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杨仕明

季刊

1672-2922

zhek301@sina.com,zhek301@163.com

010-66939502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从事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和耳神经外科学工作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人员。办刊方针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政策。反映我国耳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耳科学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TOF基因相关听神经病致病机制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柴静边盼盼徐百成郭玉芬...
    32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一种由内毛细胞、听神经突触或听神经本身的功能障碍引起听力损失的疾病,占儿童永久性听力障碍的7%~10%.现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听神经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明确与AN相关的基因有很多,其中OTOF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且致病机制研究较为清楚的基因.OTOF基因相关AN的基因治疗研究已在动物模型中开展,并有望应用于AN的临床治疗.我们将从AN的致病机制、听力学临床表型及治疗进展等方面对OToF基因相关AN进行文献回顾和研究展望.

    听神经病OTOF基因Otoferlin蛋白人工耳蜗植入基因治疗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法在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筛查中的研究及应用

    冯慧敏芦婷
    327-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通常为危急重症,早期明确诊断并有效治疗在急诊诊疗中至关重要.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法(Head Impulse-Nystagmus-Test of Skew,H.I.N.T.S)是一项可有效鉴别中枢性与外周性头晕/眩晕的床旁检查法.为更好地了解H.I.N.T.S检查法,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并予以综述,同时对视眼动检查技术未来在我国急诊的临床应用进行展望.

    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法急性中枢性头晕/眩晕研究应用

    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损伤的研究进展

    楼锦涛吴帆司瑜张志钢...
    33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耳细菌感染造成内耳微环境改变是中耳炎内耳损伤的主要原因.我们就近年来有关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中耳炎细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听力损失特点、中耳感染进入内耳的途径及内耳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及中耳细菌感染损伤内耳的干预措施,为中耳炎细菌感染对内耳损伤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帮助.

    中耳炎细菌感染内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水凝胶在内耳局部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

    熊海霞刁明芳
    335-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凝胶一般由强亲水性的三维网状结构组成,是一种具备软组织特性的半固体聚集态凝胶,既可维持特定的形态,亦可实现药物分子从凝胶基质中的扩散和渗透.由于其独特的网状结构及较高的黏滞性,更有利于药物在中耳腔的滞留.与药物溶液相比,使用水凝胶经鼓室注射,可减少给药次数,实现药物缓慢、长效释放.我们对目前内耳局部药物递送系统中所使用水凝胶的分类、特性、疗效及其研究进展作统一论述.

    水凝胶内耳给药泊洛沙姆407纳米颗粒

    小型猪模型麻醉方法和麻醉效果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周函汶张驰刘鹏薛鑫淼...
    339-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型猪是一种理想的大动物模型,因为其解剖学、生理学等与人类有较大的相似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为了保证动物实验质量和遵循动物福利伦理原则以及避免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损耗,作者从小型猪在科学研究中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建立有效的动物疾病模型提供参考.

    小型猪耳科动物模型麻醉监测设备

    ABCC1基因突变谱及其在非综合征型耳聋中的研究进展

    周诗玉李云龙
    34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ABCC1基因首次被提出为遗传性耳聋的致病基因,主要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ABCC1基因编码MRP1,在血-迷路屏障中参与物质转运、外排和维持内耳迷路微环境稳定的作用.然而ABCC1在内耳中的功能及致病机制等仍未完全阐明.故我们对ABCC1基因在遗传性耳聋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ABCC1基因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ABCC1基因遗传性耳聋血-迷路屏障

    耳内镜与显微镜相结合模式在耳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刘娅王方园邹世桢侯昭晖...
    347-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耳内镜和耳显微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耳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培养耳科医师的教学效率.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进行规范化培训且没有耳科临床工作经验的33名学员进行耳科问卷调查,该问卷为作者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耳内镜、耳显微镜的学习时长,对耳科11项知识点的自我评价,对耳内镜学习和显微镜学习重要性的主观评价等.结合学员的耳科轮转结业考试成绩,分析耳内镜和耳显微镜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 33份问卷共收回问卷29份,去除耳科培训尚未结束的5名,共有24名纳入调查研究,男10名,女14名,年龄23~36(27.8±4.1)岁.自我评价量表信度分析Alpha值为0.905.耳科闭卷考试的成绩为(93±2)分,均通过了耳科培训考试.24名学员对耳内镜教学和耳显微镜教学的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3,P=0.2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名学员耳内镜学习时长与中耳通气引流的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02,P=0.012),耳显微镜学习时长与咽鼓管的结构功能、中耳胆脂瘤的病理生理、中耳胆脂瘤的治疗方案的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456、0.528、0.455,P=0.025、0.008、0.026).耳显微镜学习时长与耳科闭卷考试成绩呈正相关(r=0.494,P=0.014).耳科知识点的学习情况主观评分排在前列的有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中耳炎的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病理生理、中耳炎的病理生理等.结论 内镜与耳显微镜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员的耳科学习效率,为耳科规范化培训提供高效良好的教学资源.

    专科医师培训耳科耳内镜显微镜中耳

    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1例并文献复习

    姜媛耿猛杜希同张思琪...
    351-352页

    中耳炎结核结节性红斑淋巴结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