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现状与展望

    苗壮刘培来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富血小板血浆为代表的新型生物制剂作为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取得了特定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富血小板血浆的应用缺乏高证据等级的研究,制备、用法、适应证选择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使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引发了一定的争论。本文将基于现有研究,从作用机制、适应证选择、制备、最佳使用方式、围术期管理和临床疗效六个方面对富血小板血浆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富血小板血浆骨关节炎关节软骨

    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麻醉学分会
    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主要因素之一,重视并积极地预防和处理PPCs,对降低老年患者围术期风险、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从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围术期呼吸功能监测以及特殊患者的管理,系统阐述PPCs的防治策略并做出相关推荐。

    肺部并发症老年麻醉专家共识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探索

    杨恺惟虞巍宋毅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3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68岁(44~80岁),病理类型均为腺泡腺癌,经影像学证实存在远处转移,并接受至少2周期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记录治疗期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好应答、影像学应答、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位接受治疗周期数为6周期(2~10周期),其中PSA降低超过50%的患者(PSA50)为50%(18/36),治疗期间PSA稳定患者(降低0~30%)16.7%(6/36);治疗期间综合评估PSA、症状以及肿瘤影像学判定疾病进展9例(25%);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AE)为骨髓抑制(26/36例)、胃肠道反应、乏力等;其中严重不良事件3例,6例(16.7%)患者因不可耐受的AE停药。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对新型内分泌及多西他赛化疗后耐药的mCRPC具有良好的PSA应答率和疾病控制率,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前列腺癌转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多西他赛卡铂效果

    男性帕金森病患者球海绵体肌反射初步研究

    杨团峰孟雪王艳香卢葭...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了解男性帕金森病(PD)患者球海绵体肌反射(BCR)表现,以期为PD的诊断提供线索。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内科的13例男性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BCR、阴部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PSEP)表现,并与9例成年男性健康体检人员比较。结果:PD组年龄为(70.1±10.9)岁,对照组为(59.6±13.0)岁,PD组身高为(166.8±4.8)cm,对照组为(165.7±4.5)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例(84.6%)PD患者伴便秘,9例(69.2%)伴泌尿功能障碍,11例(84.6%)伴勃起功能障碍。PD组BCR引出率为69.2%(9/13),对照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BCR潜伏期为(38.3±4.5)ms,对照组为(36.2±3.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BCR波幅为(113±96)μV,对照组为(1255±309)μV,PD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PSEP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PD患者存在骶髓反射弧损害,BCR可能有助于PD的诊断。

    帕金森病球海绵体肌反射反射弧阴部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诊断

    发热门诊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

    张碧莹路明陈静苏元波...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发热门诊临床医生对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并于入院后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确诊的13例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禽类接触史、发热及伴随症状、血常规和胸部CT影像。结果:13例(100%)患者均有明确的鹦鹉或鸽子接触史。患者除了发热症状之外,6例(46.2%)伴干咳,8例(61.5%)伴明显头痛,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数时间为3 d。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6.92×109/L(5.04×109/L~8.4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6.4%(71.2%~84.8%)。胸部CT显示肺炎均位于一侧肺,绝大多数(12例,92.3%)只累及一个肺叶,以肺下叶更常见(10例,76.9%),肺外带比内带分布更为多见(76.9%比23.1%)。肺部实变最多见(7例,53.8%),其次为结节(4例,30.8%)和肿块(2例,15.4%),常同时伴周围磨玻璃影(11例,84.6%)和内部支气管充气征(11例,84.6%)。而支气管壁增厚(1例,7.7%)、小叶中心结节(1例,7.7%)和胸腔积液(1例,7.7%)为少见影像。结论:发热门诊临床医生接诊患者符合发热伴干咳或明显的头痛、外周血象正常、胸部CT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外周实变等临床特征者,应询问鹦鹉或鸽子接触史,考虑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肺炎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临床特征

    低温等离子射频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腹壁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臧宇姚胜戎世捧田智超...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LTPA)清创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腹壁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99例腹壁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38例,年龄(39.1±2.3)岁。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LTPA联合VSD组和单纯VSD组,分别为47例与5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细菌培养结果、创面愈合率、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LTPA联合VSD组术前、第1次、第2次与第3次更换VSD时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47/47)、2.1%(1/47)、0%(0/47)与0%(0/47),单纯VSD组相应时间点则分别为100%(52/52)、65.4%(34/52)、21.2%(11/52)与0%(0/52),LTPA联合VSD组第1次与第2次更换VSD时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单纯VSD组(均P<0.05)。LTPA+VSD组第1、2及3次治疗后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8.2%±11.0%、71.6%±10.1%、91.7%±11.8%,单纯VSD组则分别为43.5%±12.4%、62.3%±11.5%、75.2%±10.3%,LTPA+VSD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单纯VSD组(均P<0.05)。LTPA+VSD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8.5±6.4)d,明显短于单纯VSD组的(55.3±6.5)d(P<0.001)。LTPA+VSD组与单纯VSD组第1次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5.5±1.6)分与(5.4±1.5)分(P>0.05)。第1次治疗10 d后,LTPA+VSD组VAS评分为(1.1±0.5)分,显著低于单纯VSD组的(3.5±0.9)分(P<0.001)。VLTPA+VSD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单纯VSD组的19.2%(P<0.05)。结论:LTPA联合VSD治疗腹壁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可有效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及避免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优点。

    腹壁切口感染低温等离子射频负压封闭引流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Ca2+、25-羟维生素D、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韩道旭王勉王艺璇韩晓云...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钙离子(Ca2+)、25-羟基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D-D)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行剖宫产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43例为观察组,年龄(29.3±2.7)岁。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43例,轻度子痫前期44例,重度子痫前期38例,子痫18例。选取同期我院行剖宫产的正常妊娠妇女143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8.8±2.9)岁。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Ca2+、25-(OH)-D、D-D水平、胎盘重量以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并作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a2+、25-(OH)-D、D-D水平与胎儿生产发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a2+、25-(OH)-D水平、胎盘重量及胎儿体重、头围、双顶径、腹围、身长低于对照组(均P<0.05),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Ca2+、25-(OH)-D水平、胎盘重量及胎儿体重、头围、双顶径、腹围、身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而D-D水平则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D与胎盘重量、胎儿的头围、双顶径、腹围、身长、体重呈负相关(r=-0.518、-0.453、-0.501、-0.366、-0.438、-0.492,均P<0.05),而血清Ca2+、25-(OH)-D与胎盘重量、胎儿的头围、双顶径、腹围、身长、体重呈正相关(r=0.408、0.326、0.402、0.411、0.435、0.473;0.487、0.394、0.359、0.376、0.420、0.502,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清Ca2+、25-(OH)-D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两者均参与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同时还可影响胎盘生长及胎儿发育。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D-二聚体生长发育

    24小时尿蛋白、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

    曾书燚梁祥文林智海黎艺毅...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血压变异性(BPV)与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EH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降压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检测患者24 h-UTP,检测血压并计算血压变异系数[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治疗1个月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并分组,分析治疗前24 h尿蛋白、血压变异系数与EHT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EHT患者治疗前24 h-UTP为44.01(42.41,45.50)mg/24 h,SCV为11.53(10.87,12.22),DCV为7.75(7.38,8.10);治疗1个月PSQI评分为6.50(3.00,7.0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 h-UTP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r=-0.763,P<0.05);SCV、DCV分别与PSQ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15、0.759,P<0.05);经1个月治疗,200例患者中发生睡眠障碍的患者有49例,发生率为24.50%;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SCV(OR=1.580,P=0.021)、DCV(OR=1.592,P<0.001)、24 h-UTP(OR=1.403,P<0.001)高可能是EHT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前SCV、DCV、24 h-UTP分别预测EHT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风险的AUC分别为0.822(95%CI:0.757~0.888)、0.856(95%CI:0.783~0.928)、0.863(95%CI:0.787~0.938),预测价值均较理想。结论:24 h-UTP、BPV与EHT患者睡眠质量有关,可能是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治疗后发生睡眠障碍风险有一定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压变异性睡眠障碍相关性

    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对辅助生殖技术下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利萍杜宁宁蒋静刘晶晶...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术对辅助生殖技术下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冻融胚胎移植的单胎活产患者19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7±3.4)岁(20~41岁)。按照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93例与激素替代周期组106例。自然周期组采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术,激素替代周期组采用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新生儿结局及围产期结局情况。结果:自然周期组与激素替代周期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雌激素、基础促黄体生成素、抗缪勒氏管激素、获卵数、超促排周期的促性腺激素总量、正常受精卵数及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然周期组中正常体重儿(88.17%)高于激素替代周期组(6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自然周期组与激素替代周期组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儿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然周期组与激素替代周期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盘粘连、胎盘前置、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83%比16.98%、7.53%比9.43%、3.23%比6.60%、2.15%比6.60%、3.23%比4.72%、9.43%比14.15%、12.90%比16.04%,21.51%比24.53%,均P>0.05)。结论: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术对辅助生殖激素下妊娠结局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生殖技术,辅助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生殖技术妊娠结局

    S100β、缺血修饰白蛋白、热休克蛋白70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孔祥增李艳敏孟莉刘娜...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并分析血清S100β、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69例,年龄55~80岁,平均(67.5±9.4)岁。依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对照组和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根据影像学改变分为3个亚组:脑白质病变组(WML组)、腔隙性梗死组(LI组)和WML+LI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S100β、IMA、HSP70水平,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状况。将结果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多因素条件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表达高于对照组,IMA、HSP70水平、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I组相比,WML组、WML+LI组患者S100β水平升高,IMA、HSP70水平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WML组相比,WML+LI患者S100β水平升高、MA、HSP70水平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100β与IMA、HSP70、MoCA呈负相关(r=-0.560、-0.579、-0.635,均P<0.001);IMA与HSP70、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04、0.645、0.584,均P<0.001);HSP70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100β[OR(95%CI)=0.713(0.704~0.831)]、IMA[OR(95%CI)=0.744(0.726~0.864)]、HSP70[OR(95%CI)=0.335(0.787~0.768)]为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随着患者病情加重,S100β水平逐渐升高、IMA、HSP70水平逐渐降低,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展密切相关。

    脑小血管认知功能缺血修饰白蛋白热休克蛋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