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帕金森病前驱期基底神经节环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研究

    耿磊张照婷许磊黄海...
    995-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环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的诊断与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1例pPD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HC组)及28例帕金森(PD组)组患者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DTI检查,运用DSI studio 软件对所有被检者的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自动提取各基底节核团各参数(FA、MD、AD、RD)值,对PD、pPD及HC组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并且对各组参数与UPDRS III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D、pPD及HC组组间多个基底神经节核团、多个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壳核AD=1.28×10-3mm2/s时作为诊断pPD与HC的最佳诊断分界点,曲线下面积为0.805,敏感度为61.9%,特异度90.0%,诊断效能最高。pPD组内多个基底神经节核团、多个参数与UPDRS III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以丘脑下核AD值(r=0.763,P<0.001)相关系数最高。结论:pPD基底节环路相关核团损伤广泛且程度不同,壳核AD值对pPD具有定量诊断价值,丘脑下核AD值可以作为p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特征性敏感指标,pPD基底节环路多个相关核团的DTI多个参数值为pPD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帕金森病前驱期扩散张量成像基底神经节UPDRSIII量表评分

    研究血清胆红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前心肌功能的影响

    薛念余张盛敏吴凌恒沙蕾...
    1004-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前,血清胆红素对其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89例作为糖尿病组,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就诊的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史的受试者67例为对照组。分别获取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左心室舒张末期(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E/e'、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分层环向应变(GCSendo、GCSmid和GCSepi)等。比较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胆红素与血生化指标及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受试者的年龄、BMI、SBP、TG、FPG和IBIL均较大(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受试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E/e'较高,而e'/a'较低(P均<0.05),糖尿病组受试者左心室心肌分层环向应变指标GCSendo、GCSmid和GCSepi均较低(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GCSmid、GCSepi是TBIL、DBIL、IBIL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HDL和血红蛋白是TBIL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LDL是DBIL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红蛋白是IBIL独立影响因素(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心肌分层环向应变测量重复性较好。结论:心肌分层环向应变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心肌受损,胆红素对糖尿病早期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超声心动图2型糖尿病胆红素环向应变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蜂蛰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陆猛桂黄斌李秋林何媛梅...
    1010-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蜂蛰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蜂蛰伤患者,按是否出现MODS分为MODS组(27例)和非MODS组(84例),研究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MODS的危险因素,并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最佳截点。结果:纳入111例蜂蛰伤病例中MODS的发生率为24.3%,MODS组的年龄、损害时长、住院天数、住院后气管插管率、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血尿发生率、蛋白尿发生率、直接胆红素、脂肪酶、脂肪酶升高比例、血肌酐、高敏肌钙蛋白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非MODS组,而血清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于非MODS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现蛋白尿、血清白蛋白下降和脂肪酶升高是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蛋白尿的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的风险,是无蛋白尿蜂蛰伤患者的21.125倍;脂肪酶升高的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的风险,是脂肪酶正常蜂蛰伤患者的7.033倍。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7.05 g/L的蜂蛰伤患者发生MODS的风险,为血清白蛋白水平≥37.05 g/L患者的25.9倍(P<0.001)。结论:蜂蛰伤患者如出现蛋白尿、脂肪酶升高和血清白蛋白水平<37.05 g/L,出现MODS的风险明显升高,需早期积极防治。

    蜂蜇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5-3p、PTEN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

    袁媛赵良平刘智慧张丽萍...
    1016-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微小RNA-25-3p(miR-25-3p)、磷酸酶和紧张素同源物(PTEN)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7例EC患者,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25-3p、mRNA PTEN表达。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25-3p与PTEN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EC组织中miR-25-3p与PTEN mRNA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EC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EC组织中miR-25-3p表达升高,PTEN mRNA表达降低(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发现,miR-25-3p与PTEN的3'非翻译区存在结合位点。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C组织中miR-25-3p与PTEN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21,P<0.001)。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EC组织中miR-25-3p、PTEN mRNA表达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EC组织中miR-25-3p高表达,PTEN mRNA低表达,与FIGO分期、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水平变化可为EC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癌微小RNA-25-3p磷酸酶和紧张素同源物病理参数诊断价值

    中国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刘笑笑张小杉刘群马岚...
    1021-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婴幼儿因出生缺陷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学龄前期可作为CHD筛查新生儿期的补充阶段,是CHD早筛、早诊、早治的重点年龄段。我国学龄前儿童CHD患病率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3种类型,男性多见于较为复杂和严重的CHD,而女性多为单纯性CHD,高海拔与CHD高患病率有关,低收入地区的患病率相对较高。研究学龄前儿童CHD流行病学能够为更精准进行风险预测及一级预防提供更多帮助。

    先天性心脏病学龄前儿童患病率

    影像学不典型颅咽管瘤1例

    沈智伟陶思琪洪远
    1025-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女性,34岁,因“闭经1年”入院。患者1月前当地医院检查头颅MRI提示鞍区肿物,为求手术治疗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生长发育正常,无视物模糊、多饮多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无异常。入院后完善垂体磁共振增强扫描提示鞍上占位向三脑室突出,呈等T1稍长T2信号大小约22×21×39 mm,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三脑室扩大,垂体形态正常,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居中,考虑垂体后叶起源的颗粒细胞瘤(图1a、b、c、d)。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及性激素均未见异常[皮质醇(早8点)337.3 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 am)21.6 pg/ml; 游离T3 4.08 pmol/L;高敏促甲状腺素3.28 mIU/L;生长激素0.19 ng/ml;卵泡刺激素7.73 U/L;泌乳素908.35 mIU/L;孕酮3.39 nmol/L;雌二醇102.96 pmol/L;黄体生成素2.85 IU/L]。视力视野检查正常。鞍区CT提示鞍上区占位,呈等密度,未见钙化(图1e)。术前根据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考虑为垂体颗粒细胞瘤。鞍区肿物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先天性疾病如蛛网膜囊肿和拉克氏囊肿,肿瘤性疾病有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转移瘤、脑膜瘤、下丘脑错构瘤、畸胎瘤、下丘脑-视神经通路胶质瘤及生殖细胞瘤等,炎性病变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脑血管病变如颈内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该病变以鞍上为主,磁共振矢状位上见肿瘤与垂体后叶相连,无钙化,强化不均匀,无明显囊变,考虑垂体后叶起源的垂体颗粒细胞瘤可能性大。治疗上,术前进行由放射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组成的疑难病多学科会诊讨论。综合上述特点,放射科考虑垂体颗粒细胞瘤可能性大。神经外科认为,患者肿瘤位于鞍上区,突向第三脑室,强化明显,虽然没有囊变和钙化,但不排除颅咽管瘤可能,并且患者肿瘤体积较大,有占位效应和闭经的内分泌障碍,建议手术切除明确诊断。内分泌科认为,目前患者诊断不明确,肿瘤压迫产生内分泌功能障碍不明显,无相应的药物治疗,建议手术明确诊断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交代上述内容,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由于肿瘤主体偏向视交叉后方且突向第三脑室,遂决定采取额部开颅经纵裂入路鞍区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色黄白,质地韧,血供一般,与三脑室底粘连紧密,分块完整切除肿瘤,手术过程顺利(图1g)。术后皮质醇、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复查基本正常[皮质醇(早8点)297.4;黄体生成素1.49 IU/L;雌二醇127.50 pmol/L;卵泡刺激素5.83 U/L;泌乳素1127.31 mIU/L;孕酮2.66 nmol/L;游离T3 3.64 pmol/L;高敏促甲状腺激素3.81 mIU/L]。磁共振复查提示肿瘤基本切除干净(图1f),HE染色镜下见实性片状高分化上皮,纤维间质血管轴心周围上皮粘附性较差,形成乳头状结构(图1h),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颅咽管瘤,乳头型,WHO I级。免疫组化结果:CK(AE1/AE3)+,CK5/6+,P40+,P63+,BRAF(VE1)+,Beta-catenin膜、浆+,Ki-67约2%+,CD34+,P16+。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头痛头晕、尿崩、恶心呕吐等不适,月经仍未恢复。