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hs-TnI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界值及相关性分析

    南文慧周丽花李珊珊荣嵘...
    237-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Ⅰ(hs-TnI)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的临界值,并进一步分析CABG术后发生MACEs的危险性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CABG的患者200例,查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根据术后12 d内MACEs是否发生,将患者分为MACE组(n=15)和非MACE组(n=185)。采用多因素联合诊断的ROC曲线计算术后4~6 h高敏肌钙蛋白Ⅰ(hs-TnI),肌酸激酶-MB亚型(CK-MB),肌红蛋白(MYO)的联合诊断临界值。进一步采用Kaplan- 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CABG术后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CABG术后12 d内预测MACEs发生的最佳联合诊断临界值分别为术后4~6 h hs-TnI 4131.4 pg/ml、CK-MB 24.9 ng/ml、MYO 316.5 ng/ml。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741(95% CI:0.617~0.865,P=0.002),其诊断敏感度为53.3%,特异度为85.9%。当术后4~6 h的hs-TnI、CK-MB和 MYO超过联合诊断的临界值(95% CI:0.617~0.865,P=0.002)时,MACEs的发生率在术后显著增加(Log rank,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术后hs-TnI和CK-MB是导致CABG术后MACEs发生的主要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CABG术后4~6 h预测MACEs发生的联合诊断临界值为hs-TnI 4131.4 pg/ml、CK-MB 24.9 ng/ml和MYO 316.5 ng/ml。术后hs-TnI和CK-MB是CABG术后MACE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血管不良事件高敏肌钙蛋白I

    血清miR-22、HSPB1水平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系

    周洋曹学赵飞郑波...
    24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2(miR-22)、热休克蛋白家族B(小)成员1(HSPB1)水平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5例ATAAD患者(ATAAD组),根据院内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2例和存活组123例,另选取同期52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ATAA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iR-22、HSPB1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HSPB1水平对ATAA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ATAAD组的血清miR-22水平低于对照组,HSP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77,95%CI:1.001~1.158)、心肌梗死(OR=2.963,95%CI:1.156~7.597)、休克(OR=3.178,95%CI:1.209~8.359)、心包积液(OR=2.684,95%CI:1.067~6.751)、HSPB1升高(OR=1.256,95%CI:1.013~1.557)为ATAA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iR-22升高(OR=0.417,95%CI:0.196~0.888)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2、HSPB1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ATAAD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82、0.873,敏感度分别为81.82%、59.09%、86.36%,特异度分别为73.98%、88.62%、76.42%。结论:血清miR-22水平降低和HSPB1水平升高与ATAAD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可作为ATAAD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微小RNA-22热休克蛋白家族B(小)成员1血管平滑肌细胞预后

    青年社会体检者、医务工作者及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对比研究

    刘锦秀王晓伟张同乐姜爱华...
    24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青年社会体检者、医务工作者及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住院及在职员工的110例青年人群进行研究,分为青年社会体检者组(体检中心体检青年50例)、青年医务工作者组(青年职工10例),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55例,过程中剔除病例5例,实际研究者为50例)。分析对比青年社会体检者、青年医务工作者、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比较青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及本院检测显示,青年社会体检者组在年龄<30岁、BMI体重分级值正常、无代谢性疾病史、无吸烟史和饮酒史、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方面百分比多于青年医务工作者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组在年龄≥30岁、BMI体重分级值肥胖、出现代谢性疾病史、有吸烟史和饮酒史、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方面百分比多于青年社会体检者组和青年医务工作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社会体检者组相比,青年医务工作者组的IL-10、IL-37表达量降低(P<0.05);与青年医务工作者组相比,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组的IL-10、IL-37表达量升高(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3组研究对象心血管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代谢性疾病史、吸烟史、其他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史是其主要高危影响因素。结论:均衡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加强运动,对预防青年心血管疾病发生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青年高危因素

    3D打印个别托盘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高尔涵张硕齐岩松王一帆...
    25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3D打印个别托盘与光固化个别托盘在全口义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全口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3D打印个别托盘,B组采用传统光固化个别托盘分别制作全口义齿,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在美观度、语音、固位、咀嚼功能和舒适性方面的效果。结果:A组个别托盘制作时间(31.54±2.68)min,短于B组的(36.82±3.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在美观度和语音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全口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及舒适性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个别托盘不仅在制作及临床操作用时减少、节省印模及模型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在全口义齿的修复治疗中值得临床推广。

    3D打印全口义齿个别托盘临床效果

    妊娠期女性盆底肌自主收缩的力量差异及对分娩、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王晓丽林少华刘莹莹范颖...
    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盆底肌自主收缩的力量情况,对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FMT)的掌握程度及对分娩、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规范孕检并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20例,于妊娠28周行阴道指诊评估盆底肌力情况,接受PFMT指导,并分为肌力强组(A,a)、中等组(B,b)组及弱组(C,c),分析3组产妇中与盆底肌力相关的参数,以及不同盆底肌力与产程、产后SUI的相关性。结果:51.1%(A组113例)能够正确掌握PFMT,18.2%(C组40例)无法配合行PFMT,其余30.7%(B组67例)盆底肌力弱或伴持续时间不足。其中,135例足月经阴道分娩(a组75例、b组42例、c组18例),10例早产经阴道分娩,75例剖宫产分娩。A、B、C 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A组的身高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一般资料比较,a组孕前体重、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时长短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随访,比较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的盆底肌力强、中、弱3组SUI发生率,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盆底肌力强组SUI发生率显著低于盆底肌力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盆底肌力存在个体差异,与身高、孕前体重、BMI相关,盆底肌力强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并显著降低剖宫产后SUI的发生率,对于正确掌握PFMT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盆底功能盆底肌肉锻炼分娩压力性尿失禁

    脐动脉超声检查联合NLR、sFlt-1/PLGF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吴晓翔杨波李景漩张凤玲...
    26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超声检查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与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的比值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分娩的100例PIH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晚期脐动脉超声与NLR、sFlt-1/PLGF水平,并记录其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ystolic and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S/D)均高于对照组,S/D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33.00% vs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NLR、sFlt-1/PL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低出生体重儿、1 min Apgar<7分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脐动脉超声PI、RI、S/D异常及NLR、sFlt-1/PLGF比值异常均与PIH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11、0.495、0.524、0.533、0.606,P均<0.01)。脐动脉PI、RI、S/D及NLR、sFlt-1/PLGF比值预测PIH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95%CI:0.786~0.904)、0.814(95%CI:0.754~0.877)、0.864(95%CI:0.773~0.924)和0.820(95%CI:0.754~0.854)、0.870(95%CI:0.763~0.892);敏感度分别为74.11%、72.19%、76.32%和70.25%、78.52%;特异度分别为72.18%、84.37%、87.65%和80.33%、82.51%。脐动脉超声联合NLR、sFlt-1/PLGF比值预测PIH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95%CI:0.825~0.984);敏感度为88.56%,特异度为97.41%。结论:PIH孕妇脐动脉超声PI、RI、S/D和胎心基线指标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脐动脉超声联合NLR、sFlt-1/PLGF比值对PIH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动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妊娠结局胎盘生长因子妊娠结局

    P16、Ki67表达及病毒载量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病变转归的影响

    李秘邱华娟纪燕琴周明辉...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多肿瘤抑制基因P16、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HR-HPV病毒载量对CIN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CINⅡ合并HR-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51例CINⅡ未合并HR-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根据患者随访1年时CINⅡ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病变消退组、病变持续组、病变进展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检测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宫颈病变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P16、Ki67的表达及HR-HPV病毒载量对CINⅡ病变转归的影响。结果:103例CINⅡ合并HP-HPV感染患者随访1年,病变消退66例,病变持续21例,病变进展16例;观察组患者P16、Ki67阳性表达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进展组P16、Ki67阳性表达程度最高,其次为病变持续组,病变消退组最低;病变进展组HR-HPV载量最高,其次为病变持续组,病变消退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16、Ki67表达及HR-HPV载量升高,宫颈病变持续、加重的可能性分别为6.987倍、4.928倍、1.009倍(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1.0范围内P16、Ki67表达及HR-HPV载量联合预测CINⅡ患者宫颈病变持续、病变进展的净收益率均始终>0,有临床意义。结论:育龄期女性CINⅡ合并HR-HPV感染患者P16、Ki67呈异常表达,且二者与HR-HPV载量均可能影响患者宫颈病变转归。

    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P16Ki67病毒载量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李昌艳顾芳刘娟唐明敏...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CKD)伴发高尿酸血症(HUA)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152例CKD伴发HU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配额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予以非布司他治疗,n=101)与对照组(予以碳酸氢钠治疗,n=51),对比疗效、SUA、Scr、BUN、24 h尿蛋白、eGFR及不良反应、SUA未达标率;且根据观察组患者SUA是否达标分为预后良好组(SUA<360 μmol/L为达标,n=77)与预后不良组(SUA≥360 μmol/L为未达标,n=2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UA、Scr、BUN、24 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而eGFR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年龄、原有基础疾病、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KD分期、饮酒史、痛风史、高血压及基础24 h尿蛋白、eGFR、Scr、SUA、BUN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5期、痛风史及基础24 h尿蛋白、Scr、SUA升高和eGFR降低是影响观察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CKD伴发HUA疗效较为理想,但CKD5期、痛风史及基础24 h尿蛋白、Scr、SUA升高和eGFR降低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

    非布司他慢性肾脏病高尿酸血症疗效预后

    耳穴压籽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作用

    黄涌邓宏平黄丽沈秋桐...
    285-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籽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骨科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112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56例。2组患者均接受了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镇痛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籽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2组术后恢复指标、疼痛程度、疼痛阈值、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3 d、5 d、7 d 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7 d研究组HSS评分、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研究组CD3+、CD4+均比对照组高,CD8+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23.21%(P<0.05)。结论:耳穴压籽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术后疼痛阈值,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膝关节置换术耳穴压籽经皮穴位电刺激急性疼痛

    血清PECAM-1、Sirt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陶璐初楠韩洁白春英...
    29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165例T2DM患者(T2DM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CAS组48例和非CAS组117例,选取同期61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ECAM-1、Sirt1水平。比较T2DM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ECAM-1、Sirt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A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AS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CAM-1、Sirt1水平预测T2DM患者CAS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血清PECAM-1水平更高,Sirt1水平更低(P<0.05)。T2DM患者血清PECAM-1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Sirt1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rs=0.789、-0.785,P均<0.001)。T2DM病程(OR=1.483,95%CI:1.090~2.017)、吸烟(OR=1.408,95%CI:1.054~1.881)、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OR=2.900,95%CI:1.324~6.35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474,95%CI:1.182~1.838)、PECAM-1(OR=1.540,95%CI:1.191~1.990)为T2DM患者CAS的独立危险性因素,Sirt1(OR=0.397,95%CI:0.256~0.617)为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PECAM-1、Sirt1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T2DM患者C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797、0.893,血清PECAM-1、Sirt1水平联合预测T2DM患者CAS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PECAM-1水平升高,Sirt1水平降低,为CA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T2DM患者CAS的辅助预测指标。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