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叶祖光

月刊

1005-5304

Lxx@mail.cintcm.ac.cn

010-52368387;64058131;64014411-3278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重大课题的进展及中医药研究状况,及时分析报道国内外传统医药学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新疗法、新思维、新市场,以实用为目的,将临床、科研、管理、生产开发、市场营销、教学等各部门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行业各界在新形势下获取信息、把握机遇、寻求合作、走向成功的重要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临夏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马毅郭延秀林丽崔治家...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临夏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2015年8月-2019年12月,依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对野外调查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和文献考证,进而对临夏县代表性区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甘肃省临夏县药用维管植物共计66科219属379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8种、裸子植物3科6属7种、被子植物56科206属364种,包括新记录种5种.结论 甘肃省临夏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建议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以推动当地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

    昆明山海棠潜在适宜性区划研究

    张植玮潘瑞瞿显友张小梅...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潜在适宜性区划研究,预测昆明山海棠适宜种植区.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及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集样本点信息.以昆明山海棠121个样本点为分析基点,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昆明山海棠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分析其生长地的相关生态因子.结果 影响昆明山海棠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为12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量等13个生态因子,其中6、10、5月份降水量对昆明山海棠生长影响较大,下限有阀门区,上限影响不大,而气温影响主要体现在等温性上,其日均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物种生长;另外,对潜在分布区进行生长适宜等级划分,生成昆明山海棠生长适宜性区划图,最适宜分布区在四川西南部凉山州、攀枝花,云南西北部及西部的保山、大理、丽江、怒江等地.结论 昆明山海棠最适宜分布区与本次实地调查结果相符,可为昆明山海棠物种保护及其栽培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昆明山海棠最大熵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因子生长适宜性

    基于"清浊相干"理论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肠道菌群自稳态调控关系

    何友成林平林翔英李思汉...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稳态调控功能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故肠道菌群自稳态失衡与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证候的重要证型之一.所谓"清浊相干",是水谷精微与糟粕不归正化、不行其道,气机升降逆乱的病机概括,是脾胃湿热证与肠道菌群自稳态失衡的关键环节.据此,本文提出对脾胃湿热相关的肠道菌群自稳态失衡,应立足脾胃,采用清热祛湿、燮理气机、平调寒热为主要治法,以恢复清浊协调状态.从"清浊相干"理论探讨脾胃湿热证与肠道菌群自稳态调控的关系,可进一步深化脾胃湿热证的理论内涵,为今后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理论依据.

    清浊相干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自稳态调控

    基于营气昼夜节律与脾胃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机制

    何彦虎金华刘志军司美龙...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主气,营主血",营卫理论是中医辨病辨证、据证选方、遣方用药的重要基础,长期指导临床实践.营气出中焦,是气血生成的重要物质来源,为脾胃所主,依精微所化,沿脉内而行,循经络畅达全身,生气血以养机体.《灵枢•本神》基于"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等理论以证脾胃对营气的贮藏、营气对五脏的重要营养作用.营气在一天24 h中的变化与气血阴阳盛衰及经络循行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营气具有昼夜节律性,且在不同时间段与血压的波动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脾胃则是其重要契入点.

    高血压病脾胃昼夜节律营气中医

    基于"筋骨-肝脾肾"理论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陆庆旺田君明周红海李东阳...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痛风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且愈加年轻化,治疗颇为棘手.本文基于"筋骨-肝脾肾"理论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筋骨中医药疗法

    基于gSpan改进算法的中医辨证论治模式挖掘研究

    任晋宇白琳周志阳冯睿智...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扩展经典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以获得在中医学科中表现更好的数据挖掘效果,从而得出隐含在中医病案中的辨证论治模式.方法 结合中医病案数据特征,扩展经典的图挖掘算法,对多个症状属性分别设置最小支持度阈值参数,再用扩展后的基于多重最小支持度的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集中蕴含的辨证论治模式进行挖掘.结果 对3319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真实病案数据应用扩展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得到一系列该病相关的八纲辨证模式.与经典算法相比,扩展算法挖掘得到的辨证模式在模式维度和数量方面均明显提升.结论 扩展后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能够运用于中医辨证论治模式的挖掘,发现病案中隐含的辨证规律,且在模式完备性上具有比原始算法更好的效果.

    模式挖掘频繁子图多重最小支持度辨证论治模式

    中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钱南南魏涛华杨文明忻凌...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用药规律,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SQL Server管理工具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临床数据库中提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资料,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取肝豆状核变性病例资料,导出病例资料及中药处方形成Excel表格,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3985例,处方涉及403味中药,总应用频次48468次.使用频次前8位的中药为大黄、黄连、黄芩、穿心莲、半枝莲、绵萆薢、丹参、片姜黄,药性频次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次前3位依次为苦、甘、辛,归经频次前5位依次为肝经、脾经、肺经、胃经、心经,药物功效频次前5位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补虚药;聚类谱系图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可聚为六类;关联规则分析设置不同最低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可得到2个关联药物表;复杂网络分析设置不同链接数范围,可得到核心处方1(大黄、黄连、黄芩、半枝莲、穿心莲、绵萆薢)和核心处方2(大黄、黄连、金钱草、丹参、莪术、片姜黄、泽泻)的复杂网络图;通过因子分析可提取出12个公因子.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多为先天禀赋不足,铜毒内聚,久则湿热内蕴,痰瘀互结,以标实为主,兼夹本虚,标实主要为痰、热、瘀等,本虚为肝肾亏虚,治以豁痰化瘀、清热利湿、通腑解毒之法,以核心处方随证加减,并重视疾病过程中虚证的治疗,体现标本兼治原则.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泽泻-白术药对治疗血脂异常作用机制研究

    赵志滨李李陈欣燕林嬿钊...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泽泻-白术药对治疗血脂异常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检索收集泽泻、白术的活性成分,基于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相关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血脂异常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靶点;采用DAVID6.8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8.0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核心活性成分;利用SwissDock数据库对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A、白术内酯Ⅲ等10个核心活性成分,VEGFA、IL6、EGFR等11个关键靶点,KEGG分析得到影响基础代谢率的HIF-1信号通路,抑制脂肪生成的AMPK信号通路,影响食欲、脂肪代谢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103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泽泻-白术药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治疗血脂异常的关键靶点可紧密结合.结论 泽泻-白术药对的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A、白术内酯Ⅲ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VEGFA、IL6、EGFR等靶点的表达,激活或抑制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抑制食欲、抑制胆固醇转运及合成、抑制脂肪细胞生长等作用,从而治疗血脂异常.

    泽泻白术血脂异常高脂血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系统评价的AMSTAR 2质量评价及GRADE证据分级

    杨巍敏董宇沈劼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进行再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自建库至2020年4月16日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筛选后提取相关信息,分别采用AMSTAR 2和GRADE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 共纳入1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涉及23个结局指标.AMSTAR 2质量评价表明,10篇文献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所有文献均未提前注册和报告研究计划(条目2)、未说明纳入研究类型的原因(条目3)、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和理由(条目7);此外,研究者未重视资金来源和利益冲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条目10、条目16).23个指标中20个为低级或极低级证据,大多数指标因不精确性和存在发表偏倚而降级.结论 目前,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系统评价方法学和证据质量较低,难以科学指导临床应用和决策,尚需更高质量的循证证据.

    针刺膝骨关节炎系统评价AMSTAR2GRADE

    李素卿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的多维度分析

    骆长永闫雨柔于河王俊宏...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李素卿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 基于2012-2020年李素卿教授诊治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例,采用R-Studio3.6.2、Mul-Charts1.8分析患儿一般临床信息,多维度分析处方药物的性味归经、药物剂量、药物群组,对高频药物进行流年变化分析.结果 3898首处方涉及中药282种,总频次81096次.寒药以苦寒、甘寒为主,温药以辛温、甘温为主.攻邪以清肺热、清胃热、疏散风邪为主,补虚以补益肺脾、调和气血为主.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经等.聚类分析显示出4个药物群组,体现了李素卿教授以肺、脾为中心,兼顾胃、鼻、咽的治疗特点.流年变化分析显示,2015年以来醋鸡内金、炒山楂、陈皮、炒莱菔子、连翘及紫苏梗等药物比例逐渐增加,提示清化胃肠积热的治法得到更多重视.结论 李素卿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以肺为中心,兼顾脾胃,处方用药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近年来重视清化胃肠积热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多维度分析流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