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献探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癌共病抑郁的作用机制

    宁子昕李皓月高坤曹洋...
    2077-2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GEO数据库基因芯片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疏肝散拆分的行气组、解郁组及柴胡疏肝散全方组治疗肝癌共病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获得柴胡疏肝散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候选靶点,从GEO数据库下载肝癌和抑郁症的相关基因数据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筛选核心网络节点,利用Reactom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通路信息挖掘.结果 共获得行气组交集靶点24个,解郁组交集靶点52个,柴胡疏肝散全方交集靶点57个.筛选出行气组核心靶点9个,解郁组核心靶点20个,柴胡疏肝散全方组核心靶点21个.行气组核心靶点涉及的通路主要为细胞周期、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表达的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癌症中的组成信号传导等.解郁组核心靶点主要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的信号传导、细胞周期、TP53调节细胞周期基因的转录、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细胞应激反应、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衰老等.柴胡疏肝散全方组涉及的通路与解郁组一致.结论 行气组药物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凋亡、自噬、侵袭和迁移来治疗肝癌.解郁组与柴胡疏肝散全方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挥抑制免疫反应、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激活、抗氧化等作用,从而治疗肝癌合并抑郁.解郁组药物可能是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癌合并抑郁的核心药物.

    柴胡疏肝散肝癌抑郁症GEO数据库网络药理学作用机理

    桔梗宁心安神功效考证

    王璐瑶闵志强张廷模杨敏...
    2084-2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神农本草经》起,历代诸多本草中都有桔梗治疗"惊恐悸气"的记载,历代方书中也有用含桔梗的方剂治疗心神不宁的内容.而从张元素开始,桔梗对"惊恐悸气"的治疗被阐释为"舟楫之剂"载药上行,且其后从者众多.在对中药的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中药功效滞后于主治的情况,致桔梗宁心安神的功效没有被充分总结而逐渐被遗忘.故而现行的《中药学》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书籍中桔梗均无相关记载,而多将桔梗局限于肺系疾病的治疗,这并不利于临床对桔梗的开发使用.本文将从历代本草记载、方剂举隅、现代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四个方面对桔梗宁心安神的功效进行论述,以期对其遗漏进行补缺,扩大桔梗在临床的应用.

    桔梗惊恐悸气宁心安神

    大豆黄卷功效析疑

    鞠永昊侯鉴宸程子玥李明...
    2088-2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黄卷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历代中医典籍对本品性味、炮制、功效及临床应用均有论述,但其功效主治众说纷纭,结论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记载也因版本不同而有异.本文通过梳理古今文献中对大豆黄卷功效的记载,分别从中医典籍、现代名家临床应用、现代基础研究等多方面对本品功效进行考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典籍记载本品多以"清热利湿"为临床使用原则,而"解表"或因其特殊炮制而得;现代医家将本品拓展临床应用范围至皮肤病、湿温病等多种疾病,充分利用本品"清热利湿,解表祛暑"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含有的大量异黄酮与清热作用存在药效关联性.综上所述,本品功效"清热""利湿"确切,"解表"或因炮制而得.

    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清热利湿解表

    黄连-干姜药对治疗泄泻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探讨

    徐旻灏张文彦高源锴徐晴...
    2091-2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连-干姜"是一组常用药对,二药配伍,寒热并用,临床常用以治疗泄泻.泄泻的关键病机在于脾虚不能升清,胃失和降,湿邪下迫肠道,临床又以寒热错杂型为多见.黄连和干姜均有止泻之功,其中黄连苦降,清热燥湿,入胃经,降胃气;干姜辛散,温中散寒,入脾经,升脾气.二者配伍使用,一降一升、一寒一热,辛开苦降以调节脾胃升降,共奏祛湿止泻之功,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泄泻,尤善治疗虚实寒热夹杂之久泻.临证时应辨清寒热之象,灵活调整黄连与干姜比例,并佐以其他药味,以发挥二药最大功效.本文对黄连-干姜药对治疗泄泻病的理论进行探析,并结合古今医家使用该药对的经验,对其具体临床应用作出阐述,冀为其临床合理性选用与拓展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黄连干姜黄连-干姜药对泄泻理论探讨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探讨地黄宝源颗粒对糖尿病阴虚热盛证的药效机制

    黄瀚辉孙建辉李建良郝莉雨...
    2095-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地黄宝源颗粒对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基于尿代谢组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结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灌胃附子干姜水提液构建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大鼠模型.连续4周灌胃给予地黄宝源颗粒.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及腺组织病理变化等糖尿病药效作用指标,饮水量、摄食量、血清血栓素B2(TXB2)含量等阴虚热盛证候指标,明确地黄宝源颗粒对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大鼠的药效作用,并结合尿代谢组学分析探讨地黄宝源颗粒对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药效方面,地黄宝源颗粒能降低大鼠血糖、血清TXB2含量、饮水量、摄食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糖耐量并改善其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在机制方面,尿代谢组学提示,与正常组比较,T2DM阴虚热盛组共筛选出936个差异代谢物,地黄宝源颗粒显著回调了其中69个(下调53个,上调16个),地黄宝源颗粒可有效调节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大鼠甘油磷脂代谢、胆汁分泌、类固醇降解、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发挥抗糖尿病阴虚热盛证的作用.结论 地黄宝源颗粒能有效改善大鼠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并调节糖尿病阴虚热盛证大鼠甘油磷脂代谢、胆汁分泌、类固醇降解、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

    地黄宝源颗粒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尿液代谢组学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对外翻译中的"守正创新"

    张林熹刘娅
    2105-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国际传播视角展开中医典籍对外翻译研究符合国家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战略部署.本文以《黄帝内经》对外翻译为例,选取倪毛信、文树德和李照国三个译本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医典籍翻译中的"守正创新".研究表明,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受众定位适时调整"守正"与"创新"的权重与维度,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与动态平衡.在面对普通受众时,译者宜在"创新中守正",在面对专业受众时,译者宜在"守正中创新",以促进精准传播,提升译介效果,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国际传播中医典籍对外翻译"守正创新"《黄帝内经》

    王成祥既感防萌疫病防治理论探讨

    沈冠彤程淼翟志光肖遥...
    21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病是外感热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的一类,人群普遍易感,一旦扩散,极易造成广泛的危害.王成祥教授根据多年中医药防治外感热病的经验,提出了"既感防萌"理论,用于指导已感而尚未发病的疫病窗口期预防,为感邪而未发病之时应用祛邪药物进行预防提供了理论指导,并自拟经验方荆银双解散应用于临床,丰富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在"既感防萌"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疫病的预防,有助于及时遏制疾病的发生与蔓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疫病既感防萌治未病荆银双解散王成祥

    基于"因于寒,欲如运枢"探讨冠心病诊治

    张兴涛李金霞曹洪欣
    2113-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等因、机、证、治角度探讨冠心病的诊疗思路.提出"因于寒"易致冠心病,阐述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的关系.根据病因病机特点,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作为温阳通痹基本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温阳益心、散寒通痹治疗冠心病的应用,为温阳益心法防治"因于寒"的冠心病提供理论与临床支撑.

    冠心病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基于"浊邪害清"理论探究糖尿病脑病的病机内涵及防治

    黄秦川唐诗韵冷玉琳韩雨桐...
    2116-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浊邪害清"为清代温病大家叶桂于《温热论》中所提出的"湿温浊邪"致病观,该理论能够阐释糖尿病脑病的发病、转归、预后,并对诊治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结合糖尿病脑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阶段特征,认为"浊邪害清"为其核心病机,"湿热"浊邪是其核心病理因素,早期肥甘厚味、醇酒炙煿为发病基础,形成湿热"糖脂浊邪"贯穿病程始终,浊邪日久化毒,痰瘀痼结脉络,心脑清窍为之壅塞,内生变证.基于此病机,治疗以"清热祛湿,开窍通络"为核心,于不同阶段施以醒脾升清、降糖化脂、活血通络序贯治疗.本文立足"浊邪害清"理论,以期为糖尿病脑病提供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

    浊邪害清糖尿病脑病消渴脑病病因病机

    基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磨玻璃肺结节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王林枫胡越刘瑞
    2121-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认为三焦气化为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生理过程,人体上中下三焦在阳气推动下调节全身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病理条件下三焦阳化气不足导致气化失司,阴成形太过而致痰湿内生,并经三焦水道停留于肺络逐渐内生结节.治疗当以扶阳抑阴法为关键,根据人体上中下三焦位置不同,选用理饮汤、二陈汤、四逆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温阳以利气机、消痰湿;以保元汤、理中丸、右归丸等温阳以充三焦、助气化,恢复三焦阳气正常周转的同时消除痰浊、水湿等阴邪病理产物,通调三焦水道而促进结节消散.

    磨玻璃肺结节三焦气化扶阳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