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中华创伤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王正国

月刊

1001-8050

zhcszz@163.com

023-68757482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中华创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5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各部位伤救治、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分析、创伤分子生物学及创伤免疫学研究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告、综述、讲座等。本刊以从事创伤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各级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柱创伤手术部位感染诊疗临床循证指南(2024 版)

    郭柱王超相宏飞陈仲强...
    1057-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尤其是内固定术后深部SSI治疗困难、病程长、预后差,是骨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目前脊柱SSI的诊疗方案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总体诊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且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感染学组与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脊柱感染学组联合组织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脊柱手术部位感染诊疗临床循证指南(2024版)》,针对脊柱SSI的诊断和治疗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SSI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

    脊柱外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

    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张浩李文军郑宪友朱庆棠...
    1071-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腿皮肤撕脱伤是临床常见损伤,容易导致小腿皮肤坏死及感染,对患者下肢外观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的发生率最高,常合并多处组织损伤,若诊治不当可造成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甚至骨缺损,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为了正确认识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实现对患者的精准诊疗、改善预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就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的诊断、治疗、术后康复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皮肤伤口愈合诊疗准则撕脱伤

    《中华创伤杂志》已启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1081页

    "三位一体"多发骨创伤救治策略及其应用

    陈晓王光超张浩苏佳灿...
    1082-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发骨创伤救治复杂、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是创伤骨科领域重大挑战.目前,单一学科诊疗模式和局部处理策略已难以应对多发骨创伤日益复杂的救治需求,亟需变革.笔者团队提出"三位一体"多发骨创伤救治策略,将救治过程划分为急救期、重建期和康复期3个阶段,分别以挽救生命、重建解剖、恢复功能为核心目标.整个诊疗过程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循证为基础"的理念,结合多学科协同、技术融合、流程优化,充分发挥整体效应.该策略在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骨折愈合和改善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积极效果,为多发骨创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此,笔者详细阐述"三位一体"多发骨创伤救治策略的核心内容及其应用,以期提高多发骨创伤的救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多处创伤急救骨重建康复

    微创麻醉内涵及其在老年危重症创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李洪
    1089-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危重症创伤患者常合并循环、呼吸和肾脏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其麻醉风险大、术后病死率高.针对高风险患者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微创麻醉的理念,并强调微创麻醉技术的应用,但目前微创麻醉还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通过阐述微创麻醉理念的演变历程,提出微创麻醉的定义,并就微创麻醉内涵及其在老年危重症创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微创麻醉理念的推广应用和微创麻醉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创伤和损伤老年人危重病麻醉

    《中华创伤杂志》对一稿两投的处理办法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1092页

    双反牵引复位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姚孟轩赵阔金霖马利杰...
    1093-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双反牵引复位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O)与传统复位MIPO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2例;年龄60~85岁[(74.5±7.1)岁].骨密度T值(-2.1±0.9)SD.骨折按骨科创伤协会(OTA)分型:33-A1型27例,33-A2型36例,33-A3型15例.43例行传统复位MIPO治疗(传统复位组),35例行双反牵引复位MIPO治疗(双反牵引复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初次骨痂形成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4.4±2.6)个月].双反牵引复位组手术时间为(73.7±7.6)min,术中出血量为(112.4±32.3)ml,术中透视次数为(9.8±4.5)次,均短于或少于传统复位组的(95.2±10.0)min、(139.7±49.5)ml、(15.2±3.9)次(P<0.01).两组初次骨痂形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反牵引复位组影像学愈合时间为(25.9±5.1)周,短于传统复位组的(29.6±8.2)周(P<0.05).双反牵引复位组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96.4±5.0)°,大于传统复位组的(93.9±3.7)°(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K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反牵引复位组无畸形愈合,传统复位组畸形愈合发生率为9.3%(4/43)(P>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结论 与传统复位MIPO相比,双反牵引复位MIPO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促进骨折愈合及早期膝关节活动度恢复.

    股骨骨折老年人牵引术外科手术,微创性

    《中华创伤杂志》2025年第1期重点内容预告

    1099页

    关节镜下辅助复位锚钉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疗效

    向往杨顺程亚博
    110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锚钉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陈旧性骨折合不愈合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30例尺骨茎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合并TFCC损伤(存在腕尺侧压痛、握力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54岁[(47.6±5.4)岁].均为Hauck Ⅱ型骨折.左侧17例,右侧13例.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锚钉固定尺骨茎突,同时修复损伤的TFCC.比较术前和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腕尺侧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6个月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腕关节前臂旋转活动度、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握力.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5±2.3)个月].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腕尺侧VAS分别为(3.1±0.8)分、(1.4±0.8)分、(1.2±0.5)分,均低于术前的(7.1±0.8)分(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低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3~4个月[(3.0±1.3)个月],2例患者骨折未愈合.术前和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前臂旋转活动度分别为(149.9±10.8)°、(158.6±10.5)°、(159.0±11.1)°,均大于术前的(131.7±11.0)°(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大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1.7±5.8)分、(74.8±6.2)分、(84.3±6.6)分,均高于术前的(39.8±6.1)分(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评分逐渐增高(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1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侧手握力分别为(21.6±2.5)kg、(36.6±2.5)kg、(45.7±5.8)kg,均大于术前的(14.6±2.5)kg(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握力逐渐增大(P<0.05).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骨块碎裂;术后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且无继发尺侧组织激惹或尺神经背支损伤.结论 关节镜下辅助复位锚钉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合并TFCC损伤,骨与软组织愈合较好,腕关节疼痛缓解,腕关节旋转活动度和功能改善,握力增加,并发症少.

    尺骨骨折,不愈合关节镜

    改良单一掌侧15 mm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治疗B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刘军刘浩王鹏薛源...
    1107-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单一掌侧15 mm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治疗B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B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21~78岁[(50.9±15.5)岁].通过改良单一掌侧15 mm切口微创入路插入锁定钢板,再复位及临时固定骨折,透视下进一步调整复位并最终固定治疗.观察手术结束和末次随访时切口长度.术后3d根据CT检查,评估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7、14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和术后第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屈-伸、旋前-旋后和尺-桡偏)、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34个月[(17.1±5.2)个月].手术结束时切口长度为(20.3±6.9)mm,末次随访时为(19.1±6.3)mm.术后3d根据CT检查,关节面骨折复位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2.9%.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5~8周[(5.9±0.6)周].术后7、14 d及末次随访时 VAS分别 3.0(3.0,4.0)分,3.0(2.0,3.0)分和 0.0(0.0,1.0)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5.0(3.8,6.0)分(P<0.01),且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术后第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握力[(72.1±5.3)%、(78.9±4.0)%、(82.9±4.8)%]、腕关节屈-伸范围[(76.6±3.3)°、(80.9±3.6)°、(82.3±3.6)°]、腕关节旋前-旋后范围[(159.4±5.7)°、(172.1±6.2)°、(173.9±3.7)°]、腕关节尺-桡偏范围[(35.8±3.9)°、(37.6±4.0)°、(38.3±3.5)°]、腕关节 Gartland-Werley 功能评分[7.0(2.8,8.0)分、2.0(2.0,4.5)分、2.0(2.0,2.0)分],均较术前[(63.4±8.0)%、(74.9±5.4)°、(150.6±10.3)°、(32.7±4.9)°、18.0(16.8,20.0)分]显著改善(P<0.05),且腕关节活动范围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改善(P<0.05),握力和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在术后3、6个月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2.9%.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正中神经掌皮支损伤,1例螺钉过长并发伸肌腱激惹.结论 改良单一掌侧15 mm切口微创入路置入锁定钢板治疗B3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愈合快、疼痛减轻、握力和腕关节活动度增加、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势.

    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外科手术,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