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卒中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杂志

王拥军

月刊

1673-5765

china_stroke2006@yahoo.com.cn

010-67098349;67060709,848873

100050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西里6号北京天坛医院内

中国卒中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服务卒中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学术传播,并为相关医院、教学研究单位提供具有前瞻水平有特色期刊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临床预测模型的困境与机遇

    谷鸿秋
    48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预测模型可基于从群体获得的效应证据去预测个体的结局或风险,是链接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强有力工具.随着数据测量、存储、互联互通及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预测模型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明朗,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对临床预测模型的基础概念、应用场景以及现在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机遇做一个梳理.

    临床预测模型大数据机器学习

    临床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的样本量估算

    姜英玉谷鸿秋
    48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预测模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合理且充足的样本量对预测模型研究的可行性和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总结了临床预测模型开发和验证中的样本量估算策略,提出了在样本量估算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样本量不足的问题,以期能够帮助研究者合理地估算预测模型所需的样本量,从而提高临床预测模型研究的质量.

    临床预测模型样本量模型开发模型验证

    临床预测模型常用统计模型及其SAS实现

    杨凯璇谷鸿秋
    496-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预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欲达到良好的预测性能,选择正确的模型非常关键.对于预测模型类型的选择,预测结局的类型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数据类型的角度出发,将结局变量分为连续变量(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分类变量(二分类、无序多分类、有序多分类)以及时间-事件变量(无竞争风险、有竞争风险),分别介绍不同类型结局变量的特点、对应的模型、建模案例以及SAS实现程序,以期为研究者构建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临床预测模型统计模型逻辑回归

    临床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的统计分析思路及图表概述

    杜柯瑾谷鸿秋
    506-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计图表的呈现对临床预测模型研究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本文将临床预测模型的统计图表归纳为描述基本信息、报告模型信息、评价模型表现以及展现应用模型4个方面,并配以统计图表模板进行简要概述.

    预测模型统计图形统计表格

    临床预测模型的展现形式

    金奥铭谷鸿秋
    515-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测模型是用来预测个体发生目标事件概率或预测结局值的统计模型.预测模型结果可视化展现是开发预测模型全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预测模型展现形式不仅可以使预测结果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可解释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使用方式和便利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种预测模型的展现形式,并阐述各自的优缺点.随后结合脑血管病临床预测模型研究,通过研究示例逐一介绍不同展现形式在脑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

    预测模型展现形式脑血管病

    临床预测模型在医保付费中的应用前景探索

    陈麒百曾吟
    520-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对医保基金管理和医疗机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疗健康大数据背景下,临床预测模型被成熟应用于药物试验等领域,在量化评估患者所患疾病风险程度、医疗资源消耗强度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能力.本文旨在借鉴医保风险调整机制和风险预测模型相关国际经验,研究临床预测模型应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医保偿付风险调整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供参考.

    临床预测模型医疗保险风险调剂风险平准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神经功能恶化预测模型的开发与验证研究

    伊珞姜英玉孟霞姜勇...
    524-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院内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模型,为AIS的院内分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Ⅲ(China national stoke registry Ⅲ,CNSRⅢ)中发病24h内的轻型AIS(NIHSS评分≤5分)且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发队列为CNSRⅢ2015-2016年入组的2256例患者,验证队列为CNSRⅢ2017-2018年入组的1775例患者.应用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并参考既往研究确定最终预测因子.院内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4分.基于logistic回归开发预测模型,分别使用C统计量和Brier得分对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031例患者,开发队列2256例患者中有58例(2.6%)发生院内神经功能恶化,验证队列1775例患者中有63例(3.5%)发生院内神经功能恶化.两个队列在人群特征上基本一致.预测模型最终基于年龄、性别、吸烟情况、收缩压、IL-6、hs-CRP、入院NIHSS评分、糖尿病及梗死模式共计9个预测因子开发.模型的C统计量在开发队列中为0.69(95%CI0.62~0.76),在验证队列中为0.73(95%CI0.67~0.80);模型的Brier得分在开发队列中为0.025,在验证队列中为0.033.结论 本研究基于常规住院数据建立了一个轻型AIS患者院内神经功能恶化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但是外推性需要外部数据进一步验证.

    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预测模型医疗管理

    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李晨红姜晨黎王金慧黄晟...
    53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医务人员评估IC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和制订预防策略提供指导.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神经外科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ICH患者,依据ICH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使用R软件通过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算法构建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的GBM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2个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297例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ICH患者,其中术后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者52例(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OR2.737,95%CI1.249~5.998,P=0.012)、气管切开(OR2.716,95%CI1.296~5.690,P=0.008)和留置胃管(OR3.521,95%CI1.724~7.193,P<0.001)是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高(OR0.622,95%CI0.515~0.752,P<0.001)和口腔处理(OR0.105,95%CI0.028~0.390,P<0.001)则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为0.837,GBM预测模型的AUC为0.861.Delong检验表明GBM预测模型的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Z=2.318,P=0.021).结论 营养不良、气管切开和留置胃管是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高和口腔处理则是其保护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GBM预测模型效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脑出血肺部感染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脂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李世雨张星胡文立
    539-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TIA和慢性脑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Lp(a)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的斑块回声特征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以Lp(a)正常范围上限(30 mg/dL)为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a)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此外,以LDL-C水平1.8 mmol/L为界值,分析不同LDL-C水平下,Lp(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74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6(58~72)岁,其中男性484例(6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更高,Lp(a)、Hcy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95%CI1.02~2.68,P=0.04).亚组分析发现,LDL-C<1.8 mmol/L时Lp(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34~5.93),但LDL-C和Lp(a)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无交互作用.结论 Lp(a)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相关,但在低LDL-C水平下,Lp(a)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脂蛋白(a)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脑缺血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丁则昱姬泽强吴建维康开江...
    545-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1.024,95%CI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41.605,95%CI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1.011,95%CI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 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