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疳证"源流考

    贾楠陈洋李坤辰张红...
    1093-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疳、火疳、土疳、金疳、水疳指五种外障眼病,依次对应现代医学泡性角膜炎、前部巩膜炎、麦粒肿、泡性结膜炎以及穿孔性巩膜软化症五种疾病,首载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因其具有相似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归属于"目疮疣"类,至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首次将其独立为一节,正式提出"五疳证"一词.清代黄庭镜在《目经大成》里将其冠以"五色疡".近现代研究则侧重于明确"五疳证"所对应的西医学疾病及阐述中西医治法,使其分类更加清晰和科学化.本研究挖掘历代医家对"五疳证"认知演变的过程,对相关古籍资料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疳证眼疳外障眼病目疡五色疡《张氏医通》

    张景岳不孕症诊疗思路探微

    郭子为李佶吴迪
    1097-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景岳在《妇人规·子嗣类》中对乏嗣阐述详尽,基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阐述理论,并附方药,旁搜博采,开拓创新,是古代辨证论治研究不孕症的代表之一.书中援引《黄帝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填补不孕症概念空缺,从天时、地利、人事、药食、疾病五个方面论述求子理论方法,提出调补命门、平和阴阳,女子首重调经、尤重脾肾,重视七情等治法.在古方遣方用药基础上创立新方,辨证为先基础上强调以"纯投"为要,用药则注重温补,提倡男女同治、起居有常,如此完法,对现代妇科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孕症张景岳《景岳全书》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内经博议》五运六气医学思想探颐

    朱小艳郭谦徐方易苏颖...
    1101-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经博议》为清代医家罗美著,该书对五运六气理论多有阐述.罗美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摒弃随文诠释的传统模式,结合临床实际,以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为纲,注重对五运六气理论的阐发,并提出独到见解.本文从辨君相二火之位释君火不用之理、以河图洛书释五运之理、以阴阳五行八卦释六气之理、外感内伤淫复胜郁皆伤脏四个方面对《内经博议》中的五运六气医学思想予以阐述,对后世研究五运六气理论及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内经博议》罗美五运六气医学思想

    齐秉慧《齐氏医案》的学术渊源与特色探析

    尹沫淋李思扬肖红吴垠莲...
    1104-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氏医案》为清代四川著名医家齐秉慧撰辑舒驰远《伤寒集注》和赵献可《医贯》等诸家著作而成.该书以"正虚邪凑"为理论核心,以临床验案为佐证,融合了六经辨证与温补先、后天的理论,深刻阐发了一切杂病法门统于六经之中的观点,撰"医门十劝""病家十戒"劝诫医者重医德,告诫病家保生息.全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案证论,对六经辨证和温补之法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齐秉慧《齐氏医案》学术渊源学术特色

    萧龙友"法当治本"学术思想研究

    王丽和中浚王一童
    1108-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萧龙友医集》收录的医案,研究萧龙友"法当治本"的学术思想,认为其"本"即病机的寒热虚实,兼指标本关系之"本"."本"多表现为脏腑、阴阳、气血的虚损,也包括脏腑功能失调和寒、热、实诸证.萧龙友承袭《素问》"治病必求于本"的经旨,强调"法当治本",以病机为本、为主、为重,尤重对病重、病久、高年、体弱者治本,多用补益虚损、调理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丸药缓图以"治本",处方具有用药精当、平和醇正的特色,内容深邃,方法灵巧.

    萧龙友法当治本学术思想《萧龙友医集》

    《医学辨正》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研究

    郑陆峰董燕陈广坤李鸿涛...
    1112-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辨正》是清代医家张学醇编著的中医基础理论类医书,全书分四卷,经考证,现存版本共有 4 种.书中张学醇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即遵从《黄帝内经》,勘误前人;法从阴阳,分寒热证;望闻问切,尤重脉象;拆方用药,剂量平和;用药禁忌,须分寒热.此外,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对张学醇的用药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药味及证型频次分析方面:寒证、热证分型遣方用药相当;药物频次分析方面:与张仲景的《伤寒论》关系密切,涉及寒热、表里、气血、补泻方面的方剂;药物性味频次方面:四气以温、寒性为主,五味以甘、辛、苦味为主,用药性味贴合疾病;聚类分析方面:第 1 组有甘草、干姜、附子,第 2组有当归、麻黄,第3 组有石膏、知母,第4 组有牡丹皮、黄芩、黄连,前两组药性偏温,用于治疗寒证,后两组药性偏寒,用于治疗热证;关联分析方面:热证多应用甘草、石膏,寒证多应用桂枝、干姜、附子、麻黄、细辛.本研究着重讨论《医学辨正》的基本情况、张学醇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今后继续研究张学醇及其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辨正》张学醇学术思想用药规律

    从"病络理论"探讨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规律

    王文惠林宏远卫晓红张晓维...
    1117-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病络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梳理病络理论渊源及其内涵,探析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规律.本文基于肿瘤心脏病"毒损心络"的核心病机,指出肿瘤心脏病病机演变易形成"正虚毒侵、毒复伤正"的恶性循环,阐释"毒、虚、滞"是肿瘤心脏病的病机关键,"心络不通"是肿瘤心脏病的重要表现形式,"解毒通络"是肿瘤心脏病的首要治则.同时本文依据病络理论总结肿瘤心脏病中医证型,并将其分为实证:络脉不和,络脉瘀阻,亦可见气滞血瘀之象;虚证:络脉空虚,具体可见气阴两虚、心阳不振、气血亏虚,旨在为构建肿瘤心脏病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一定思路.

    肿瘤心脏病毒损心络病络理论病机证型

    从厥阴风木探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思路

    尚航静马晨阳郭慧燕树勋...
    112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缺乏深入、系统的中医理论阐释,且临床上存在消渴本病与并发症割裂的现象,尚未探寻到疾病的关键病机,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实践.基于此,以"厥阴风木"作为切入点,提出"厥阴风木-气血津液-脉积"的观点,其中厥阴风木失常为糖尿病本病发生之源,而脾土失健、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形成的核心环节,痰浊、瘀血是关键的病理产物.治疗上强调和肝脾、恢复脏腑功能,行气血、重在理气机,治病求本、注重本病.即针对各环节均采取控上游关键因素、防下游传变的治疗策略,为其辨治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厥阴风木气血津液脉积调和肝脾

    基于"天地人三才"思想探析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

    张子旋安逸张馨文赵鑫...
    1125-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才思想源起于《周易》,天、地、人三才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三大要素,三者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互根互用,其中以人最为关键.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基于三才思想,分别从天环境、地环境、人环境探讨与之对应的气象因素、地理环境、三焦功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影响.曹炜教授提出通过外顺天地自然之法、内助三焦气化之司达到"天人合一"之稳态,以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深入理解三才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关系,以期融汇哲学与中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念.

    类风湿关节炎三才思想《周易》天地人天人合一防治

    辨机论治诊疗模式探析

    卢红蓉赵晨希王俊文于智敏...
    1131-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机是中医专有术语,是疾病的病变本质.辨识病机是辨病、辨证、辨症状等多种辨证方法的核心,辨机论治诊疗模式可涵盖现有辨病、辨证、辨症状等多种诊疗模式,辨机论治诊疗模式简单、易行,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治能力.临证中,辨识病机可按辨基本病机、辨证候病机、辨症状病机、辨复合病机、辨继发病机、辨转归病机等层次逐步深入,以全面把握疾病的病机,从而指导立法处方.

    病机辨机论治辨病辨证辨症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