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喉气管狭窄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获得性喉气管狭窄3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19~72(34.0±9.0)岁;病史1~32个月(中位时间3个月).病因:医源性喉气管狭窄30例,其中气管插管导致20例,气管切开10例(经皮气管切开7例,传统气管切开3例);喉气管外伤1例,呼吸道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Myer-Cotton分度Ⅳ度狭窄14例,其中累及气管12例,同时累及气管及声门下区2例;Ⅲ度18例,均为累及颈段气管者.外院手术失败5例.根据患者不同的狭窄程度、病程、原发病控制情况及全身一般状况个体化确定手术方案,分别采用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环气管部分切除、CO2激光气管肉芽(或瘢痕)切除及T型管置入手术.观察术后1年气道功能恢复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袖状切除端端吻合16例,环气管部分切除2例,CO2激光气管肉芽(瘢痕)切除2例,T型管置人12例患者.其中袖状切除端端吻合、环气管部分切除及CO2激光气管瘢痕切除患者均一期恢复气道功能,1年后治愈19例,有效1例;T管置入患者6~12个月后成功拔管9例(疗效判定为治愈7例,有效2例),另3例患者拔除T管后,再次发生狭窄,其中2例二期行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成功实现拔管,随访1年疗效均判定为治愈.而另1例拒绝接受其他治疗方式,再次置人T管,堵管健康生存.患者随访期内总治愈率87.5%(28/32),有效率9.4%(3/32),无效率3.1%(1/32),总拔管率96.9%.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皮下气肿,占78%(25/32),但无严重纵隔气肿及气胸发生;T型管置入组术后颈部创口周围均有不同程度肉芽组织生长,6~9个月后好转或消失;T型管置入组拔管后4例发生颈前气管瘘,行造瘘口封闭手术治愈.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时,基于喉气管狭窄程度、病程、原发病控制情况及全身状况确定手术方案,是提高喉气管狭窄疗效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