝角、关节活动范围及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传统组为(1。62±0。40)h,导航组为(1。97±0。5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传统组为(150。32±60。69)mL,导航组为(128。85±57。0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VAS评分传统组为(3。63±0。73)分,导航组为(2。98±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传统组血红蛋白浓度为(103。44±11。89)g/L,导航组为(108。82±9。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α,β,γ,σ,髋-膝-踝角、关节活动范围及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贫血程度,提高假体角度与下肢力线的精准度,但对短期的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无明显优势。

    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短期疗效假体角度力线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

    三维打印截骨导板对膝关节置换平衡功能的影响

    凯沙尔·百合提亚尔陈殿卿张磊努尔买买提·艾尼瓦尔...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三维(3D)打印截骨导板技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本体感觉及平衡功能的差异。方法:50例因重度骨关节炎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D打印截骨导板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各25例。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畸形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面髋-膝-踝角(HKA)偏差值、冠状面股骨假体组件角偏差值、冠状面胫骨假体组件角偏差值、股骨后髁角(PCA)、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PFA);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用P-K252平衡仪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差异。结果: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D打印截骨导板组冠状面股骨假体偏差值、股骨后髁角及PFA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截骨导板组KSS功能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截骨导板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大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膝-踝角偏差值、冠状面胫骨假体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KSS临床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平均摆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3D打印截骨导板能够获得更好的下肢稳定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三维打印截骨导板传统方法本体感觉平衡能力

    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两种修复方式的疗效比较

    申云杰朱发良董思然段登海...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脱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髌骨软骨骨折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交流及选择,21例采用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对照组),19例采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常规组),同时两组髌骨软骨骨折都采用相同缝线经骨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相关围手术期指征、随访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在近期观察(围手术期)指标方面,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远期观察(随访功能)指标方面,在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未再次发生髌骨脱位及髌骨软骨骨折块的脱落及二次骨折。在完全恢复负重活动时间方面,对照组略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组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但在随访相对应时间点,两组间的统计指标整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髌骨软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与内侧髌股韧带重建+髌骨软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脱落损伤(髌骨软骨骨折)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患肢恢复负重活动时间方面,采取髌骨内侧韧带紧缩缝合+髌骨软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明显优势。

    急性髌骨脱位髌骨软骨骨折内侧韧带紧缩缝合髌骨内侧韧带重建术

    改良胫骨近端和远端截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杨黎黎王庆甫王元利丁小方...
    44-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改良胫骨近端和远端截骨搬移与改良单纯近端截骨搬移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观察组(一般治疗+改良胫骨近端和远端截骨搬运)与对照组(一般治疗+改良单纯近端截骨搬移),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的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仪(MNS1)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足踝部皮温。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为59~88岁,平均为(72。6±6。4)岁;体重指数(BMI)为22~35 kg/m2,平均为(23。4±2。1)kg/m2。术前足背皮肤温度为(27。50±1。08)℃,VAS评分为(7。40±0。36)分,踝肱指数为0。27±0。47,经皮氧分压为(28。4±2。14)mmHg。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为55~85岁,平均为(76。2±6。9)岁;体重指数为22~36 kg/m2,平均为(25。8±1。7)kg/m2。术前足背皮肤温度为(28。10±1。02)℃,VAS评分为(6。80±0。33)分,踝肱指数为0。30±0。64,经皮氧分压为(27。90±2。01)mmHg。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MNSI评分、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足踝部皮温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胫骨近端和远端截骨搬移治疗Wagner 3/4级糖尿病足临床疗效优于改良单纯近端截骨搬移,促进周围血管及周围神经恢复较改良单纯近端截骨搬移快,对于治疗Wagner 3/4级重度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成功率高,是治疗重度糖尿病足溃疡的理想方法之一。

    胫骨近端和远端截骨搬移糖尿病足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腰椎小关节影像学特点及其与证候评分间的相关性研究

    李遵旺郭惠关雨晴秦佳齐...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证型腰椎小关节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与证候评分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65例L3/4和(或)L4/5和(或)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肝肾亏虚组(129例)和气滞血瘀组(136例),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腰椎小关节角度及腰椎小关节对称性等影像学参数的各自特征;用证候评分量表量化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严重程度,分析腰椎小关节上述影像学指标与证候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小关节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肝肾亏虚组患者与气滞血瘀组相比,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更高(P<0。05),腰椎小关节角度趋于矢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对称性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肾亏虚组证候评分与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小关节角度及不对称性与证候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不同的腰椎小关节影像学特点,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也可以反映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证候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腰椎小关节证候评分相关性

    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研究

    张云松邓伟高宏伟王建宇...
    56-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全麻下手法松解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刀镜松解术。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肩关节活动度、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相较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内旋及外旋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疗效,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确切。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冻结肩针刀镜全麻下手法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