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按摩配合支具固定纠正肱骨髁上骨折鲍曼角(Baumann's Angle)异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手法按摩配合支具固定纠正肱骨髁上骨折鲍曼角异常的患者95例.其中男50例,女45例;年龄为1~12岁,中位数为5.6岁;均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致伤原因:平地跌倒81例,高处坠落12例,交通伤2例.按Gartland分型:Ⅱ型43例,Ⅲ型52例.本组患者中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3例;非手术治疗患者78例,手术治疗患者17例.X线片均明确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 h~3 d,中位数为1.5 d;病程为3~6个月,中位数为3.5个月.对于治疗后期存在鲍曼角异常的患者,会根据情况去除外固定或内固定,然后使用外翻矫形支具固定,同时进行外翻手法按摩及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摄X线片测量鲍曼角,同时记录患肢肘关节屈伸功能及外观情况.以鲍曼角的测量值对外观情况进行评价,以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肢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9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中位数为1年.所有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均恢复正常,根据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9 3例患者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优,2例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9 5例患者佩戴支具治疗后鲍曼角均较佩戴支具前减小,其中65例患者鲍曼角最终完全恢复正常,患肢外观无异常;23例患者鲍曼角稍增大,患肢外观内翻在5°以内或呈直肘;7例患者鲍曼角明显异常,患肢呈肘内翻畸形;优良率为92.6%.治疗期间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后存在鲍曼角异常的患者,在塑形阶段采用手法按摩配合外翻矫形支具固定患肢于旋后外翻位,改善鲍曼角有效,从而达到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的目的,采用本方法无创、简单,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此类疾病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