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教育
中华护理教育

月刊

1672-9234

zhhl.edu@263.net

010-65589546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室

中华护理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4年9月,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正式期刊。主要报道护理教育、科研动态、反映护理学科发展热点。本刊愿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护校学生、临床护士提供了解行业科技信息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伤口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蔡秋妮欧娟娟李远婵陈雅娟...
    645-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伤口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为完善伤口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6月—7月选取249名伤口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伤口专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7.1%(217/249)的伤口专科护士3年内参加过伤口专科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82.5%);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伤口理论新知识、伤口护理新技术及伤口个案管理方法;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伤口专科继续教育的原因主要为费用较高、个人没有时间和单位不支持.82.3%的伤口护士表示希望通过线下学术会议或讲座的形式进行伤口专科继续教育,其次是远程教育(67.5%).结论 我国伤口专科在继续教育方面未形成规范统一,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制约了我国伤口专科护士的发展,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使伤口专科护士能力得到提升.

    创伤和损伤专业,护理在职培训问卷调查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职业尊重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邵李姣王俊霞张瑞星吴田瑞...
    650-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职业尊重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职业尊重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188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尊重感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职业尊重感得分为(102.80±12.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满意度、是否承担专科教育培训、组织支持感及护理工作环境共解释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职业尊重感总变异的58.2%(F=44.321,P<0.05).结论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职业尊重感水平仍有待提升,上级管理者应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提高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职业尊重感水平,进而稳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队伍.

    专业,护理创伤和损伤职业尊重感组织支持工作环境

    医联体内开展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态势分析

    魏黎华郑莉兰甘青文
    65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利用态势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医联体内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内部环境(优势、劣势)和外部条件(机会、威胁).其中,在医联体内开展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优势包括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态度积极、专科护士专业能力突出、容易融入其他执业医院、便于破除第一执业单位的限制;劣势包括部分下级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专科护士的精力有限、第一执业单位成本高;机会包括政策的大力支持、医联体发展的需要、专科护理的发展、患者的需求;威胁包括医院的管理难度增加、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多点执业发展不成熟、患者对多点执业缺乏了解.提示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政府、医联体、医院三方协同合作,从不同层面助力医联体内专科护士多点执业的实施.

    医联体专科护士多点执业态势分析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文秀金静芬兰美娟王钰炜...
    66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涯资本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63所医院330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工作投入得分为(46.93±11.53)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生涯资本是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32.5%.结论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护理管理者要注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职业生涯资本积累.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职业生涯资本工作投入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临床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欧阳子瑶樊德净潘晓李小红...
    665-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教学临床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构建MNS教学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优序图法,确定指标和权重.结果 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72项三级指标.2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22/24)、100%(22/2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8、0.90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7、0.258;第2轮专家函询的87项指标的重要性评分的均值为4.23~5.00分.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案例结构,内容的选题、系统性与设计性、跨学科性、科学性、基于循证,以及案例的实践性与职业道德、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等对案例库进行全面测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MNS教学案例库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护理,研究生德尔菲技术评价体系案例库

    叙事医学教育提升助产专业本科生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研究

    杨淑珍郑海燕郭萍赵雷...
    672-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叙事医学教育对助产专业本科生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校2018级117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开展助产学课程;2019级115名学生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叙事医学教育融入助产学课程中.分别采用Jefferson共情表—护生版和关爱能力评价表测量并比较两组教学后的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共情能力总分(96.10±4.86)及观点采择(46.55±3.71)、同情心(42.23±2.44)、换位思考(7.32±1.54)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人文关怀能力总分(212.80±9.16)及理解(82.81±4.20)、勇气(68.03±4.66)、耐心(61.97±4.84)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助产学课程中融入叙事医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助产专业本科生的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助产学叙事医学教育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

    家庭访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徐玛瑙朱雪娇
    678-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家庭访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以国际标准化护理语言奥马哈系统为框架指引,设计开发家庭访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并初步应用于40名护理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从系统的可行性(实验时长)、可接受性(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构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以失能合并慢性病患者为背景案例,按家庭访视程序分为6个模块.40名学生使用系统总次数为96次,学生实验时长平均为62.6 min;35名学生对该系统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5名学生评价为"满意".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实验教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可为本科护理专业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社区保健护理虚拟系统家庭访视实验教学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魏志明邵荣许勤郝达富...
    682-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可以强化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科技服务能力.该文在分析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推动"医疗卫生"与"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康养产业链构建护理专业群的逻辑,然后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研究护理专业群组群逻辑,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建设工作提供有益支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教育,护理专业群高职院校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罗培培李清陈湘威方蘅英...
    687-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36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2022年4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37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O-AMAS教学模型为理论框架设计并进行临床教学,即包含教学目标(objective)、兴趣激活(activation)、多元化教学(multi-learning)、有效测评(assessment)、总结评价(summary)5个要素.比较两组出科时的理论成绩、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及学生对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为(87.03±5.89)分,高于对照组(80.03±5.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为(89.03±3.80)分,高于对照组(84.71±2.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

    教育,护理,学士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

    护士分层培训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魏申毅李进吕娟徐禹...
    6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培训与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价5个步骤,围绕"教、考、评、管"等教学重点环节,开发护士分层培训与管理系统.2021年3月起应用于3 600余名护士分层培训与管理,截至2022年8月,发布理论培训课程3 016门,组织操作培训3 202次,完成护理查房4 530次、操作考核1 976场、理论考试389场.2022年8月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临床护士及教学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结果 共调查了725名护士的满意度,满意度条目均分4.52±0.81,其中,设计与运行、内容设置、使用效果、使用意愿维度均分分别为4.47±0.78、4.59±0.86、4.57±0.95、4.48±1.08.结论 护理人员对护士分层培训与管理系统总体满意度高,此系统提高了培训的方便性与灵活性,加强了培训质量管理,可以为护士分层培训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教育,护理,继续在职培训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