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

晁恩祥

月刊

1004-745X

zgzyjzyx@126.com

023-67064128,63521390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卢云教授从通至邪出辨痰论治肺胀的经验

    李明非焦旭卢云
    1474-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胀患病率逐年增长、死亡率高,且该病反复发作,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劳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通至邪出理论为卢云教授治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核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肺胀病因病机特点,拓展出分期辨"痰"论治临证经验.其中肺胀急性期分为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以及心衰证三类,提出通逐、通补、通强三法,缓解期治以祛痰扶正法,体用兼顾,临床获效甚佳.本研究将从理论基础和临证经验两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肺胀通至邪出辨痰论治名医经验卢云

    周亚滨教授以"安、补、通"治疗思想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经验

    刘丰伟刘思雨王茂凯葛媛...
    1477-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是心血管病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逐渐显现.周亚滨教授认为络脉受阻、心神失养为最关键因素.周亚滨教授以"安、补、通"的特色治疗思想应用疗效颇佳,其中"安"为安神宁心,临床常用药组为茯神、首乌藤;川楝子、郁金."补"为补脾、补肾、补虚滋阴、补肺,临床常用药组为薏苡仁、山药;附子、肉桂;百合、生地黄、知母;浮小麦、香附."通"为通脉化瘀,润肠通便,临床常用药组为丹参、川芎;火麻仁、郁李仁.临床可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等,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冠心病焦虑抑郁安补通名医经验周亚滨

    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管理实践的应用与探讨

    谢超张明阳肖莹祝晓迎...
    1481-1484,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临床支持中心(简称中心)在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中的管理实践,分析其管理模式、安全转运工作量及满意度,为促进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总结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近10年在危急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临床支持中心120急诊急救组、重症转运组转运患者工作量.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以及相关临床科室500名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参与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满意度.结果 中心参与转运急危重症患者达到323 499总人次,未发生管道脱落、跌倒、坠床等意外责任事件.满意度调查显示,医务工作者对中心工勤人员的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8%,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6%,工作效率满意度为95%,职业素养满意度为80%.结论 临床支持中心在大型三甲中医医院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安全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中心可从员工激励制度、针对性培训、信息化建设3方面出发,进一步促进持续质量改进.

    急危重症患者中医院安全转运临床支持中心

    中医高校本科生急诊学教学现状初步调查研究

    陈腾飞刘清泉杨宇飞孙宏源...
    1485-1487,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中医高校急诊学教学现状.方法 自2023年5月至2023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2所中医高校(其中2所为综合医科大学的中医学院),定向发放了调查问卷《中医高校急诊教学概况调查研究》,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受访者积极系数为100%;22位受访者中级职称9名(40.91%)、高级职称13名(59.09%);工作年限5~10年者9名(40.91%);工作年限<5年者2名(9.09%);工作年限>10年者11名(50%);来自于急诊重症中心(指急诊与ICU为一个科室)的受访者7名(31.82%),来自于急诊科的受访者10名(45.45%),来自于独立ICU的受访者2名(9.09%),来自于其他科室的受访者3名(13.64%);受访者所在单位设置中医教研室的比例为72.73%;受访者所在单位开设本科生急诊课程的比例为95.45%.在21家开设本科生急诊课程的单位中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的占比80.95%,使用西医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占比9.52%,使用西医教材《急诊医学》占比4.76%,使用《中西医结合急诊内科学》占比4.76%;对于本科生中医急诊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的回答,54.55%的受访者认为是"掌握常见急症的处理",45.45%的受访者认为是"掌握中医急救理念".结论 中医高校本科生的急诊学教学已经普遍开展,但中医急诊教研室的建设尚存在滞后现象,教材选择与核心教学目标的制定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中医高校本科生的急诊教学工作有必要进一步规范.

    中医急诊学教学现状教学目标

    人参皂苷Rg1对脓毒症器官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国臣王为为张文昭张晓琪...
    1488-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病,其死亡率高,是ICU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脓毒症高死亡率一方面是因严重的感染,另一方面则是难治的多器官损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在防治脓毒症器官损害方面有一定优势.人参皂苷Rg1是人参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抗肿瘤、抗衰老及调节脂质代谢等诸多药理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发现,人参皂苷Rg1可以有效保护脓毒症时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脑以及肠道等一系列重要器官的形态以及相应的功能,主要从调控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细胞自噬、影响内质网应激和抑制铁死亡等方面发挥脓毒症时器官保护作用,可见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

    脓毒症器官损害人参皂苷Rg1分子类型分子机制综述

    针刺治疗癌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建丽程彩红覃迅云
    1492-1495,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痛苦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整理了近5年来国内外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各类型肿瘤引发疼痛的相关文献,从常规针刺疗法、特种针刺疗法和针刺联合疗法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进展,发现针刺腧穴疗法既能减轻癌痛程度、减少疼痛爆发次数和止痛药使用剂量,亦能改善疼痛诱发的消极情绪,是治疗癌痛的有效外治手段.同时,笔者提出细化癌痛分类,建立癌痛针灸治疗指南和借助多组学、神经影像学技术探寻针刺镇痛机制是今后针刺治疗癌痛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

    癌性疼痛针刺临床研究研究进展综述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方培钢贾世震徐玉莹孙鹤天...
    1496-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近年的概况进行综述,认为针灸治疗IBS-D是通过调节多种分子和信号通路降低肠道超敏反应,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炎症和免疫改善IBS-D的症状.临床上,针刺、电针、直接灸、温和灸、隔物灸和温针灸等多种针灸手段对IBS-D均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病症和生活质量,提出肠道免疫及炎症、肠道超敏反应、肠道微生物失衡等因素都可能与大脑双向反馈,此类分子研究或是未来趋势,并提出应制定统一"治神"等针灸法标准并予以推广,重视IBS-D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科研.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灸中医综述

    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王俊涛吕文亮
    1501-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中风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针刺作为治疗吞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凭借其独特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针刺治疗该病方法众多,效果显著,相关研究已比较成熟.后续研究应着重于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理论挖掘与临床实践,进一步促进针刺防治脑血管病的研究,深层次探究针刺在治疗吞咽障碍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卒中吞咽障碍针刺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