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中国中药资源种类研究

    黄璐琦郭兰萍张小波余丽莹...
    3409-3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概述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关于我国中药资源种类的构成及特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在野外调查和内业整理的基础上,遵循"四有原则",即有调查记录、有凭证标本、有实物照片、有药用依据,进行中药资源种类的汇总,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根据汇总结果,我国中药资源有18 817种,包括药用植物15 321种、药用菌物826种、药用动物2 517种、药用矿物153种。此外,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还分专题调查了中国特有药用植物3 151种,濒危药用植物资源464种,发现新物种196种。这些最新的中药资源种类统计结果,将为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最新的基础数据,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中药资源普查种类特征药用植物药用菌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

    模块药理学研究进展与分析平台构建

    李兵于亚南王朋倩张莹莹...
    3414-3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块药理学通过对多维度、多靶点生物网络的系统解构阐释疾病复杂机制和药物多靶点相互作用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病证生物学基础、中药多靶点药理机制解析、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新药发现等领域取得了应用进展。多组学数据和生物网络的复杂性特点为网络的模块化解构和应用带来障碍,该文研究构建了"模块药理计算平台"在线分析系统,针对定量表达谱数据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数据实现网络构建与模块划分、模块判别分析、主要模块分析、模块内关系分析、模块间关系分析、网络拓扑和可视化等功能,为基于模块药理学的复杂疾病和多靶点药物机制研究提供有力工具。平台将在疾病模块识别与关联机制、中医药科学原理解读、中药及方剂复杂作用机制解析、多靶点药物发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模块药理学网络药理学复杂网络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

    天然产物靶向DNA G-四链体的研究进展

    陈志远程荣双阿依夏·吾不力卡斯木刘玉霜...
    3421-3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 G-四链体(G4)是富含鸟嘌呤的单链DNA序列,在生理溶液环境下,通过Hoogsteen氢键结合,并被单价阳离子稳定,自发折叠形成的一种球状四链体DNA二级结构。G4s在端粒和癌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大量存在,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有潜力的抗癌药物研究新靶点。天然产物长期以来一直是抗癌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近年来,以DNAG4s为靶点的天然药物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DNA G4s被证实为天然产物的有效作用靶点,包括MYC-G4、KRAS-G4、PDGFR-β-G4、BCL-2-G4、VEGF-G4和端粒G4等。该文系统总结了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识别DNA G4s的分子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而讨论了开发G4靶向药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天然抗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DNAG-四链体天然产物癌基因抗肿瘤

    穿心莲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

    张龙李静宇徐世强王继华...
    3432-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生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以分子生物学和中药学为基础,旨在研究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和分子调控功能。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是一种传统大宗中药材,具有保肝利胆、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等重要功效。穿心莲生产过程中受品种、产地环境、种植技术等原因造成的品质不稳定是穿心莲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基于分子生药学的研究手段,采用现代组学技术进行穿心莲次生代谢产物调控研究已成为解决其品质问题的关键方法。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穿心莲分子生药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资源的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多组学技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和种质创新等,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深入推动穿心莲分子生药学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技术支持,为穿心莲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思路,有效推动穿心莲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穿心莲分子生药学品质有效成分种质创新

    中药及活性成分靶向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干预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李纪新邱林杰任燕王文茹...
    3441-3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以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胰岛素抵抗等病理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肥胖是T2DM发生发展的关键危险因素,肥胖合并T2DM增加了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程度。研究发现,脂肪与胰岛组织炎症微环境平衡的打破,是T2DM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巨噬细胞是脂肪和胰岛组织免疫稳态及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肥胖合并T2DM个体存在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紊乱,推动了糖脂代谢异常的进展。因此,恢复巨噬细胞极化的平衡,是治疗肥胖合并T2DM的重要途径。相关科研人员已证明中医药疗法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实现对肥胖合并T2DM的治疗。因此,该研究基于现有证据,系统综述中医药靶向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改善肥胖合并T2DM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肥胖合并T2DM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及生物学基础的探索提供证据支持。

    肥胖2型糖尿病巨噬细胞极化中医药活性成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机制及中药的保护作用

    宋鉴书曹策李浩然李磊...
    3452-3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缺血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通过再灌注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再灌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收缩、舒张功能不全,严重影响心肌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MIRI的生理病理机制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细胞自噬、焦亡、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等,其中氧化应激在MIRI相关的细胞死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氧化应激的发生主要是由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过度产生导致机体或组织的氧化还原系统平衡被打破,大量具有高反应活性的ROS超出心肌细胞抗氧化防御能力,从而对DNA和蛋白等生物大分子进行修饰,造成DNA受损、蛋白功能紊乱、细胞损伤乃至死亡和局部炎症反应等严重反应,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发生凋亡、自噬以及炎症的损伤,从而造成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功能障碍,给临床治疗及预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对氧化应激在各种器官组织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针对恢复心肌缺血区域血流供应时发生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机制以及中药的保护作用鲜见报道。该文综述了氧化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ROS的主要产生途径以及中药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时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药保护作用

    枸杞属植物果实多类型化学组分分析比较及其"化学-性状"关联性分析

    王杰美李洁王园园余代鑫...
    3462-3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了解及利用我国枸杞属植物资源,该研究以枸杞属不同种植物干燥成熟果实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糖类、蛋白质类、类胡萝卜素类、有机酸类及酚类化学组分组成及含量,并结合果实百粒重、果形指数及籽实比性状指标,分析其"化学-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枸杞其化学成分主要组成类别具有差异,如截萼枸杞、黄果枸杞及红枝枸杞为单糖优势种;宁夏枸杞及黄果枸杞为总多糖优势种,且宁夏枸杞为枸杞红素绝对优势种;云南枸杞与北方枸杞干果为可溶性蛋白质优势种;截萼枸杞、新疆枸杞及宁夏枸杞为有机酸类及酚类优势种;宁夏枸杞、黄果枸杞为枸杞属中大果优势种;云南枸杞及枸杞为多籽劣势种。多糖类、类胡萝卜素类、果实百粒重、籽实比、东莨菪素、果糖、5-O-阿魏酰奎宁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东莨菪苷、隐绿原酸及咖啡酸被认为是不同种干果间主要差异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百粒重与东莨菪苷及总多糖含量呈强正相关;籽实比与琥珀酸、水溶性蛋白质及玉米黄素含量呈强正相关性,与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果糖及葡萄糖含量呈强负相关,表明不同化合物在枸杞果实中分布趋势不同。该研究系统分析比较了枸杞属8个不同种果实化学组分及性状差异,可为枸杞属植物全面开发利用及品种定向选育和精细化、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枸杞属化学成分性状资源利用

    人参皂苷Rg1生物合成相关候选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初步研究

    刘芮岑李俐王超凡王义...
    3473-3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Panax 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在已报道的单体皂苷中,人参皂苷Rg1不仅药用功能广泛、含量丰富,且是《中国药典》中用于鉴定人参品质的主要单体皂苷种类之一。人参皂苷Rg1的生物合成主要催化途径目前已较为明晰,这为解析人参皂苷Rg1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但是人参皂苷Rg1的合成涉及其他复杂过程,可能还有许多调控基因及催化酶基因,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该研究基于前期所得的344份四年生人参根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库及其对应的人参皂苷Rg1含量表型,利用R语言中的DEseq2分析获得了随人参皂苷Rg,含量变化的217条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WGCNA获得其中的40条hub基因,进一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其中20条与人参皂苷Rg1含量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群,以上基因可注释到初级代谢、次生代谢等多个代谢过程中。随后通过在MeJA诱导的人参不定根中的表达分析,初步验证了其中16条基因响应MeJA诱导对人参皂苷Rg1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从16条基因中随机抽取1条,通过遗传转化和荧光定量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基因的功能,并确认该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以上所得结果将为人参皂苷Rg1的合成调控机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为人参皂苷Rg1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基因资源。

    候选功能基因人参皂苷Rg1差异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茉莉酸甲酯调控遗传转化荧光定量PCR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何首乌块根和叶片代谢物差异分析

    王嘉赵玉姣彭华胜
    3484-3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何首乌叶片与块根中代谢物的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提高何首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采用UPLC-MS/MS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何首乌的块根与叶片中的代谢物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何首乌叶片与块根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何首乌叶片和块根中共检测到15类1 942种代谢物,在块根中有1 861种,叶中有1 901种,1 820种为两者共有,数量上以酚酸、黄酮、氨基酸及衍生物和生物碱为主;从两者中共筛选得到1 200个差异代谢物,占共有代谢物的65。9%,其中有813种在叶片中含量显著高于块根,387种在块根中含量显著高于叶片;黄酮类代谢物在两者中检测数量最多且差异最显著,而芪类及蒽醌类主要药效成分在块根显著富集。根据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富集结果,主要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通路和亚油酸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该研究发现何首乌中含有丰富的代谢物,叶片与块根代谢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对何首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何首乌块根叶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

    基于UHPLC-Q-TOF-MS/MS探究山茱萸酒制前后与黄芪相关组分配伍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的影响

    陈忆菁朱慧刘鑫段煜...
    3493-3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炮制和配伍探究山茱萸与黄芪相关组分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的影响。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用高脂饲料联合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HE、PAS和Masson染色对各组大鼠的肾脏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MS)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山茱萸酒制前后与黄芪相关组分配伍给药后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给予药物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组织损伤情况和间质胶原纤维沉积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01)。血浆代谢组学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患病大鼠中共鉴定出71种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视黄醇代谢,乙醚脂质代谢。经药物干预后,其中有26种发生显著性回调,以精准炮制药对(P-CG5)疗效更好。该研究从血浆代谢组学的角度阐述了 P-CG5可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等途径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代谢紊乱,为山茱萸与黄芪相关组分配伍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山茱萸黄芪酒制组分配伍糖尿病肾病血浆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