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治疗结果的影响

    刘锋陈凯奇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90例,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克氏针固定术分为两组,其中49例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治疗(A组),41例无尺骨茎突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数据结果显示,A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平均为(11。88±1。28)周,B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平均为(12。08±1。3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450);A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95。92%,B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从事活动、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量表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侧、患侧腕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尺侧旋转疼痛(2/49,4。08%),B组有5例尺侧旋转疼痛(5/41,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3,P=0。27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时,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与否不会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愈合及腕关节功能。

    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内固定

    浮针联合活血健骨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32例

    张昊王正张海宽朱民顺...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浮针联合活血健骨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经浮针联合活血健骨汤治疗后的早中期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并进行电话随访,对其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治疗开始1年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浮针治疗部位存在皮下瘀斑,一般3 d左右自然恢复。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对患者各项评分均有不同影响,治疗2个月和治疗开始1年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arris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治疗期间变化不大。回顾分析以往病例:ARCO分期Ⅰ期10例,Ⅱ期17例,ⅢA期5例;治愈7例,临床显效20例,无效5例。结论:临床应用浮针扫散再灌注联合活血健骨汤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非创伤性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治疗的新选择。

    浮针活血健骨汤股骨头坏死早中期回顾性分析

    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端骨折127例

    马莉张金东张家雯户晓静...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新鲜、闭合性、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儿,均采用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127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6个月;骨折均在4~6周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依据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79例,良44例,可4例,优良率为96。9%。结论: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端骨折,提高了复位成功率及骨折端稳定性,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无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尺桡骨双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儿童

    踝关节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赵峰周平富银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AF)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4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44例)和验证组(104例)。依据术后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分为深静脉血栓组和非深静脉血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绘制预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列线图模型,并进一步对模型验证。结果:3 4 8例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69%。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年龄、D-二聚体(D-D)、高能量损伤与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1。106,95%CI=1。045~1。171)、受伤机制(OR=10。212,95%CI=3。290~31。700)、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OR=4。805,95%CI=1。649~14。002)、D-二聚体(OR=13。007,95%CI=5。574~30。353)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与验证组校准曲线均拟合良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95%CI=0。890~0。975)和 0。917(95%CI=0。872~0。962),校准曲线 Hosmer-Lemeshow(H-L)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575,6。184;P=0。379,0。415),表明预测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风险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年龄、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D-二聚体、高能量损伤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该模型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有较好预测价值。

    踝关节骨折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列线图

    骨盆牵引联合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983例

    刘彬张廷伟李佳佳谭远超...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骨盆牵引联合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983例,其中男753例,女230例;年龄为27~72岁,中位数为62岁;均为单节胸腰椎骨折,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TLICS)评分小于4分,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为3周,治疗方案为入院后即卧平板床,气囊托板垫于骨折节段,同时给予骨盆牵引,牵引质量为10~15 kg,牵引时间为40~60 min/次,每次牵引间隔1 h,牵引5~6次/d,3周后佩戴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起床活动,佩戴时间为90 d。记录治疗前、治疗3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骨折椎体节段Cobb角,评价骨折复位效果及复位维持情况。结果:983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3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复位率及骨折椎体Cobb角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该治疗方案的优良率为95。52%。结论:骨盆牵引联合充气式弹性脊柱牵引器外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于执行,有推广应用价值。

    胸腰椎骨折保守治疗骨盆牵引脊柱牵引器

    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桂凯红程中华黄林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Alb)与纤维蛋白原(FIB)比值(AFR)在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76例为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诊断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与非深静脉血栓组相比,深静脉血栓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及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是危险因素,白蛋白及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均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曲线下方面积(AUC)分别为0。727,0。665和0。815,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纤维蛋白原升高、白蛋白降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诊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较高。

    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临床诊断价值

    载中药纳米材料促进骨与软骨修复研究进展

    李昀姝彭鹏张茜玥赵杰瑞...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组织工程是目前修复骨与软骨损伤的有效手段,当前有许多材料都运用于骨组织工程,纳米载药材料是其中之一。纳米载药材料颗粒直径远小于毛细血管,具有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缓释控释药物和药物靶向释放等优点。许多中药已被证实对促进骨与软骨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载中药纳米材料除具有传统纳米材料的优点外,还具有促进成骨与软骨细胞再生、维持骨细胞结构、抑制炎症因子等特殊治疗能力,可以为促进骨与软骨修复提供新思路。本文总结了载中药纳米材料的主要活性成分与目前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种类,以及载中药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载药纳米材料淫羊藿苷姜黄素组织工程骨与软骨修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