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通关藤口服液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联用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的增敏效应

    王蒙李海龙宁月邵利华...
    117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MT)口服液抑制胃癌(gastric cancer,GC)增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搜索文献、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完成MT化学成分、靶点基因的收集;采用 GeneCards 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利用 STRING 平台和 Cytoscape 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采用Metascape 网络平台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 AutoDock 对部分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MT口服液对G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联用的协同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T 口服液诱导 GC 细胞凋亡及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检测MT口服液对GC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的靶点.结果 共得到MT主要活性成分 17 个,胃癌关键靶点1 880 个,主要信号通路 167 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40~200 mg/mL 的MT口服液可有效抑制GC细胞增殖(P<0.01),与厄洛替尼和与阿帕替尼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40~160 mg/mL的MT口服液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P<0.01),阻滞细胞周期G0/G1 期(P<0.01).RT-qPCR 结果显示,通关藤口服液可以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量,下调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CDK6(P<0.05)的表达量.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MT 口服液,抑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rylated-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 AKT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激酶的机制靶点(phosphorylated-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p-mTOR)的表达水平,降低p-EGFR/EGFR、p-PI3K/PI3K、p-AKT/AKT1、p-mTOR/mTOR比值;同时上调BAX、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P5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P21),下调Bcl-2、CDK4、CDK6(P<0.05)水平.结论 MT口服液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提高小分子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敏感性.其机制与经调控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上调 BAX、P53、P21,下调Bcl-2、CDK4、CDK6 的表达,并抑制EGFR信号通路有关,实验结果验证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结果.

    网络药理学通关藤口服液胃癌分子对接EGFR/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电针对干眼大鼠结膜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蛋白的作用研究

    杨延婷金悠悠杨光王雪君...
    1191-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调节大鼠眼表功能及结膜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 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蛋白角度探讨电针对干眼(Dry eye,DE)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32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 4 组,每组各8 只.采用氢溴酸东莨菪碱皮下注射结合吹风法制备DE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取双侧"丝竹空""风池"穴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 次,每次20 min.假电针组取穴同电针组,穴位连接电针但不通电.两组各干预 7d.检测各组干预前后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观察结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膜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半胱天冬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显著降低(P<0.05),结膜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结膜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1);且电针组IL-1β和IL-18 蛋白表达较假电针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电针能改善DE大鼠的眼表功能,下调结膜NLRP3 炎症小体及下游炎性因子IL-1β、IL-18 的表达.电针可能通过抑制NLRP3 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轻DE大鼠眼表炎症.

    电针干眼结膜NLRP3炎症小体大鼠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心身健康观

    徐蕊王果王忠
    1197-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哲学观和价值观,不同流派的思想碰撞,对心身健康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自然观、人文观和人生观三个层面,剖析了道家、儒家和释家对于心身健康观的精辟论述.同时,本文还梳理古代先贤对于世界的起源、生命的实质、"心"的功能、疾病的来源等哲学问题的阐述,分析了他们对影响心身健康的关键性问题的探究,包括人与万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连接、神与形的交融,以及价值观与健康的关联等.最后,本文探讨了道家的"道"、儒家的"仁"和释家的"佛"对中医学心身观的影响及观点的异同.这些思想对于构建适用于中华民族的现代心身医学体系和促进人类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道家儒家释家身体心理心身医学

    儒家思想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

    闫世琛马函钰李津翟志光...
    1203-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的"贵生""仁爱""修身"思想为中医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孝悌"思想在中医的传统医德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易经》中的阴阳被中医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发展为中医的阴阳学说;《尚书》中的五行学说被吸收利用为中医的五行学说;中医学理法方药各环节的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儒家中庸观的影响;中医学基本特点之整体观念受到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儒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使得医儒融合成为必然,医儒融合造就了古代医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医儒融合帮助中医摆脱了巫术和迷信的束缚、提高了医家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文献的整理.

    儒家思想中医文化中医理论医儒融合

    中药相使配伍理论的源流发展

    任香霖季文达郑燕张洲...
    1207-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配伍应用历史悠久,是早期对于药物应用的一大飞跃性认识,也是中药临床应用的特点与优势所在,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浑然一体."相使"是中药七情配伍理论中的一种,用两味或多味药组合应用以增强某种疗效,是复方用药最常见的组合形式.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历史发生学角度对中药相使配伍关系进行发生与发展过程的概述,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使配伍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

    基于知识元标引与知识图谱探析《经方实验录》"病脉证并治"思维

    周冉冉邢琛林李芊芊杨凤...
    1210-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方实验录》标引逻辑数据及其知识图谱图数据库,探析中医医案蕴含的"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方法 基于知识元理论深度标引《经方实验录》,将标引结果转化为逻辑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图数据库,基于"病脉证并治"逻辑思维进行多维度的可视化分析.结果《经方实验录》标引知识体 217 个,知识元 1 378 条,语义 3 127 个,语义关联1 265 个,其中病因病机的语义关联数量占比 43.73%.曹氏百则医案共计 145 诊次,六经病证和内伤杂病的案例数相近;重视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证候表现、脉象为辨证主要依据,病因病机是论治的关键点.标引建立的"辨治关系""传变""方证关系"等语义关联,连接Neo4j构建知识图谱图数据库,清晰直观地呈现病证演变与辨证论治过程,通过Cypher语句精准查询并可视化"病""脉""证"等知识内容.结论 从"病脉证并治"视角深入到知识元及语义层级研析医案,呈现临床"病脉证并治"的复杂性、整体性与动态性,是开展中医医案知识推理、发现与创新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意义.

    《经方实验录》病脉证并治知识图谱知识元医案

    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刘向哲王晓丽路永坤杨海燕...
    1216-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五态人"理论分型的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五态性格测验表(成人简版)》筛选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太阴型脑梗死患者,制订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符合标准的 221 位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所搜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进行数据处理,对患者中医临床信息进行频数及频率统计,对筛选得到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索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 221 例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总结出 35 个主要四诊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 5 个证候集,分别为气虚血瘀证(24.9%)、痰湿证(24.0%)、气虚痰湿证(23.1%)、气虚证(19.0%)、血瘀证(9.0%),提示太阴型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以痰湿、气虚、血瘀为主.结论 太阴型脑梗死患者常见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痰湿证、气虚痰湿证、气虚证、血瘀证为主,尤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

    脑梗死太阴型"五态人"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疲劳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李彦奇王子涵王金平姚传辉...
    1220-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疲劳的临床特征,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横断面分析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门诊及住院的 248 例RA患者信息.采集所有RA患者的一般情况、疲劳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四诊信息、疾病活动度、放射学评价等临床信息,分析RA疲劳患者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RA合并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 RA合并疲劳患病率为81.5%,疲劳组患者多为女性,其 28 关节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 for 28 joints,SJC28)、28 关节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 for 28 joints,TJC28)、疼痛VAS、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28 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ore for 28 joints,DAS28)等均高于无疲劳组(P<0.05);疲劳组患者关节压痛、屈伸不利、晨僵、汗出、畏恶风寒、肢冷不温、腰膝酸软、脘腹胀闷、食少纳呆评分高于非疲劳组(P<0.05),中医证候分布上肝肾不足证明显高于非疲劳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患者的疲劳水平与年龄、DAS28、TJC28、SJC28、ESR、CRP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3.331,95%CI 1.140~9.729,P=0.028)、疼痛VAS评分(OR=1.739,95%CI 1.363~2.218,P<0.001)、TJC28(OR=1.233,95%CI 1.086~1.399,P=0.001)、肢冷不温(OR=2.720,95%CI 1.139~6.495,P=0.024)、腰膝酸软(OR=6.943,95%CI 0.070~0.584,P<0.001))是RA合并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广泛存在疲劳,在肝肾不足证中更为常见,与疾病活动度、炎症、疼痛正相关,女性、疼痛VAS、TJC28、肢冷不温、腰膝酸软是RA合并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疲劳危险因素中医证候

    《备急千金要方》三个复杂针灸术语考

    刘瑶范崇峰
    1225-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备急千金要方》中有些针灸学术语含义复杂,指向不明,造成文本理解障碍,也为针灸学史研究带来困难.为此,选取其中的"手心主""足太阴""足太阳"等三个复杂的术语进行考证.发现"手心主"经穴同名,兼指手厥阴心包脉和大陵穴;"足太阴"乃指今之三阴交穴,即"内踝上三寸",而今之三阴交穴位名,在六朝之前文献中位于"内踝上八寸";"足太阳"异穴同名,在不同的著作中分别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和昆仑穴.

    《备急千金要方》针灸术语考证

    一款实现无菌操作的连续供针进针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王永哲王频陈嘉杰高晨辉...
    1228-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针刺疗法操作进针过程中有疼痛、存在医源性感染和连续进针劳动强度大,以及现有的弹射进针装置无菌操作一直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款无菌操作的连续供针进针装置.本装置包括弹射器和可插拔式的针灸针盒两部分.弹射器内部通过压缩弹簧增加势能实现快速进针,使患者不觉疼痛;针灸针盒为一次性灭菌包装产品,整个针灸针的弹射过程只在针盒内部完成,无针具二次污染的风险,且针盒内通过巧妙的压簧设计可实现连续供针.本装置设计新颖、操作稳定简便,可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针刺无痛进针无菌操作弹射进针进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