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髌骨置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倾斜角对患者早期疗效影响

    庞呈祥王一迪王亚楠鞠昌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行髌骨置换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髌骨倾斜角对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97例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男43例,女54例;年龄为(65。45±5。80)岁(60~85岁)。根据术后髌骨倾斜角度的大小,将其分为两组:倾斜角<10°为轻度倾斜组(73例),倾斜角≥10°为重度倾斜组(24例)。术后1,6,12个月门诊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膝前痛(AKP)、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后不同髌骨倾斜度组患者术后早期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1。56±0。35)年(1。0~2。0年)。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膝前痛评分、HSS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倾斜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膝前痛评分、HSS评分及髌骨Feller评分均高于重度倾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后遗留髌骨倾斜会增加膝前痛,限制膝关节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膝骨关节炎髌骨倾斜角膝前痛

    魏氏伤科"肩六步"手法结合导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

    李辉刘涛胡大佑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魏氏伤科"肩六步"手法结合导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冻结肩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即手法结合导引组(结合组)、手法组、导引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评价三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110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治疗前三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疼痛VAS评分结合组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VAS评分显著小于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评分结合组显著大于手法组和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前屈、后伸、外展、外旋活动结合组与手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显著大于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收、内旋结合组与手法组和导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结合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法组和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S评分手法组显著低于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评分结合组显著高于手法组和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评分手法组显著高于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肩关节活动度比较,结合组显著大于手法组及导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疗效比较:总体疗效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合组优于手法组和导引组(P<0。05),手法组与导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魏氏伤科"肩六步"手法结合导引能更快速有效治疗冻结肩,改善肩关节的整体功能。

    冻结肩魏氏伤科手法导引

    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何君源郑炜宏唐剑邦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根据术中截骨技术不同分组,采用单一测量截骨治疗纳入单一组(46例),采用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的患者作为联合组(4 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及关节功能。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至下床时间短于单一组,股骨内后髁截骨厚度高于单一组(P<0。05);术后膝关节内翻角及截骨板相对后踝线旋转角小于单一组,股骨假体旋转角大于单一组(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ROM)均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测量截骨联合间隙平衡截骨技术能够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内翻角,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

    测量截骨间隙平衡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内翻角关节功能

    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郑宁宁刘振利薛绍鸥贺达...
    18-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DF)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足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骨膜牵张术治疗,观察组33例予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手术指标、创面愈合情况、足趾血氧饱和度(SaO2)、足温、踝肱指数、疼痛程度、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截肢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时间和骨窗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的足趾血氧饱和度、足温及踝肱指数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7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率,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和骨窗愈合时间,改善足趾血氧饱和度、足温、踝肱指数、下肢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疼痛程度,降低炎症因子,且未增加并发症。

    骨膜牵张术抗生素骨水泥糖尿病足手术指标足趾血氧饱和度

    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杜佳繁何伟应泽华黄婧...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牵引组(68例,实施颌枕牵引)和脉冲组(68例,在牵引组基础上开展脉冲射频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同时测定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血流指标及颈椎曲度、前屈后伸活动度。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RS、ND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脉冲组均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椎曲度及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脉冲组均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显著提高颈部功能及活动度。

    脉冲射频颌枕牵引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颈部功能

    关节镜下不保留残端与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疗效对比

    李刚邹宏王辉沈建平...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关节镜下不保留韧带残端与保留韧带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指标。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7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彻底清理韧带残端,而观察组在保留韧带残端的前提下进行少量清理。两组均取自体同侧胭绳肌腱进行肌腱的编织和固定。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本体感觉(15°,45°,75°的被动关节活动度重现)、静态双足站立和动态行走的椭圆面积、步宽、步幅、双支撑相以及双腿垂直跳跃的髋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角度、膝关节伸展力矩、膝关节内旋力矩。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角度(15°,45°,75°)的被动关节活动度重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态站立和行走多个参数中,观察组足底压力椭圆面积和双支撑相占比低于对照组,步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步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腿垂直跳跃的多个参数中,观察组髋关节屈曲低于对照组,膝关节伸展力矩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踝关节跖屈和膝关节内旋力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韧带残端与不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相比,保留韧带残端更能够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和本体感觉能力,改善生物力学指标。

    关节镜前交叉韧带保留韧带残端重建本体感觉生物力学

    颊针与平衡针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孔维宽郭荣奎付丽娟王世军...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颊针与平衡针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颊针联合平衡针)和对照组(颊针),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及ODI评分均更低,JOA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颊针联合平衡针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安全性较高。

    颊针疗法平衡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腰椎功能

    恒古骨伤愈合剂内外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华盛欧梁何瀚威刘科...
    39-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恒古骨伤愈合剂内外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收集120例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透药组、口服组、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透药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口服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塞来昔布治疗,以12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SF-36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评分、SF-36评分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透药组、口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内外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疗效突出,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

    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恒古骨伤愈合剂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内外并用

    针刀松解腰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朱伟炜黎庆初赵庆豪李荣...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腰窦椎神经可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6具健康成年脊柱腰段标本(其中新鲜冰冻标本3具,防腐标本3具),对其L4/5和L5S,节段单侧椎间孔进行松解,松解完毕后与未松解侧进行对比,观察各椎间孔内腰窦椎神经数量的差异。结果:在松解侧的12个椎间孔中发现35条腰窦椎神经,其中主支2条,副支33条。在未松解的12个椎间孔中发现55条腰窦椎神经,其中主支4条,副支51条。松解侧与未松解侧腰窦椎神经主支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支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腰窦椎神经可明显减少松解侧腰窦椎神经副支的数量,该研究对针刀松解腰窦椎神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剖学针刀窦椎神经盘源性腰痛

    两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张翔汤国庆陈勇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双插片自稳型椎间融合器(ROI-C)和双向螺钉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ROI-C治疗组35例,采用Zero-P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评估术后吞咽困难情况及椎体融合情况。结果:对于接受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65例患者,均进行完整随访1年。对比研究发现在手术时间方面,C3/4及C6/7节段间隙两组对比,ROI-C组手术时间短于Zer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I-C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35,Zero-P组为1/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融合评价标准,ROI-C组和Zero-P组患者颈椎目标间隙均融合。结论:两种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良好、手术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等优势,对于高位或低位椎间隙,ROI-C组优势更明显。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颈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