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鉴别鹿角(马鹿)药材及其配方颗粒

    周海琴海丰胡剑虹李松...
    1517-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鹿角为鹿科马鹿Cervus elaphus或梅花鹿C。nippon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目前市场上鹿角基原混杂,为快速准确地鉴别鹿角多基原及混伪品,研究通过比较马鹿、梅花鹿及其混伪品线粒体条形码Cytb基因序列差异,筛选获得鹿角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鹿角特异性鉴别引物dishmy-F及dishmy-R,分别采集鹿角及其混伪品,建立鹿角配方颗粒特异性PCR鉴别方法并优化PCR反应体系,对影响该方法重复性的Taq酶种类、PCR仪型号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考察,再使用限制性内切酶MseⅠ对梅花鹿与马鹿的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结果显示,当退火温度为 56℃,循环次数为35 时,鹿角药材、标准汤剂及其配方颗粒经PCR反应及凝胶电泳后,马鹿可在近100 bp处观察到单一明亮的特异性鉴别条带,且马鹿的条带较梅花鹿短约 60 bp,而其他混伪品如驼鹿、驯鹿、白尾鹿、黑尾鹿、狍子、白唇鹿等及阴性对照均无条带。该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可快速准确的鉴别出鹿角药材、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中的马鹿成分,并可区分梅花鹿和其他混伪品,同时为其他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鹿角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子鉴别

    基于UPLC-Q-TOF-MS/MS和MALDI-MSI的多蒸西洋参皂苷成分识别及可视化分析

    李慧芝赵燕芳王岱杰李慧娟...
    1526-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多次蒸晒西洋参中皂苷成分变化及其在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西洋参提取液进行检测和鉴定。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ALDI-MSI)对西洋参中原型皂苷及其代谢产物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进行可视化分析。UPLC结果显示从 0~9 次蒸制西洋参中共鉴定出 90 种主要人参皂苷,在西洋参的反复蒸晒过程中,极性人参皂苷转化成低极性或非极性人参皂苷,原型皂苷含量减少,稀有皂苷含量增加,主要为人参皂苷 20(S/R)-Rg3、20(S/R)-Rh2、Rk1、Rg5、Rs5、Rs4 等。MALDI-MSI组织分布结果表明生西洋参中皂苷主要分布于表皮及韧皮部,蒸晒过程导致皂苷成分发生转化,木质部和髓质中的分布增加。该研究为西洋参蒸制引起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变化提供了基础信息,为扩大西洋参的药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西洋参九蒸九制人参皂苷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

    麦芽糊精对党参喷干粉吸湿特性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刘慧罗晓健何雁张尧...
    1540-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对党参(DS)喷雾干燥粉的水分吸附特性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考察喷干粉在吸湿过程中的水分变化和能量变化。采用静态称量法测定喷干粉在 3 个温度(25、35、45℃)和 6 个饱和盐溶液(KAc、MgCl2·6H2 O、K2 CO3、NaBr、NaCl和KCl)下的等温吸湿数据,利用6 种吸湿模型进行拟合并对拟合的模型进行评价而选出最适合的模型,进一步计算出相应的净等量吸附热与微分熵,积分吸附熵变,依据熵-焓互补理论绘制出净等量吸附热与微分熵之间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DS与DS-MD喷干粉的水分吸附特性都遵循Ⅲ型等温线,最适模型皆为GAB模型,单分子层含水量M0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温度下,DS喷干粉的M0 随着MD的添加而降低。DS与DS-MD喷干粉的净等量吸附热和微分熵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两者呈线性关系。喷干粉的积分吸附熵变最小时对应的水分活度随着MD的添加而变小,体系越稳定,表明添加MD后喷干粉越稳定。

    党参麦芽糊精水分活度等温吸附热力学性质

    异型南五味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曾妮苏维张琼丹姚清颖...
    1549-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根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NMR、MS、UV、X-ray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 2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血筒内酯G(1)、mallomacrostin C(2)、3,4-seco(24Z)-cychmrt-4(28),24-diene-3,26-dioic acid 3-methyl ester(3)、黑五味子酸(4)、五内酯E甲酯(5)、五味子酸(6)、heteroclic acid(7)、汉黄芩素(8)、(2R,3R)-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9)、15,16-bisnor-13-oxo-8(17),11E-labdadien-19-oic acid(10)、stigmast-4-ene-6β-ol-3-one(11)、补骨脂素(12)、(1R,2R,4R)-trihy-droxy-p-menthane(13)、香草醇(14)、2-(4-hydroxyphenyl)-ethanol(15)、松柏醛(16)、(E)-7-(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ylbut-8-en-9-one(17)、香草乙酮(18)、香草酸(19)、香草醛(20)。其中化合物 1 为新的三萜,命名为血筒内酯G,化合物2~3、8~20 均为首次从异型南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血筒异型南五味子化学成分三萜

    青竹标中大极性化学成分研究

    赵磊耿炜刘善庐刘浩...
    1558-1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青竹标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大孔树脂柱色谱、MCI中压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青竹标水提取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4)]-β-D-葡糖苷(1)、alternamide B(2)、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3)、1-(4-羟基)-苯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芹糖基(1→2)]-β-D-葡糖苷(5)、hydroxytyrosol-4-O-β-D-glu-copyranoside(6)、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葡糖苷(7)、红景天苷(8)、dihydroisoquinolone(9)、4-methoxybenzenepropanol-3-O-β-D-glucopyranoside(10)。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 2~10 均为首次从青竹标中分离得到。利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 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结果表明化合物 6、7 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化合物 1、2、5 具有中等抗炎活性。

    青竹标化学成分分离抗炎活性

    滇鼠刺中1个新的降新木脂素类化合物

    简进珍郎天琼张伟封云倩...
    1564-1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并结合波谱数据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和文献数据对比等方法,对滇鼠刺Itea yunna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 7 个化合物,分别为(S)-3-[1-(4-羟基苯基)丙烷-2-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iteafuranal B(2)、syringaresinol(3)、二氢山柰酚(4)、均三甲氧基苯(5)、正二十烷(6)、正二十九烷(7)。其中,化合物 1 为新的降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命名为iteanorneoligan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基于Sk-hep-1 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肝癌活性,发现化合物 2 对Sk-hep-1 细胞表现出显著增殖抑制活性,IC50 为 9。4 μmol·L-1。采用DP-PH、ABTS·+和O2(-·)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潜力,发现化合物1表现出显著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为0。178 mg·mL-1。

    滇鼠刺降新木脂素iteanorneoliganA抗肝癌抗氧化

    双氢青蒿素和普瑞巴林联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的干预作用及炎症调控机制

    刘莹王文丽张国鑫林娜...
    1570-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与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联用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干预作用,并探索其神经炎症调控的初步机制。以脊神经结扎法建立NP小鼠模型,假手术组暴露脊神经而不结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GB低、中、高剂量(PGB-L、PGB-M、PGB-H,22、45、91 mg·kg-1)组、DHA(16 mg·kg-1)组、DHA联合PGB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DHA+PGB-L、DHA+PGB-M、DHA+PGB-H)组。造模第 1~18 天灌胃给药。以Von Frey法检测小鼠机械痛阈值,冷板法检测冷痛敏,悬尾及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抑郁行为,旷场实验检测焦虑行为,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免疫炎症相关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检测CC趋化因子配体 3(CCL3)、跨膜蛋白119(TMEM119)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机械痛及冷痛敏阈值显著降低;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停止挣扎时间显著增加;旷场实验在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显著减少;Morris水迷宫在第二/四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多于其余象限,撤台后上台潜伏期显著增加,免疫荧光TMEM119 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胞体面积显著增大,CCL3 表达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DHA+PGB-M组机械痛、冷痛敏阈值显著增加,悬尾、强迫游泳停止挣扎时间显著增加,旷场实验在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显著减少,Morris水迷宫在第二/四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少于其余象限,撤台后上台潜伏期显著减少。与PGB-M组比较,DHA+PGB-M组D14-17 机械痛阈值显著增加,强迫游泳停止挣扎时间显著增加,Morris水迷宫在第二/四象限的停留时间显著少于其余象限。与模型组比较,DHA+PGB-M组TMEM119 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体面积明显减小,CCL3 表达明显降低。该研究表明,DHA-PGB联用可以增强PGB对NP小鼠的镇痛效果,突破PGB耐受性的局限,弥补PGB在抗抑郁、改善认知方面的不足,相关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CCL3 表达调控神经炎症有关。

    双氢青蒿素普瑞巴林联合用药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炎症

    瓜蒌薤白半夏汤通过chemerin/CMKLR1/PPARα信号通路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王蕾官帅吴梦雪周慧...
    1579-1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chemerin/趋化样因子受体 1(CMKLR1)/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信号通路研究瓜蒌薤白半夏汤(GXBD)对 2 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T2DM-AMI)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探讨GXBD对改善T2DM-AMI早期糖脂代谢紊乱现象的潜在机制。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模型组(T2DM-AMI)、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DS)、瓜蒌薤白半夏汤高剂量组(GXBD-H)和瓜蒌薤白半夏汤低剂量组(GXBD-L)。采用灌胃高脂乳剂(HFE)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 型糖尿病(T2DM)模型,然后冠状动脉结扎以诱导形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通过 ELISA 和生化检测评估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 分析肝脏、腹腔脂肪和心脏中chemerin、趋化样因子受体 1(CMKLR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GXBD改善了T2DM-AMI的心脏病理损伤,降低了血脂、心肌酶和炎性因子水平,但对血糖变化不明显。此外,与模型组相比,GXBD降低了外周血中chemerin的表达,升高了肝脏中环磷酸腺苷(cAMP)和蛋白激酶A(PKA)的水平,且经GXBD治疗后肝脏、腹腔脂肪和心脏中chemerin、CMKLR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肝脏和腹腔脂肪中PPARα蛋白表达水平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说明GXBD可显著改善T2DM-AMI的糖脂代谢紊乱,进而对受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chemerin/CMKLR1/PPARα信号通路有关。这为临床进一步研究GXBD防治T2DM-AM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是中药治疗胸痹"痰浊壅塞"证候在蛋白水平的体现。

    瓜蒌薤白半夏汤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chemerinCMKLR1PPARα

    左归降糖清肝方对db/db小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质代谢的影响

    周敏黎柳邹俊驹刘秀...
    1587-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INSR/AMPK/SREBP-2 信号通路,观察左归降糖清肝方对 db/db 小鼠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治疗T2DM合并NAFLD的作用机制。随机将 24 只db/db小鼠分为 4 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左归降糖清肝方低、高剂量组。采用 6 只C57 小鼠作为空白组。左归降糖清肝方高、低剂量组分别予左归降糖清肝方 15、7。5 g·kg-1 灌胃,阳性药物组予二甲双胍 0。067 g·kg-1 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 6 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以及血脂、肝功能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分析脂质蓄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AMPK、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2(sterol-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左归降糖清肝方治疗的小鼠体质量、肝重系数、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以及肝功能水平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经左归降糖清肝方治疗的小鼠肝组织脂滴空泡明显减少、紫红色糖原颗粒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NSR、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SREB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清肝方高剂量组INSR、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SREB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左归降糖清肝方低剂量组 INSR、p-AMPK/AMPK 蛋白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SREBP-2蛋白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研究表明,左归降糖清肝方可能通过激活 INSR/AMPK/SREBP-2信号通路,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

    左归降糖清肝方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db/db小鼠脂质代谢

    基于Notch信号通路研究雷公藤多苷对体外培养小鼠卵巢生殖干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杜寒倩郭丽赵元李源...
    1594-1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优化培养体系中生长状态良好的卵巢生殖干细胞(ovarian germline stem cells,OGSCs)为研究对象,观察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对OGSCs的影响,并从Notch信号通路探讨其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 3。75、7。5、15 μg·mL-1 TG 对体外培养小鼠 OGSCs 活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 3。75 μg·mL-1 TG给药后OGSCs标志物VASA基因同源类似物(mouse vasa homologue,MVH)、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 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RT-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神经源性基因Notch同源蛋白 1(neurogenic locus Notch homolog protein 1,Notch1)、Hes家族BHLH转录因子 1(Hes family BHLH transcription factor 1,Hes1)、锯齿典型 Notch 配体 1(jagged canonical Notch ligand 1,Jagged1)基因表达;提取RNA进行转录组学分析TG干预OGSCs的作用机制。3。75 μg·mL-1 TG配伍 40 ng·mL-1 Notch信号通路γ-促分泌酶激动剂jagged canonical Notch ligand(Jagged)联合给药,采用CCK-8检测OGSCs活力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VH与Hes1、Notch1、Jagged1 蛋白共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给药后均显著抑制OGSCs活力(P<0。01 或P<0。001);显著降低OGSCs标志物MVH、Oct4 蛋白和基因表达(P<0。05,P<0。01 或P<0。001);显著抑制Notch1、Hes1、Jagged1基因表达(P<0。001)。转录组学分析提示,TG通过干预Notch信号通路相关配体Jagged1 影响OGSCs的生长增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配伍Notch信号通路γ-促分泌酶激动剂Jagged可显著缓解TG所致OGSCs活力的降低(P<0。001);并与TG组比较,显著升高MVH/Hes1、MVH/Notch1、MVH/Jagged1 蛋白共表达(P<0。01 或P<0。001)。综上可知,TG可发挥γ-促分泌酶抑制剂样作用,通过下调OGSCs标志物MVH、Oct4 和Notch信号通路分子Notch1、Hes1、Jagged1 参与OGSCs途径介导Notch信号通路诱发生殖毒性。

    雷公藤多苷生殖毒性卵巢生殖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γ-促分泌酶激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